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小小派出所铸就平安大梦想

——梅州公安打造“枫桥式派出所”见闻

2019-10-09 10:18:00 来源:梅州日报

  上举派出所民警走访群众了解民情。

  南口派出所民警认真工作服务群众。

  百侯派出所民警守护古建筑平安。

  城北派出所民警和治安联防队员开展巡逻防控。(何志林 陈伟东 李广锋 陈芳 供图 

  

       在平远县上举镇,当地群众有矛盾纠纷都乐于找“学理叔”调解;穿梭于历史文化名镇百侯,民警借助高科技守护着古村落的安宁;在病发起来要自杀的精神病患者面前,社区民警叶力强能让他冷静下来敬礼;面对回故土寻亲的海外侨胞,民警真诚服务助他们成功圆梦……这些都是梅州各地派出所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故事。梅州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各地人文优势,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在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新方法,积极打造各具特色、亮点突出的“枫桥式派出所”,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为“平安之乡”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见闻一 有矛盾纠纷就找“自家人学理叔”

  张学理是平远县上举派出所副所长,被当地群众称为“自家人学理叔”,也是上举镇的“活地图”“数据库”。入警二十余载,他早已与辖区群众打成一片。他能准确说出哪座房子的主人是谁,可以叫出90%以上村民的名字,经常深入村民家庭了解情况,零距离接触村民,细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向村民讲解法制、防毒、识毒、治安防范、防诈骗等方面知识。村民们也乐于尊重他的意见和建议,不管是邻里纠纷还是夫妻吵架,都马上打电话给学理叔请求协助。

   2019年1月中旬,上举镇八社村有两户人家因砍伐竹子产生矛盾纠纷。村民谢某夫妇与丘姨因砍伐竹子发生争吵,丘姨儿子得知事情后,前往谢某家中理论并发生肢体冲突,谢某妻子受了点伤导致矛盾升级。接到网格员的报警后,张学理迅速带领辅警赶往现场处置,安抚双方情绪后,对双方进行政策讲解。由于双方当时情绪仍处于激动状态,怨气未消,首次调解未能达成协议。

  为避免矛盾纠纷恶化,第二天一早,张学理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张学理以“春节临近,邻里要以和为贵”为切入口,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多番劝解,双方均认识到沟通中出现了问题,处理问题时不够冷静,愿意向对方承认不足之处,并成功达成调解协议。

  张学理的工作得到群众和上级部门认可,他也入围了“新时代南粤民警之星”候选人。为发扬张学理调解矛盾纠纷及服务群众的工作经验,当地政府在上举镇打造了“学理叔调解中心”,整合镇司法、综治、派出所、村委、退休人员力量打造联动调解新格局,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2019年以来,上举派出所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多起,未发生民转刑案件,确保了小镇的平安稳定。近20年以来,上举镇没有出现一宗民转刑的案件,未发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见闻二 古村落的守护者

  大埔县百侯镇民风淳朴,治安案件不多,刑事案件更是鲜见。2019年1至8月,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仅分别发案6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遍地都是古民居,现存126座保存完整、仍在住人的明清建筑。据了解,村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文物保护意识薄弱。

  “古民居里头还遗留很多屏风等老物件,甚至连屋外窗台屋顶的装饰等,都是不法分子觊觎的宝贝。”百侯派出所所长廖武锋说,老房子木质结构多电线老化,巷子狭窄,仅两米余宽,也存在重大消防隐患,防火防盗成为派出所的重点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2018年初,百侯派出所在大埔县公安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古民居保护工作站,出台“三定三巡”工作措施,民警对古民居保护实行定责包干、定期走访、定点安检,同时联合志愿者开展联合巡查、夜间必巡和行业必巡,做好古民居防火防盗等工作。

  百侯镇侯南村退休教师杨某长期居住在古民居华萼居。2019年7月份,杨某出国旅游期间,邻居家发生一起盗窃案。民警调查后推断,这是个专门针对古民居老物件的团伙,邻居家被盗了,杨某家也有可能被盗。果然,经清点,杨某家的银行卡、手提电脑等物品和正堂的屏风画、老瓷器等老物件也被盗。民警立即通过“三巡”机制,巡访废品收购站、古玩市场和古玩微信群等,最后在一个古玩微信群发现了杨某家的一个小物件。据此展开调查后,警方成功抓获盗窃和接赃嫌疑人3名,追回古币、屏风、手镯等物品一批。

