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田春色》春色满园,绿树成荫,生机盎然。(何志林 摄)
仙境相思谷(王瑞荣 摄)
希望的田野
剑英湖公园新貌(何志林 摄)
植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优美的旋律(徐永宁 摄)
2019年11月15日喜讯传来,梅州市荣膺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国对于一个城市在生态环境、生态建设、环保绿化等各方面的最高评价,也是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
作为广东生态发展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地, 生态是梅州的最大优势,绿色是客都最美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梅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迄今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2.48亿元,共完成绿化造林 3.831 万公顷,森林抚育 20.962 万公顷,新建、改扩建一批城市公园、森林公园。
4载“创森路”,“国字号”殊荣来之不易。梅州亦完成了一段逐梦、筑梦、圆梦的里程,培育出一座满目葱茏、绿美交融的森林城。
时间倒拨回2015年,梅州吹响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角。 次年,《梅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颁布实施。秉承着“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梅州以“山水森林客都,宜居生态梅州”的建设定位,从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和城市森林管理5方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一场“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生态跃升大行动,在梅州大地拉开帷幕,城区与乡村同频共振。
城乡增绿是重点。梅州坚持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一体化,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工程。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等形式,不断扩大公园绿地面积,全市新建城市公园 18 处,扩建公园 7 处,新增 (含改扩建)公园面积 858.6 公顷,新建森林公园 37 处, 总面积 4048.70 公顷。
绿随路建是纽带。梅州以通道绿化为依托,打造城乡森林景观带,对重要节点路段种植一年四季相继开花的树种, 打造成“常年见绿,四季出彩,月月有花”的生态景观廊道,现已完成生态景观林带3348.4公顷,水岸绿化率达 96.08%。
美丽乡村是亮点。梅州深入 推进自然村的“四旁”绿化,修复改造村庄森林,建设多个类型特色森林村庄,构建了多样化、 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乡村绿地配置景观。“创森”以来, 累计完成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示范点 260 个,建成 4 个“广 东省森林小镇”。
夕阳下,城区马鞍山公园撒上一层金辉,登山路上依旧熙来攘往。这是一座位于“黄金地段”的公园。2015年,政府斥资千万收购土地,在广州大桥侧重点打造成集观景、休闲、健身、养生、体验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山体公园。登高望远,一江两岸、新城美景尽收眼底。
今日梅州,3/4国土面积已经披上绿衫,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行走梅州大地,处处绿浪翻涌。
梅州绿是开放的绿。城区“留白”,将高价值地段让给城市绿地建设,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社区公园如雨后春笋般点缀城区,让森林走进城市。与此同时,公园也走进乡村。迄今全市已有森林公园177个,包括有5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和7座省级森林公园,并全部向居民及游客免费开放。其中新增森林公园主要分布于镇村,有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早已成为城乡居民的生活常态,越来越多市民参与加入爱绿、护绿、植绿行动中。
梅州绿是品质的绿。2018年,梅州被评为美丽山水城市,全年梅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9%,居全省第一;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430万常住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473人;梅州8个县(市、区)中,蕉岭、大埔是“世界长寿乡”,丰顺、梅县是“中国长寿之乡”。今年,梅州立足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主动服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印发方案实施“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大行动,对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进行系统升级,全力打造大湾区“最美后花园”“最佳康养地”“最优体验场”。
梅州绿是富民的绿。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六争六补”,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位列第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省争先的有力举措,是“两山论”扎根梅州大地的具体实践。梅州各级林业部门通过深化林权改革、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林业合作社和实施“三个一百”工程, 激活林业资源要素市场,营造林下经济发展好环境,引导林农致富。越来越多人将发展目光投向梅州广袤山林,挖掘绿色富矿,涌现出一支国家级、省级林业龙头企业队伍、研制出一批高价值深加工产品。“创森”期间,梅州完成新增林下经济面积 8022 公顷,新建和更新改造经济林基地 5747 公顷,用材林基地 4213 公顷 , 超额完成规划任务,2018 年林业产业产值达 141.66 亿元。
梅州绿是创新的绿。造林“一包三年、一种三抚育”和造林抚育工程款“4:2:4”的三年支付模式在此诞生,彻底告别造林任务“一年生,两年还,三年见阎王”的现象;全省首部地方性森林防火法规——《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条例》在此出台,森林资源保护 有了法律的武器。前不久,梅州平远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长制试点工作,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为全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国家森林城市是梅州城市建设的起点。获此殊荣是对梅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肯定,更意味着梅州又迈向一段新征程。梅州还将努力,梅州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