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成功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教模式” 产村联动 村企互动 共建共享

2018-01-11 17:32:10 来源:梅州日报

ImageFetcher (7).jpg

 位于长教村的桥溪古韵景区。

ImageFetcher (8).jpg

 雁南飞茶场里,村民与工人一起拣茶。

ImageFetcher (9).jpg

 长教新村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穿村接户,道路两旁是颇具客家特色的新民居。(吴腾江 


  步入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整齐排列,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穿村接户,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树环绕村庄。身在其中,只闻鸟语花香,尽享新鲜空气。村民安居乐业,老少和睦,言语中难掩幸福之感。

       眼前犹如世外桃源般的长教村,实在让人难与20多年前的穷乡僻壤相联系。长教之变,得益于村企的“联手发展”。长教村以青山绿水、土地劳力为本,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则倾注财力、物力、人力,双方互助互利,探索出一个“产村联动、村企互动、共建共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教模式”。近日,梅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长教村,解码该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产联动发展 推进产村相融

      从雁南飞茶田景区围龙食府向外望去,层层叠叠的千亩生态茶田青翠欲滴,红砖红瓦的半围龙民居相映成趣。此景很是“养眼”,且颇具“内涵”:外在看是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内在则是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产业带动、产村相融的发展之道,正是长教的最大魅力。

      长教村坐落在粤东北第一峰五指峰南麓,总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30亩、山林1.6万亩;有11个村民小组、1399人。曾经的长教村贫穷落后,群众收入低下,村集体经济薄弱,199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收入也仅有8000元。

       直至1995年,宝丽华集团的“三高”农业和旅游项目开发给这个穷山村带来了发展的“曙光”。时任村支书的丘国义敏锐地觉察到,这是长教村“翻身”之机。他说服村“两委”干部。最终,村委会与宝丽华集团达成协议,联手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建设雁南飞景区。

       2000年,长教村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政策为导向,将全村1.5万亩山林和600多亩农田旱地,全部租赁给宝丽华集团,支持雁南飞景区做强做大。雁南飞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整合了茶叶种植、加工、旅游开发涉及的一、二、三产业,极大地推动了长教村农业、林业、茶叶种植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长教村集体和村民则从中收取租金,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村里利用山林土地资源,借力外出乡贤,村企携手合作,深挖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客家文化,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全村通过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带动,实现了荒山变茶园、林区变景区、古村落变旅游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产业。”现任村支书叶战才告诉记者,2017年,长教村集体纯收入增至3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至2.38万元。

村企互动互利

实现共建共享

       下午4时许,在雁南飞茶场里,村民张利红正与十多名工人一起拣茶。只见她弓着腰,坐在矮凳子上,两手麻利地从簸箕里拣出优质茶叶。张利红告诉记者,她是茶场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至今已有20多年了。平日里她负责采茶、修剪、施肥,还要懂生产、会制茶。“景区租了我们的土地,每亩租金按800斤干稻谷的市场价折算支付,我们来茶场工作,每天包三餐,每月工资大约2800元。除了正常的八小时工作外,还能料理家里的事情,我很高兴。”张利红说。

       招聘长教村民在景区就业,是雁南飞“反哺”乡村行动之一。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王志成说,为了回报长教村的支持,雁南飞和桥溪古韵景区分别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如今在景区就业的长教村民约占总员工数的三分之一。此外,雁南飞景区还引进台湾金萱、黄金桂等名优茶叶,有近200名村民在已被租赁的土地上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参与管理茶园,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肥料,农民负责管理并领取管理费。

       为了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宝丽华集团投资兴建了长教客家文化新村。公司将首期75套新房无偿提供给村集体,由村委会以廉价售给村民,而售房款则作为村集体的发展基金,进行各项美化、绿化、基础化设施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雁南飞景区还为村民“量身定制”一系列福利机制:建立老人福利金和奖学金制度,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至250元不等的福利金,为老人购买农村养老保险;对考上大学的长教学子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至5000元的奖学金;每年出资7万多元作为奖学金,出资10万元作为小学的奖教金;为村民购买医保,对老干部、残疾困难户每月给予补助。据悉,由雁南飞景区每年发放到村里群众手上的工资和各种福利资金达到400多万元。今日之长教,实现了“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生活富庶”。

加强乡村治理

促进村风文明

       “这是我自己种的砂糖橘,你不要客气,拿几个尝尝。”在桥溪古韵游客中心旁销售自家农产品的丘阿姨,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行。在长教村,随处可见喜人情景:村民笑脸相迎,热情好客又勤劳肯干,村子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难觅垃圾踪影。如此美丽乡村,怎能让人不生好感。

       “村里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整治卫生环境,调解村民纠纷,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长教村干部丘元永说,村民理事会成员由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在集资搞建设和卫生环境整治时,充分调动了乡贤和村民的力量。多年来,长教村先后投入了10多万元,对村中小溪进行清理整治,在村里安放了60多个垃圾桶。聘请了12名保洁员,清扫10余公里长的主村道,2名工人负责收集农户垃圾,并转运到镇里统一进行处理,做到“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村民都养成了自觉将生活垃圾丢进垃圾桶里的习惯,散落在公共场合的生活垃圾基本没有。”保洁员廖春英说。

       与此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了治安联防队,由村委会出资聘请三名村民负责村里的治安、防火巡逻工作。并对村民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积极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依法治村。长教村连续多年被评为“五好党支部”和“五好村”,2015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对话村支书

整合村域资源建生态旅游村

      记者:长教村是梅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有哪些建设经验可以分享?

