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干群同心戮力 成就村美民富

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乡村振兴实践纪实

2018-01-03 15:58:24 来源:梅州日报

 ImageFetcher.jpg

   “全国文明村”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航拍全貌。

ImageFetcher (1).jpg

  南礤村现代化幼儿园。

ImageFetcher (2).jpg

    南礤村新建的健身文化小公园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成为休闲娱乐的又一去处。(吴腾江 摄)


       清晨伊始,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和响亮的鸡鸣,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正从“昨日”醒来。干净整洁的村道、清澈见底的池塘、修葺一新的河堤还有随处可见的文化广场……无处不在展现着“今日”的美好。

  自村里以环境整治为抓手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南礤村从村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细节”入手,让干部群众携手成为了乡村蝶变的“主人翁”,治污、修路、整渠、富民、兴业……这座群山环绕的秀美山村如同清晨冉冉升起的朝阳一般,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展现出勃勃生机。近日,梅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南礤村,实地解码该村乡村振兴之路。

  人居环境整治 村貌华丽蝶变

  “最近几年,很多乡贤回家过年都是过了元宵才走。”谈及村中节日期间的“新变化”,南礤村村支书陈生请十分欣慰。他告诉记者,对于家乡面貌发生的变化,久居在外的乡贤们感受最深。看到村里的环境逐年变好,以往过年回乡时宁愿到县城住酒店的乡贤们,开始修葺自家老房子,当起“导游”,邀请外地朋友来游玩,感受客潮文化交融的山村美景。

  沿着南礤村边的溪边小路行走,在鹅卵石砌成的河坝内,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不时有白鹭飞过,洁白的身影连同远处的群山共同倒映在水上,宛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走在村里的村道上,干净整洁的路面每隔不远就放置有垃圾桶,路边的景观树与洁白的路灯形成了天然的默契。记者走过的这些赏心悦目之地,在以往却是影响村里环境的“老大难”问题:杂草丛生的小溪时常布满各类生活垃圾,村民们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溪内,村民到溪边都“望而却步”;村道两旁随处可见被丢弃的杂物,房前屋后的池塘无人打理,塘堤泥泞不堪,每到雨天就泥水横流……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南礤村以治污、修路、整渠、美化为重点,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在,村里每年投入10多万元,聘请专门的网格化保洁员每天进行垃圾清扫、保洁、清运;村里道路已实现100%硬底化,村主要道路及自然村道路沿线安装了300盏路灯,并种上了绿化树;村“两委”干部结合镇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发动乡贤捐资,筹集70多万元,对南礤溪段2.5公里长的河道进行整治,河道旁种植有1000多棵樟树、红叶柳等景观树,成为了村里的靓丽风景线;以往村里的荒地、空地被改造一新,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成为了村里男女老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截至目前,南礤村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村里2016年动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现已完工,村容村貌发生了华丽蝶变。

  干群同当主人翁

  共建美丽新家园

  “环境整治的关键在于村民,如果村民们没有形成自觉维护家园整洁的意识,我们村干部再怎么努力也是无用功。”陈生请告诉记者,如果将村里进行环境整治的决心比作“外力”,那么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则是村民自觉维护家园美丽的“内力”。如何将“内力”“外力”拧成一股绳,让两者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共同发力,是关键所在。对此,汤西镇镇长、汤西镇挂点南礤村干部杨昆表示,村民理事会功不可没。

  2015年,在市里统一组织下,南礤村村干部前往梅州市村民理事会起源地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学习取经。在实践过程中,南礤村结合当地实际,按经济联系、土地联系和片区划分在村里设置了5个村民理事会,将以往依照“村规民约”解决问题、处理纠纷的模式改变成了村民议事、民主协商的新模式,社会治理框架的新变化增强了村民的组织认同感、归属感,使得村民们在共建美丽家园、共护惠民工程上有了更强的“主人翁”意识。

  在引入理事会模式的基础上,南礤村党支部不忘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吸纳年富力强、有文化且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党员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理事会成员则由有公心的长者、老党员和热心村务的村民组成。在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引领下,理事会成为了村里大小事务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以往需要村干部磨破嘴皮上门入户做工作的事情,在理事会内部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村民们“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在南礤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陈生请感受最深。以往在涉及村民公共利益事务上,经常因为某几户村民对自家利益的坚持而搁浅,而随着村民理事会的建立,村里在推进公共设施建设上的“阻力”小了不少。“我们村在中小河流整治工程的推进过程中,都是村民主动把自家河边荒地让出来服务工程建设,这在以前不敢想象。”陈生请说,理事会“讲理”,也让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不断增强,从以往的被动“配合”到现在的主动参与,干群同当“主人翁”,携手共建美丽家园、携手共树文明村风,让南礤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征程中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此外,看到村中面貌的可喜变化,外出乡贤在村公共文化事业上投入上也更加“放心”、格外“慷慨”,村中荒地、粪坑等被改造成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篮球场和各类健身器材,让村民能够在闲暇时通过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改变以往陋习,树立文明新风。2017年,南礤村被全国文明办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发展乡村旅游

  带动村民增收

  正午时分,南礤村村民陈福运家的山泉食府农家乐院子里停满了来自潮州、汕头的私家车。“我们南礤有粤东第一落差的揭岭飞泉,村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农产品品质优良,很多游客来飞泉景区游玩后都喜欢在村里尝尝农家菜。”陈福运说,近几年随着村里环境的改善,游客数量逐年增多,旺季时村道两旁都是游客停放的私家车。他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年都有不少回头客。

