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大埔桃源镇积极整合力量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团结村“团结”乡亲建新村

2018-03-04 16:20:26 来源:梅州日报

ImageFetcher (6).jpg

升级改造后的团结村焕然一新,风景如画。(吴腾江 摄)

       “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打造新环境,美化新家园”……充满设计感的文字,配合精美图画的标语,呈现在大埔县桃源镇团结村司马第附近房屋的白墙上。前不久还散发恶臭的猪栏,如今已成为了整洁的休闲文化广场。在团结村,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成果随处可见。

  团结村是大埔县57个省定贫困村之一。2017年以来,桃源镇充分发动外出乡贤和广大干部群众,在推进团结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

  镇村干部分工到人

  记者日前来到团结村,只见生态停车场、道路硬底化、田头坑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及水景观打造、祥发楼提升改造、公厕改造等工程均已基本完成。

  “很多村民不理解猪舍、牛栏、厕所为什么要拆,我们就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把意见和解决方案汇总,再开展下一步工作。”桃源镇党委书记吴文新告诉记者,自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镇村大小会议已经开了30次以上。桃源镇将团结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项目和完成时间表都具体分解到每个镇村干部身上,使每一个干部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挥了镇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团结村作为桃源镇卫生整治重点村,治理成效明显。2017年,桃源镇居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成绩排名第三,全面工作名列第一。

  外出乡贤同心协力

  在团结村改建完成的祥发楼,记者发现楼内有一份乡贤捐资名录。“近年来,团结村广泛动员、引导和鼓励外出乡贤积极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已经形成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团结村党支部书记陈汉球说。

  在祥发楼前,记者见到了出资1000万元牵头团结村新农村建设的乡贤陈衡礼。他告诉记者,祥发楼以前是一个总占地3400多平方米的客家土楼,因年久失修,在1998年倒塌了。此前祥发楼周围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附近村民生活。“对面新建的篮球场,以前是十几个猪栏,还有旱厕,一到夏天就散发着恶臭。”陈衡礼说,祥发楼提升改造项目2017年11月开工,历时100天完成主楼改造,接下来还要给周边的房子“穿衣戴帽”,2018年将会有更大变化。

  “改造祥发楼片区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留住乡愁。”据陈衡礼介绍,团结村目前陈姓人口有2000多人,而海外华侨约有一万多人,且大多都是从祥发楼出去的,包括知名地磁科学家陈志强等。升级改造祥发楼也是想为华侨们留住一份乡愁和精神寄托。

  村民自发成立理事会

  除了外出乡贤的热情主动,团结村还自发成立了6个“村民理事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据陈汉球介绍,村里首先选出6名能力强、威信高、热心公益的人士担任理事长,理事长根据各片区的实际,组成村民理事会。理事会组织村民代表到大麻镇小留村等大埔县新农村示范村现场学习,增强信心、明确方向。

  “之前不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一听到征地,我是一万个不同意,生怕祖上留下来的土地‘充公’了。”村民陈浩亮说,当时村民理事会多方面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告知拆除的地方权属仍属于他,不是征地,只做新农村规划用地。还为他登记《团结村建设新农村公共区域用地拆迁登记表》,并附上“四至图”。“在了解清楚情况后,我当即表示支持新农村建设,并发动亲朋好友参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出力。”陈浩亮说。

  团结村各理事会还先后召开工作会议10多场,针对各片区 “三清三拆”的工作重点和难点进行总体规划和实地调查摸底。在各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团结村不到三个月便完成了“三清三拆”工作。


作者:钟梅滨 李艳良 刘招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