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回归山沟沟 甘当“新农民”
“80后”女大学生张雪莲组建返乡青年创业团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2018-02-05 09:13:57 来源:梅州日报

  ImageFetcher.jpg

 张雪莲(右)在她创办的梅一客生鲜超市内与工作人员探讨蔬菜问题。(吴腾江 摄)

       “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是解决我们技术问题的重要举措,对我们来说很关键。专家们马上到了,大家再把东西检查一下,拿出最好的状态来……”赴穗参加完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张雪莲,愈发对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感到振奋,刚回到兴宁的第二天,她就马不停蹄地张罗着与母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合作事宜。

  眼前一头短发、身材壮实的张雪莲,比起四年前创业初期又黑又瘦的形象,多了几分“新农民”领头羊的气质。自返乡创业以来,张雪莲的团队经历了从“铁三角”到“姐妹花”、再到“精英团队”的变化,公司建起了三个基地,建立了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并完成了“梅一客”品牌的构建,进入了品牌农业的轨道,2017年营业额近千万元。如今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她们坚持初心,继续前行。

  脱下红装穿农装

  不做白领做农民

  2014年1月,是张雪莲“弃城返农”的转折点。那时的她,已在广州结婚生娃,有一份年收入15万元的稳定工作,买了房也买了车,生活殷实。这好不容易飞出去的“金凤凰”又要回来山沟沟,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和很多人的笑话。但因为强烈的家乡情结,她还是回来了。

  “源清村是我出生的地方,在我小时候每家人都种田,整村绿油油一片,到了秋收的时候全村一片金黄。这样的美景却在2010年后慢慢消失了。村里的田地逐渐丢荒,全部长满了杂草,村民们的生活也还是很辛苦,我看了觉得很心疼。”至今回忆起来,张雪莲仍一度哽咽。她说,让家乡兴宁市罗岗镇源清村恢复以往的美丽,是她创业的初衷。

  “情怀”使然,张雪莲带着一个擅长营销的师兄和一个擅长技术的师弟,回到了源清村开荒种田。她的行动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里约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把承包地租给她,租金以每亩每年100元、第二年起每年租金增长20%来计算。她一口气租下了100多亩地,全部都种上了辣椒、黑皮冬瓜,并聘请了村里10多个村民来管理。2014年6月,她成立了源清种植专业合作社。

  现实是“骨感”的。为了这份“情怀”,张雪莲付出了大代价,也让团队陷入了困境。罗岗镇是兴宁北部的一个山区镇,距离兴城约45公里,而源清村到罗岗圩镇,又还有15公里的山路,是名副其实的山沟沟,加上村里的田地都是梯田,开荒、运输、管理成本巨大。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居然挺过来了。当时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我们只能纯人工开荒,那里田地荒芜已久、杂草丛生,一个月开荒就用坏了6个犁。最困难的是,交通非常不便,农资运不进村里,瓜果运不到大路,只能靠人工一担一担挑。

  我也带头挑,一挑就是好几公里路。”说罢,张雪莲伸出了双手,上面长满了老茧,又粗又硬,她打趣说是“历史遗留问题”。随后,她还算了一笔账,无奈地苦笑了一番:第一年开荒近100亩,投入50多万元,产出黑皮冬瓜18万斤、朝天椒10万斤,最终黑皮冬瓜亏本近30万元,卖瓜的钱还不够给司机付运费。

  不忘初心志不渝

  尝尽苦头终甘甜

  创业路跨过了艰难的一步,家乡良田不再荒、村民不愁活,但三个合伙人筹集的创业金也花得差不多了。没有钱怎样走下去?特别是正面临着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张雪莲四处奔走,从山里来到城里寻求帮助,但一切没有那么顺利,甚至遭受了不少冷眼,最终她在当地妇联组织的帮助下,拿到了急需的贷款。

