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党建领航”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梅州“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综述

2019-11-15 11:00:48 来源:梅州日报

梅南镇“红色村”水美村的党建示范工程的建设,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吴腾江  摄)


党员干部在“榕树下·渡口边”重温入党誓词。(吴腾江  摄)


马图村茶农们忙碌地采摘茶叶。(钟小丰  摄)


  梅州是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行走在这片红色土地,革命足迹不胜枚举,革命人物比比皆是,革命故事代代传颂。2017年底,广东全面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建设60个“红色村”,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紧密结合起来,以“抓示范、创特色、带整体”的思路打造一批示范村。其中,梅州有12个村入选,占了全省数量的1/5。

  两年之期即将到来,梅州的红色村即将迎来“年考”之际,我们看到一个个基层堡垒得以夯实根基,一批批革命资源得到保护开发,一座座乡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振兴动能。

  “红色村”启动 安上强劲党建引擎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红色村建设主要是抓好党建示范、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三方面的工作”,市委组织部有关科室负责人表示,首先就是要抓好党建示范这一基础工作,让“红色村”成为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标杆示范。

  大埔县三河镇的旧寨村,位居韩江中上游。九十二年前,闻名军史的三河坝战役就在这一带打响。如三江汇聚奔流不息的韩江,红色精神也传承滋养一方水土。今日走进旧寨村,村口的十九大主题宣传小广场和一旁崭新的健身器材是村民热衷的健身打卡地,位于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驿站书吧”则是一处安静学习的好场所。

  “我们村通过突出党味、红味、原味,建设好基层阵地。”提起村里的党建举措,村党总支书记吴志辉的话匣子停不下来。2017年,该村成为“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首批示范点之一。当年,旧寨村就在党员中推行“六个带头”+“八个岗位”制度,通过给无职党员设岗、评级评星,调动党员带动示范作用,还设置了党员家训、党员家规,带头示范优秀家风。“现在村里有32个无职党员上岗,党员不仅是乡村建设的先锋队、岗位员、监督员,还是致富带头人和村情民意搜集员。”吴志辉说,与常规的党支部建在属地不同,该村还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建在外出党员队伍中,设立了灵芝党支部、蜜柚党支部和外出党员党支部。与此同时,通过网格化管理,把基层党组织建立到5个一级网格、10个二级网格中。“每个村小组都安排了党员联络人,村民大事小事都能找党员。”吴志辉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第三小组党员报告说村民吴传芳的房屋雨后出现裂痕和漏雨情况,我们很快就组织人员过去检查修补,及时解决了村民的烦心事。

  类似的事例不仅出现在旧寨村。梅州市在“红色村”建设过程中,各村纷纷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基层党建红色品牌,推动红色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实,为乡村振兴发展安上强劲引擎。

  步入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党建文化展示厅,出口处悬挂着“北联村党建示范工程党员群众无偿捐出土地及附着物芳名”名录红榜引人注目,上面满满地列出了北联村党员、群众捐献土地的记录。

  北联村是梅江区唯一入选的“红色村”,但建设起初村民却对此缺乏信心和动力。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到其他先进村学习考察。“看人家是怎么变先进的,回来后大家态度就不一样了,我们很快组织党员公开承诺践诺。”村支书丘勇平告诉记者。作为“红三代”和村支书的“双重身份”,丘勇平率先让出近2000平方米土地用作北联村红色广场建设用地;党员林日华与亲人置换近300平方米土地并无偿捐出……正是党员带头参与、带头整治、带头让地,越来越多群众加入进来,为红色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原本三米宽的村道被拓宽成五米,当地干部仅用百日完成征地……北联村的村貌焕然一新,更焕发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资源盘活  赓续红色革命精神

  11月的清晨,空气里已流淌着初冬的寒气,梅江河畔的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红色展馆里则是一派热闹欢腾。8日上午,这里又迎来一批来此开展红色教育的学员。

  “我们这次组织了20多位社区党员来北联学习。”再度造访北联村的梅江区江南街道红光社区党委副书记罗碧裕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来就对这里印象深刻,不仅环境美,村民也热情介绍村史,“当时我就觉得有必要再组织社区党员一道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

  至今,北联村立足红色资源打造七个红色项目,开设了“榕树下·渡口边”红色讲堂,以“现场教学点教学+每周一课专题教学”的形式,成为了热门的主题教育教学点。迄今,该村共接待游客约2.5万人,是去年同期的6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村”建设中,梅州市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与开展主题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建设了蕉岭县(东岭)革命历史纪念馆、五华竹山阻击战旧址公园、五华县(双华)革命历史纪念馆、平远黄沙村“三馆一场一栈道”等一批红色文化主题设施或教育基地,让革命精神都活起来,成为生动的红色教材,推动形成红色文化宣教区。北联村就结合地处梅城周边,又与双黄村、百岁山等周边地区连片开发、串珠成链,打造城郊最具特色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水美村则地处梅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通过统筹各方资源,把水美村的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红色传统等提炼成红色文化,开设“红色课堂”,还将建设国防教育基地。目前,梅州市12个“红色村”现已投入资金7765.32万元,规划项目70个,已建成项目66个,已修复革命遗迹34处。

  产业发展 红色土地“淌金流银”

  “梅州市12个‘红色村’中10个是省定贫困村,‘红色村’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让老区和老区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市委组织部有关科室负责人说。

  乡村要振兴,要有资源与产业的带动。梅州市把12个“红色村”纳入114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走进东岭村,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红色氛围,壁画、雕塑处处透露着该村的红色底蕴。蕉岭县(东岭)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新建成的三山蓝坊肚战斗纪念园,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在“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下完善基础设施,当地积极培育红色旅游、特色民宿、林下经济“三驾马车”,以红色精神带动绿色经济,为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红星客栈开业仅半年时间,接待人员超过1万人次,餐饮方面的营业额达到90多万元,村集体通过入股,一年新增10万元的收入。”村支书吴仕兴的一笔账还只是东岭村产业发展的片段。通过引进蕉岭县五福之乡长寿食品有限公司,以“党组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种植香菇、灵芝、金线莲等林下经济作物,为约50名贫困户解决务工问题。2018年,东岭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6万元上升至16.3万元。

  “采茶不忘朱军长,当年带军过山洼;赠给井冈茶种子,井冈精神播万家……”一曲山歌《敬您一杯马图茶》,道尽了红军与马图村民的鱼水情,一片茶叶更兴旺了一座山乡。马图村种植茶叶达1.2万亩,年产量48万斤,产值达7000多万元,全村870户茶农里有80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依托茶叶发展,众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致富,更吸引外出村民回乡创业,分享发展红利。

  “红色村”示范工程实施两年来,梅州市通过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拓宽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建立稳定的长效增收机制,成功实践多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推动“红色村”村集体经济跃上新台阶。数据显示,2018年,12个“红色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78.708万元,比2017年翻了一倍,党建富民成效显著。 

作者:张柯 丘佳溢 张榆昌 肖铭浩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