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客都“富春山居图” 记得住乡愁的诗画梅江卷

2020-10-20 19:51:51 来源: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近年来,梅江区依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绿色生态优势,统筹人文、山水资源,活化利用名人故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西阳“四村联动”、城北“十村联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效初显,三角宫前、长沙上罗等美丽乡村绽放新颜。

  城北镇玉水村是梅江区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经的盐商当铺、驿站古道早已沉淀的典雅而静谧。而如今,在梅江区美丽乡村的建设下,古道、古树、古建筑得到修缮,让玉水的古韵风情更显魅力。俯瞰玉水,可见四方楼、走马楼、围龙屋、客家驿站等各式古民居星罗棋布,与周围的山川融为一体,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景。

  从玉水村出来,沿着7公里长的樱花大道向外走,便来到瓜果飘香的扎上村。这里有集水果种植、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园。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让果园火热了起来,中秋国庆期间,接待的游客日均将近一千人。

  【城北镇农业农村办主任 张珍妮:我们通过跟省农科院合作,还有引进外地的农技师,对标湾区所需,种植湾区人民所喜爱的蔬菜水果品种,引入了龙头企业之后,龙头企业主动作为,让我们的种植更加市场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城北镇坚持“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扎上、扎下、玉水、杨文等十村联动发展,串珠成链,织景成片,打造一年四季有花有果的美丽乡村。

  【城北镇组织委员 温惠婷:继续发挥好我们的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把城北现有的农旅资源进行整体的挖掘和推荐。挖掘和传播人文故事,保护好文化资源,从良好的田园风光、绿色食品、优秀的文化积淀,更好地跟大湾区对接。】

  阁公岭村位于西阳镇东南部,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林风眠的故乡。“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西阳镇以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一居、一馆、一园、一村、一路、一河“六个一”项目建设。通过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林风眠故居,建设林风眠纪念馆、纪念公园,建设西阳堤下路“风眠绿道”,风眠故里绽放新颜,美丽乡村 “烟雨阁公岭”已初具规模。

  同处于西阳镇的太平村,远山如黛,屋舍俨然,偶有三三两两村民在田间耕种劳作,静谧且依然。沿着如玉带般平整的道路,仿佛走进了一幅田园画卷的深处。每当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透过云层洒落在田野上,给太平村这幅美丽山水画妆点上了一缕金边,美得灵动,让人流连忘返。优美的环境加上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吸引了许多农业公司的进驻,并建立了农业技术交流实训基地,建设了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加速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和蔬菜产业发展。

  走进清凉山郊野公园·泮坑“枫林湾”,这里又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休闲胜地。今年来,三角镇按照“生态修复,清新自然,看山望水,流连忘返”的理念,完善登山步道、防护栏杆、亲水平台等基础设施,种植成片枫树,如今的泮坑村常年绿树成荫、水色青润如玉,已成为许多市民休闲散步的热门选择。

  【三角镇党委副书记 罗惠丹: 利用城市的一些的边角地,逐渐建成一个个小公园,让我们居民的获得感更加强烈。】

  梅江区乡村振兴工作注重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人文化、组织化,不断挖掘各村历史文化底蕴,做好古屋、古道、古树、古桥等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突出人文特色,不断完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将示范点串珠成链,激发内生动力,带动特色农旅经济发展,不断激活城郊经济、周末经济,进一步擦亮“诗画梅江”品牌。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