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五华县竹坑村持续推进老祖屋修缮工程 以修代拆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

2019-11-07 10:49:44 来源:梅州日报

  

修缮后的安吉楼焕然一新。

修缮后的养贤楼,外墙上描绘了一幅幅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画。

修缮后的老祖屋成了乡亲们休闲、增进感情的好地方。(张炳锋 潘炜玲摄)



       祖屋,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见证了祖辈们成家立业的艰辛和辉煌,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情结,更是昭彰后人弘扬祖德,鞭策后人建功立业的福地。

  在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持续推进,祖屋修缮成为该村你追我赶的一场接力赛,一座座曾经破烂的危旧老祖屋经修缮后焕发新姿新貌。该村也因祖屋修缮以修代拆的创新举措,发挥了“三清三拆三整治”的示范效应。

  三十余座祖屋见证辉煌岁月

  竹坑村地处棉洋镇东部,距离圩镇约8公里,一条村道从村口一直延伸到大山脚下。在村口,最为显眼的就属坐落在竹坑小学旁、抗日航空烈士张吉辉的故居——养贤楼:上五下五两杠横屋两层楼结构,墙基全部由花岗岩条石砌到1米多高,墙体由泥砖砌筑并粉刷石灰;门口一块300多平方米的晒谷坪,一口半月形的风水池塘;正大门上方“养贤楼”楼牌经修缮后,显得格外清晰;左右横门横批“秀挹柱山”和“峰回螺嶂”两相对称,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典型的客家古民居。

  张吉辉,曾任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1938年10月1日,张吉辉在执行一次对日空战中不幸遭数十架敌机围攻,和队长周连如随座机一齐坠入长江,壮烈牺牲,年仅36岁。噩耗传来,五华全县上下为之震惊,追悼会举行当天,小学全校放假,国民党五华县政府携社会各界送来两块“抗日英雄”和“重于泰山”的牌匾,悬挂在中厅正门上方。2014年,民政部评定张吉辉为抗日烈士。在南京玄武区南京航空烈士纪念碑上,还清晰地记载着884位抗日航空烈士的名单、军衔、籍贯和生卒时间,张吉辉便是其中一位。

  和养贤楼相似的砖瓦结构、占地面积颇大的还有安吉楼、逢吉楼、建中楼、缵善楼、双善楼、敦仁楼、敦崇楼等30多座客家传统民居,这些古民居,每一座都有着一段精彩的故事。竹坑村曾是一个物产富饶的大村落,曾走出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辅邦,东征时期被周恩来“点将”任安流区区长的张荫群,以及一大批商贾名流。他们或仕途辉煌,官居要职肩挑重担;或善于经商,商铺遍布安流和棉洋圩镇;或勤劳耕作勤俭持家,数千亩的良田年年丰收。关于数千亩良田年年丰收的辉煌岁月,在村民中还流传着一则典故:祖辈们雇船从安流码头起航,经琴江、梅江、韩江,把刚收割的稻米卖到潮州地区,经过梅江时,船工常常和当地的群众对唱山歌,屡战屡败,后来专门雇请了村里的一个小伙一同前往,一首“小小五华不怕输,年年有米下潮州。三里就有两提督,状元榜眼现时有”的即兴山歌,唱出了五华和五华阿哥的风采,赢得了喝彩和掌声,也赢得了尊重。

  村民踊跃捐资 老屋焕发新姿

  这些宽敞、安全、舒适的传统客家古民居,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后解决贫苦群众的居住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栋栋新房子拔地而起,历经岁月和风雨之后,不少曾经辉煌的老祖屋变成了危房。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工作部署下,老祖屋的命运走到了艰难抉择的十字路口。

  养贤楼得益于五华县重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三年计划的实施,被列为该县119处重点修缮保护的革命史迹之一,在原有保留比较完整的基础上,对墙身、水沟、门坪等处进行简单修缮,并描绘了一幅幅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画,一座久经风霜的老屋焕发出新姿新貌。

  然而,绝大多数老祖屋并没有像养贤楼一样得到眷顾。“拆吧,每一座都牵涉到上百户群众,很难统一思想;不拆吧,也确实影响村容村貌。”竹坑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道出了苦衷。

  就在村“两委”一筹莫展、工作艰难开展之时,一封捐资修缮“安吉楼”老祖屋的倡议书在宗族群中迅速传开,并得到了积极响应。随后,500元、1000元、1380元、6688元等捐资陆陆续续汇总到负责人手中,累计122户群众共捐款超10万元,其中还有不少外嫁女和外村寨的同姓乡亲。“修缮了上厅、中厅、下厅,更换了腐烂的梁木和破损的瓦片,粉刷了墙壁,购置了桌椅、风扇、电视和娱乐设施,重新架设了水电线路。”修缮祖屋的负责人张宁贵如数家珍般讲述修缮的过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8年下半年老祖屋公共部分基本修缮完工。笔者在采访中获悉,更换梁木和瓦片、安装水电、粉刷墙壁等工程,都是捐资修缮祖屋的乡亲自告奋勇,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完成的。

  “逢年过节就十分热闹了。”张宁贵说,老祖屋修缮后,平常较少沟通联络的邻居也会来到屋里聊天、喝茶、看看电视等,与修缮前冷冷清清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

  乡亲们趁热打铁,再次发动捐款启动主门楼修缮工程,52户乡亲捐款从500元到8888元不等,累计近8万元的善款,推动门楼修缮工程于今年春节后顺利完工。“没有特意安排谁负责日常管理,现在每天都有不少乡亲进进出出,不管是谁,只要有空,都会自觉拿起扫把搞好日常卫生。”张宁贵表示,能够自觉捐款修缮祖屋,日常共同维护便不是问题了。祖屋修缮和祖屋已经成了团结凝聚乡亲们的重要桥梁纽带和平台。

  修缮效果良好   各地掀起热潮

  据了解,安吉楼老祖屋修缮在竹坑村并不是单个事例,双善楼、敦崇楼、敦仁楼等老祖屋也先后完成了主门楼、大厅、屏风等建筑项目的修缮,全村上下形成你追我赶、你修我也修的热潮。

  逢吉楼是最近启动修缮的一座两百多年的老祖屋,比安吉楼涉及的群众更多,拆除的压力更大,修缮的成本也成倍增加。但在获知安吉楼修缮收到比预想中还要好的效果后,不少屋主跃跃欲试,也动了修缮的心思。国庆节期间,修缮祖屋的倡议书一经发出就得到了众乡亲的热烈响应,短短10多天,50户群众就踊跃捐款近12万元,最多的高达13888元,并于10月19日正式动工修缮。

  笔者在修缮现场看到,上厅房顶上破损的瓦片已经被拆下,腐朽的梁木已经被换上了坚实的大梁木,破损的墙体正在修补,旁边还堆放着不少崭新的瓦片、水泥、桁梁、石灰等建筑材料,修缮现场扬起了一阵阵灰尘。

  在采访中,笔者还看到一个可喜的现象,安吉楼祖屋修缮筹备委员会的原班人马,全部被拉入到逢吉楼祖屋修缮筹备委员会当中,另外还有不少已经捐资修缮安吉楼的乡亲也再次捐资修缮逢吉楼。因为他们在修缮安吉楼祖屋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也得到了认可和信任。


作者:张炳锋 潘炜玲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