  “当时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还很少,特别是像张雪莲这样贫苦出身,又在大城市里扎下了根的更难得。所以听到她的故事时,就被她的家乡情怀、创业干劲感动,也为她正在经历的困难担忧,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她。”时任兴宁市妇联主席的欧阳秋茹说,张雪莲来后第二天,她们就到源清村了解情况,还请来财政、税务部门人员,一起为她想办法。最终,兴宁市妇联帮她办理了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分三次贷款50多万元,暂时助她渡过了难关。兴宁市妇联还积极呼吁,让媒体关注这个大学生创业群体。张雪莲团队的故事,就此传开了。

  缓过“气”来的张雪莲吃一堑长一智,开始转变思路,从第一年租来100亩地一半种辣椒、一半种冬瓜,调整到第二年租来180亩地90%种辣椒、10%种植特色瓜果,板栗南瓜和水果玉米就是当时被引进过来的。此举让张雪莲成功回收了资金。同年,她成立了梅州市品鲜农业有限公司。

  然而,随即而来的变故给了张雪莲当头一棒:两个合伙人要退出。“当初我们三个人拿出所有积蓄回梅创业。但两年来,不但没有分红,还背上了铺设浇灌设施的16万元银行贷款。师兄和师弟都是外地人,再三考虑后都选择了退出。说实话,我也动摇了,闪过放弃的念头,但我始终不甘心,还是决定撑下去。”张雪莲说。

  幸运的是,张雪莲很快就遇见了同是为了家人返乡工作的陈思霞。两人一拍即合。“我们都热爱农村生活,都希望把小时候的生活情景再还原出来,传递到大城市,传承给我们的孩子。”陈思霞说,她很快就成为新的合伙人,用以往做电商的经历和特长,帮助张雪莲线上卖自家农产品。

  除了搞好农场生产,2016年7月,两人还在兴宁开设了品鲜健康食材体验店,摸索出一条线下体验线上传播的销售模式,不仅将自家所产的农产品卖出去,还把兴宁的优质农产品推出去。在2016年底的广州花市上,创下了三天零售4万斤沙田柚的好成绩,同时收获了很多粉丝。

  创新模式树品牌

  奔康路上看老乡

  记者驱车驶入位于合水镇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合水溪唇开心农园,只见柏油村道平整干净,两旁菜苗翠绿油嫩,三两农民正在荷兰豆地里忙着采摘。“我们到西兰花这了。”“好,我在荷兰豆这里等你们!”……该农园负责人许镜平正与电话那头的农户刘远珍打“暗号”。

  2017年,是张雪莲创业的重要一年。公司扩展了自营农场基地永和新寨农耕体验园和合水溪唇开心农园,完成了自建线上商城“梅一客”品牌,增设了第二家健康食材体验店。同时公司核心管理层增至8人,全都是返乡创业青年,其中就包括了大学农机专业出身、拥有近20年从商经验的许镜平。

  “雪莲做了几次思想工作,我决定回来一起创业。田地里的学问很大,刚开始我也不懂,跟着技术师傅学,还要翻书补课。刚回来前半年还不适应,人晒得很黑,体重减了十几斤。现在得心应手了,从种苗到收成的田间管理都由我负责。”许镜平说,合水溪唇开心农园占地150多亩,投资了200多万元,种植有辣椒、板栗南瓜、荷兰豆、西兰花等蔬果。

  “公司+基地体验+O2O”的创新模式,让优质农产品供向市场,也让当地农户从中受益、增收致富。“我们有租金,每亩地每年700元,还有工钱,每天工作8个小时,大约80到100元。以前我就会耕田,这不还学到了一点技术,看,这些竹架就是我们搭的。”刘兰香领着记者来到她“管辖”的番茄地里,还笑说:“这里的番茄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有时候我们干活饿了,就顺手摘个生吃‘打点’。”像刘兰香一样在张雪莲三个基地务工的农户,有40多人。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需要一批爱农村、懂农业、会经营的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用好技术用活资源投身农村建设,解决广大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农民”的痛点问题,张雪莲就是典型。这位新型职业农民从抱着“情怀”回来到一路越挫越勇,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和建设家乡的初衷,感召了其他有为青年返乡投身农业,还带动了农民同奔富裕路。

  如今,国家政策东风劲吹,张雪莲的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达成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还计划以兴宁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努力让“梅一客”成为梅州的知名品牌。


作者:王玉婷 李锦让 林玉莹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