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优质“客都米”源源不断进入大湾区

顺应吃饱向吃好发展的消费趋势,梅州依托富硒土壤和长寿乡资源优势全面打造品牌

2019-11-12 16:35:17 来源:梅州日报

  深秋时节,晚稻进入收割期,梅州水稻种植区一片金黄,好一幅丰收景象。

  记者从梅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推动下,梅州市依托富硒土壤和长寿乡资源优势,积极提质扩容,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持续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全力延伸一二三产业链,全面打造“客都米”品牌产品。2019年,梅州市早稻播种面积117.5万亩,比2018年同期增加0.4万亩,稻谷总产量51.16万吨,增长2.6%;晚稻播种面积基本持平,产量预计有所增加。

  销往大湾区的“客都米”逐年增多

  “我们自有基地种植的都是优质丝苗米品种,面积约4000亩,亩产约800斤。辐射、带动种植面积约4万亩,产量预计达2万吨。”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米消费观念由吃饱向吃好、吃健康转变,消费者尤其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对丝苗米、优质稻的需求逐年增加。目前稻丰实业已成立广州、东莞、惠州、河源分公司,各分公司的经营情况良好,预计2019年度销量同比增长约10%。2019年以来稻丰实业生产的稻米约50%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稻丰实业的大米质量很好,我们根本不愁卖。”深圳市松发粮油有限公司代理销售稻丰实业的大米,公司负责人说,买过稻丰实业产品的客户90%都会成为回头客。

  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种植,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把控品质、统一收购、统一仓储和深加工等,带动农户种植的几千亩水稻均实现提质增效。“我们的大米现在更多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甚至销到了全国,最远已销到东北五常。”该公司负责人温崇文说,2019年还跻身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协会会员单位,“客家良稻”和“秀才郎”品牌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其中90%的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兴宁市众多农户同样享受着丰收喜悦。“目前我们合作社接到优质丝苗米订单非常多,现在都担心供不应求。”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罗新辉说,该合作社销往珠三角的优质丝苗米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占比约九成,市场反响非常好。

  机耕率机收率高,加工工艺国内领先

  日前,在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金黄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现在200多亩稻田已经收割约七成,产量预计1000斤/亩。”看着自家稻谷填满了一辆辆货车,当地种植大户曾梓建喜在心头。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农业靠天吃饭,但在技术支撑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险。在该县龙头企业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他改种优质丝苗米,采取了科学管理合理施肥。企业不仅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农机服务,而且直接购买湿谷,农户再也无需为烘干和销售发愁。

  在稻丰实业总部的厂房内,技术人员只需在自动化控制室内通过电脑操作,即可完成稻谷从粮库出仓到生产加工、再到产出优质精制大米的过程。“我们在大米加工方面实现了自动化、 智能化和信息化,工艺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稻丰实业注重大米的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收储、低温烘干、绿色储粮、低温加工、低温存放、冷链物流配送等科技手段,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体系。公司与广东省农科院、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梅州市农科院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着力推动稻谷良种培育、良法种植、良品产出,形成了持续的创新、研发能力。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全市早晚稻机耕率预计达95%以上,机收率预计85%以上,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绿色和特色打响“客都米”品牌

  “永续发展是我们的种植理念。”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温崇文说,在田间地头看到“草比禾靓”的情景他非常欣慰,因为如此天然绿色的生态环境才能种出高品质的稻米。

  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大米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努力,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大米。同时,探索、推广“稻-荷”“稻-鱼”“稻-虾”种养模式,今年“客都米”不仅质优量高,而且推出高端特色“荷花香米”“稻鱼硒米”“稻虾丝苗米”等,更有特色,质量更好,深受珠三角等地区消费者喜爱。

  2019年6月28日至30日,市农业农村局精心组织梅州3个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客都米”的相关生产加工企业到广州参加水稻矮化育种60 周年纪念暨水稻产业科技大会并精心设展。“大会期间,我们首次参与了水稻产品现场交易竞价会。稻丰实业委托竞价交易的4个大米产品、6个标的产品共613吨全部成交,实际交易金额为679.1万元!”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稻丰实业相关负责人依然激动。稻丰实业大米竞拍成功,进一步拓展了梅州“客都米”的市场对接力度和供需宽度。

  2019年来,梅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继续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地举办的农产品展示交易会、新米上市推介会、农业博览会等各种活动,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推介“客都米”品牌,有力促进了“客都米”走出去。


  链 接

  水稻总产量全省第三,优质稻面积超过八成

  梅州古称“嘉应州”,名字来源“嘉禾”,是当时广东唯一一个因稻米命名的地方。梅州耕种水稻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筑埂灌水,放养草鱼”的熟地种稻技术。