  临近傍晚,村民陈寿围打开鱼塘边的自动投喂机,鱼塘里瞬间热闹起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大小小的鱼儿围聚在一起,争先恐后地抢食投入塘中的饵料。陈寿围向记者介绍,村里鱼塘的水源都是山上流下的山泉水,养出来的鱼味道鲜美、肉质紧嫩、口感弹牙,是村里农家乐的招牌菜,还远销福建、潮汕和梅城等地。目前,村里共有100多户农民养鱼,鱼塘总面积达300多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此,南礤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飞瀑美景,打造乡村旅游、农家乐餐饮住宿、农产品种植等多元化产业,以产兴业、以业富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

  有着粤东第一飞泉之誉的“揭岭飞泉”有望迎来“新飞跃”。近期,南礤村拟招商引资11亿元,计划将“揭岭飞泉”景区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项目规划总面积5063亩,总建筑面积120多亩,项目建成后,除了飞泉景点外,还有玻璃观景桥、户外全息成像景观、岩洞特色酒店、高空飞索等诸多项目。发展乡村旅游,配套是关键,在打造知名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南礤村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餐饮住宿、农产品种植等配套产业,深挖乡村旅游的“富矿”。目前,除了养鱼外,该村还开办了5间农家乐,建有一个250多亩的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实现农旅结合,形成了旅游观光、农家乐餐饮住宿、农特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为了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村里还计划修建从大丰华高速汤西出口通往飞泉景区的旅游专线,联通高速公路、省道,方便游客出行。

  陈生请告诉记者,目前,村里的飞泉景区已加入到丰顺县旅游精品线路,与县里多个知名景区“串珠成链”,共享旅游人气。“南礤村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苏区村,古大存曾在此领导革命运动。接下来,我们还计划挖掘村里的红色旅游资源,修缮红色遗迹,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同时不断完善自然景观旅游,加强自然环境保护,依托好环境、好村貌让乡村旅游成为南礤村的新名片。”陈生请说。

  对话村支书

  推进产业融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记者: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村民的参与,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村里是如何发动村民参与其中的?

  南礤村村支书陈生请:道路硬化、沿线绿化、河道净化……一系列村里的变化令村民惊讶、赞叹。从最初的观望到主动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看到希望、尝到甜头。作为村干部,一定要着眼村民的基本诉求,从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入手,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净化亮化提升生活质量,建设公园、广场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有了获得感、幸福感,才能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被“被动”为“主动”,发挥其“主人翁”作用。

  记者:在南礤村,是传统乡贤还是新乡贤发挥的作用比较大,是如何培育、发动这些乡贤的?

  陈生请:不管是新乡贤还是传统乡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都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南礤村有很多乡贤,我们也很重视挖掘、运用这方面资源。一方面,村干部会主动到广州、深圳、东莞等乡贤聚集地,与乡贤谈一谈村里的变化,讲一讲村里的发展,交流想法,争取乡贤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当村里有重大活动、节日时,也会邀请外出乡贤代表参与,还不时将村里创办的内部刊物定期寄送给外出乡贤,及时通报乡情,让他们有了解家乡动态的窗口,知晓村里的重点工作和发展规划。

  小故事

  小山村建起“高规格”幼儿园

  阳光下,一栋4层楼高,以白墙白灰为主色调,红、蓝、绿加以点缀的崭新教学楼显得格外醒目。走进南礤幼儿园,孩子正在广场前嬉戏,笑声此起彼伏,让这座恬静的山村多了几分“热闹”。南礤幼儿园是村里的第一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也是丰顺县内为数不多的村幼儿园,由一闲置的学校改造而来,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

  2016年以来,镇村共筹集资金130万元对教学环境进行改造,购置了教学设备和娱乐设施等,并在今年9月初正式开园,迎来了第一批学生。目前,幼儿园有学生110名,设有大班、中班、小班,都配备有专职教师、保育员。记者在音乐室看到,单人摇马、双人跷跷板、叮当小钟琴等儿童玩物一应俱全,可供学生学习演奏、放松玩耍。除此之外,学校还配备图书室、休息室、食堂,室外篮球场、游泳池、滑梯、跑道等。“为农村孩子投资,就是为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投资。” 南礤幼儿园校长陈有计说,以前家长要把孩子送到12公里外的石江村去读书,很不方便。

  “优质的教育、优美的环境、优惠的学费,受到村民的欢迎,还吸引了周边村的孩子前来报名。”南礤村村支书陈生请说,南礤幼儿园采用的是“村建公助,公管民营”的方式,同时给予本村小孩学费优惠,让村里的小孩能就近入园,享受“城里人”一般的学前教育。

  村民心声

  “公交车通到了村口,卫生站建在了村里,幼儿园就在家门口,老人在家就能看病,孩子在家有书读,跟城里人没差多少。”——村民陈寿围

  “路宽了,水清了,灯亮了,环境好了,旅游大巴车也多了,不少游客还冲着土鸡、农家菜、家鱼慕名而来,店里的生意慢慢就‘火’起来了。”

  ——山泉食府农家乐老板陈福运


  记者手记

  以产业发展

  带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南礤村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该村通过环境整治,依托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和独具魅力潮客文化,加快“揭岭飞泉”景区开发,鼓励村民发展乡村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种植、养鱼等“配套”产业,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观光游览、饮食住宿、特产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持续不断的产业动力。

  产业发展是推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南礤村探索出一条立足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甜头”,享受到乡村发展的红利,也不断增强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和干劲。现在,南礤村不仅卫生站、学校、道路、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完备,还建起了县里少有的村级幼儿园,以往“外流”的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回流”,村民们共同挖掘乡村产业发展的富矿,共同推进家乡的发展。

  南礤村的经验或可为梅州市其他乡村的振兴提供借鉴。梅州是山区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种植销售等产业的得天独厚优势。相信南礤村的未来,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当地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让这个美丽山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作者:刘野 林丽妙 胡金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