      叶战才:以前长教村是“山旮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也就靠耕田为生。宝丽华集团看中了长教村的绿水青山资源,与长教村联手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建设雁南飞景区,让长教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建设景区的过程中,长教为雁南飞提供土地、劳力、自然生态等发展要素,雁南飞则辐射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并大力“反哺”新农村建设。此外,长教村也很重视基层民主管理,规范村组事务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村风民风,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村民每年可以得到租赁土地的收益,还可在雁南飞管理茶园领工资,经济上自然好了很多。在居住环境方面,雁南飞投资兴建长教客家文化新村,设有村址、小学、文化广场、文体活动中心、医疗所,并实施了美化、绿化工程,也让村民从“有其居”到“优其居”。可以说,“长教模式”的成功要归功于村庄与企业的“联手发展”。

       记者: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长教村如何谋划今后的新发展?

       叶战才:长教村拥有雁南飞和桥溪古韵两个知名景区,引来各地游客休闲度假,村庄早已小有名气。但因为村里只有雁南飞景区可住宿,加上没有其他文娱类活动场所,使得游客在村里停留的时间很有限。

       如何留住游客,带旺长教旅游业,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这是我们今后发展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如今,长教村里除了雁南飞和桥溪古韵外,还有一些很好的资源尚未开发,比如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民居、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水青山资源等。我们计划进一步整合村域资源,以桥溪为主线将多个景区景点串联起来,把长教建设成为集吃、住、游、购、观光、采摘、体验农家生活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村。目前,村里正在开展桥溪的河道清淤和“三清三拆”工作,改善长教村的人居环境,也为发展生态旅游村“蓄力”。

亮点扫描

昔日进城就业如今返乡创业

       临近中午时分,农户家中传来锅碗瓢盆“进行曲”,飘出阵阵饭菜香味。记者来到莲塘窝农家菜馆,老板娘刘淑媚正忙着腌晒成串成串的腊肉,特有的酱油肉香味扑鼻而来。不一会儿,她的丈夫便煮好一桌菜端了上来。刘淑媚告诉记者,她是长教本地人,这家夫妻档已经开了近十年。在此之前,她曾到梅城打过工,也在雁南飞景区打过工,自桥溪古韵景区名气打响后,她开始经营农家菜馆。“我种了两分地,菜馆所用的蔬菜基本自给自足,其他的肉菜一般向村里农户们买。近年游客多了,生意也旺了,节假日通常都爆满,一天下来有20多桌客人。一年下来,夫妻俩有十多万元收入。”刘淑媚笑呵呵地说。

       在长教村,像刘淑媚一样返乡经营农家乐的例子还有很多。叶战才告诉记者,随着景区人气的不断上升和村里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乐意回来创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不错的收入。如今,村里已有13家农家乐,大都是由年轻夫妻在经营,提供餐饮服务,也兼卖土特产。

村民心声

          “环境变好了,交通也方便了,我还能拿自家产的农产品在景区附近卖,挣点钱帮补家用,生活越来越好。”——村民叶宽才

“雁南飞开发时,我从外地回来开农家乐,一开就是10多年,直到前几年才‘退休’。长教新农村建设也搞得好,我们住上了新房,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村民朱官


记者手记

山旮旯走对了路

空心村找回了“心”

       从长教新村沿着蜿蜒山路直上桥溪古韵,再沿山路折回雁南飞,并深入探访长教村,整个行程给记者留下的最深感受就是:长教村真美,长教人真幸福。长教之美,美在步步皆景,美在人人同乐。长教之成,成于因地制宜,成于共建共享。

      23年前,长教村也是穷乡僻壤的“山旮旯”,荒山裸露、房屋破旧、生活困苦,村民因无法依靠土地实现温饱而纷纷外出务工,长教也成了“空心村”。因为与宝丽华集团的“结缘”,长教村开始朝着集约化、产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还有一个难得之处在于,长教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建立了利益相关方的良好共享机制,实现了旅游开发与农业农村发展相辅相成。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不仅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还留住了村民在村里安居乐业,让“空心村”不再“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且看今日长教,恰恰与此不谋而合。长教村的成功因有宝丽华集团的助力,或不易复制,但其产村联动、村企互动、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引入活水、凝聚人气、强化管理的“填心”经验,值得其他乡村学习借鉴。



作者:王玉婷 范斌 王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