  一直以来,梅州水稻产业发展都走在全省的前列,拥有兴宁、五华、梅县3个广东省产粮大县(市),其中五华县被列入国家级粮食主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238万亩,总产量98万吨,播种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省第三,是全省超级稻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基于精耕细作的传统等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选育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技术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在梅州兴宁市实施并于2016年获得成功。这次项目成功,代表中国水稻产量创下一个新的世界纪录,也是梅州近几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发展战略的一个见证,为产粮大市梅州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梅州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196.5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1.5%。依托富硒土壤和长寿乡资源优势,梅州全力打造“客都米”品牌。梅州竹稻研发人钟章美利用青皮竹与水稻杂交育成的“中华竹稻”,填补了竹与稻杂交育种的空白,成为世界首创。本地产的“稻丰客家丝苗米”“金穗香米”等先后入选“广东名米”,“夫妻树”“科诚”“竹稻”“御金丰”等一批富硒稻米品牌(开发主体)广受消费者喜爱,粮食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2017年,“客都稻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为梅州粮食类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

  声 音

  围绕全产业链建设提质扩容

  梅州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水稻种植基础,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要围绕水稻绿色生产全产业链建设,加强对“客都米”的宣传和推广,积极“提质扩容”,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依靠生态、富硒、长寿资源,我们不仅要生产优质稻米吸引大湾区商家采购,更要吸引大湾区企业家来梅投资和深度合作,探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温崇文建议,不仅要加快优质品种统一种植、培育具有梅州本土特性的特色品种,加强对“客都米”的宣传和推广,而且要鼓励企业加快科研、开发米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同时,围绕“提质扩容”,鼓励企业和农户合作,探索“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等方式,探索农业种植与文旅结合等发展模式,以稻作生产、亲子研学、创意农业体验为特色发展“稻+旅游”“稻+文创”,打造集种养、休闲、旅游、文创等于一体的水稻产业新格局。

  “要坚持产业引领,带动发展。”稻丰实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发挥梅州稻米协会会长单位作用,积极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种植,特别要推动优质丝苗米的种植“提质扩容”,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进一步夯实“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六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体系,按统一标准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把更多的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共建共享共富,进一步推动梅州稻米产业发展。

  故 事

  八旬“竹稻之父”

  废寝忘食钻研

  11月初,正值收割的季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金黄的竹稻稻穗阵阵飘香。在这片稻田里,一位八旬老人正在田间全神贯注观察竹稻的生长情况,听到农户种植竹稻取得不错效益的反馈时,老人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正是有着“竹稻之父”美誉的钟章美。

  奔波劳碌了一整天,回到家后已是傍晚。老人顾不上休息,将带回来的竹稻谷子仔细研究,甚至用牙咬谷检查大米的成色,仔细记录相关情况。子女们把饭菜端到他面前,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竹稻世界”。“我们都吃完饭了,他还在咬谷子。”钟章美的儿子、蕉岭县钟章美竹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献铭告诉记者,那天钟章美连续工作8小时了,晚上还说要再干,真是精神可嘉!

  在这种匠人精神下,钟章美已培育出竹稻香米、竹稻红米、竹稻糯米等十多个高产、优质的竹稻品系。在父亲的带动下,钟献铭成立了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给农户种植,并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再由合作社保产、保价回收,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我们收稻米时,要先经过一系列的检测,保证回收的是绿色无污染、品质高的竹稻。”钟献铭说,优质美味的竹稻系列产品成为市场的“宠儿”,尤其受到追求绿色健康美味食品消费者的喜爱。

  延 伸

  割禾打谷趣味多

  湾区客人享农乐

  进入收割时节,位于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客都寿乡1号”良种繁育基地一片忙碌,和其他地方采用大型机械的方式不同,这里采用“小型机械+人工”的收割方式,以保证种子的品种纯度。

  “你们好,我是从深圳来这边旅游的,可以让我体验下吗?”正当大家忙碌时,一名客人被传统的收割方式吸引,主动请求加入其中。得到肯定答复后,游客兴奋地拿起镰刀,弯下身子,抓紧结满穗的禾秆“割禾”。随后,又拿起一把割下的稻穗,走到脱谷机前“打谷”,不亦乐乎……

  这只是大湾区客人乐享农耕活动的一个缩影。“每年都有大批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前来这里体验农事活动,进行文化交流。”温崇文说,今年10月,香港深圳园山同乡总会专门组织了10多人前来体验、交流。我们公司专门在产业园区内水稻种植区留开一块地方,让游客体验农耕乐趣。

  “未来我们将打造更多的体验项目,比如挖番薯、捉泥鳅、钓鱼等,让这些远离城市的农事活动带给大家更多的乐趣。”温崇文说,公司将以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协会会员单位为契机,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全方位的服务。


作者:严海苑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