  2018年下半年,百侯派出所建成了合成作战平台,引入“猎鹰系统”,提升了打击防控水平。59个高清摄像头覆盖交通要道、重点单位地区,这不仅在各重大活动安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成为保护古民居的重要工具。侯南村“朱德指挥部”旧址门口有两只石墩,一名农民以为这是没用的东西,就抱回家垫东西。第二天,民警就借助“猎鹰系统”,成功找回了石墩。

  见闻三 及时控制精神病人避免事故

  梅江区城北派出所辖区有287名精神病患者,其中重症的31人,平均每个村子都有一名以上重症患者。重症精神病患者一旦发病,行为不可控,督促其按时服药成了社区民警的重要工作之一。

  “将吸毒人员、刑释解教、重症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管控好,隐患也就少了一大半。”梅江区城北派出所所长叶永胜告诉记者,该所严格落实重点人口居住地和户籍地“双列管”要求,对刑释解教、吸毒人员等全部定期见面核查。2年来,辖区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吸毒人员无一人复吸。派出所对辖区重症精神病患者等进行“一人一档”管理,并联合村居委干部对以上人员实行常态化管理,按时与家属联系或上门了解。

  辖区居民杨某患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有暴力倾向,曾经举着菜刀满大街转。而城北派出所副所长、社区民警叶力强就是他的“定海神针”,不论他发病时多凶,只要叶力强到场,很快就能将场面控制住。不久前,杨某又一次在家中发病,他跑到二楼阳台上,拧开煤气瓶、手持打火机扬言要自杀,任谁劝说都无济于事。杨某的家在热闹的居民区,楼下就是商铺,一旦引爆必然引起火灾,不但杨某会受伤,还将殃及连片的邻居。叶力强接警后匆匆赶到现场,杨某见到竟朝叶力强敬礼,还主动攀谈起来。叶力强于是趁机引导杨某走出阳台,远离危险区域,下来后吃了药三分钟就睡着了。

  “我每周都上门跟他谈心,了解情况,监督他吃药,所以他认得我。走访邻居时,他们知道我的来意,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纷纷向我们反映杨某的行踪和表现。这让我们更好地掌握重点人员的情况。”叶力强等派出所民警经常上门走访,与群众交谈,为辖区治安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见闻四 贴心服务终圆侨民寻亲梦

  梅州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祖籍梅州的海外华侨、华人3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侨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这里的服务同样不会缺位。

  2019年2月中旬,梅县区松口派出所民警林河收到一封来自旅居澳洲、年逾七旬的王奶奶的寻亲信,第一时间通过人口管理系统进行核查。但根据信中所写寻亲对象姓“王”的信息,林河并没有在系统中筛选出合适对象,他尝试用客家话同音字“黄”进行核查,最终查出疑似信息。在确认这一寻亲对象就是王奶奶想找的人时,这一喜讯被及时传递给远在南半球的王奶奶,王奶奶终于圆了大半辈子的寻亲梦。

  “我在松口派出所工作了十多年,每年都会遇到特地前来寻亲的群众,我都会借助技术和人力等方式,尽可能地助他们圆梦。而且我基本了解松口镇每个村、每个家族姓氏分布情况,这些‘经验’也助我在较短时间内核查出有效信息。”林河说道。

  侨民寻亲的故事也发生在梅县区南口镇。2018年4月13日下午,南口派出所突然来了七八名男女。他们自称来自印尼、新加坡、美国等地。值班民警经过一番核查后得知,这些人都是陪同其中一名叫钟某的印尼男子前来寻亲的。“我们失联20多年,只记得我阿舅的儿子叫邹某某,有个儿子邹某在南口镇车陂村,但不知道具体住在哪里,也没有联系电话。”钟某称,他根据已有的线索没能找到失联多年的亲人,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派出所求助。

  民警结合对方提供的信息与当地村干部联系,核实到该村确实有邹某这人,并了解到他家的确有印尼华侨亲戚。民警查询邹某的户籍、照片等资料时,钟某一眼就认出那就是自己的表侄子。随后,民警通过电话联系上了邹某。邹某获悉亲友寻访后,当即冒雨赶到了派出所相认,两人激动地拥抱、寒暄,合影留念,场面一度让人泪目。从侨民上门求助到拥抱20年未见的亲人,南口派出所前后只花费了约30分钟。

  “枫桥经验”源于公安、来自基层。对于基层民警来说,打造枫桥式派出所,就是对每一件工作负责,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众多基层民警认为,只有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才能更了解群众,“平安之乡”的建设效果才能更加明显。

  


作者:李盛华 梅公宣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