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梦里松口(宋志锋 摄)
梦里水乡美丽白沙(刘洪桥 摄)
雁洋镇雁归来金线莲种植基地(张云花 摄)
田园风情南口侨乡(叶志威 摄)
乡愁家园桥溪古韵(谢伟志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及时谋划,将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振兴摆在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央到地方,纷纷将目光锁定“乡村振兴”,上下一盘棋,政策叠加、利好释放,农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集聚。
梅县区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以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为目标,对全区的农村建设进行了科学定位与整合,以党建领航,规划优先,产业支撑,示范带动,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党建“领航” 汇聚干事力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重大责任。在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区的道路上,梅县区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
走进白渡镇悦来村,漫步村道两边,只见路边有些房屋门口悬挂了“共产党员户”的牌子。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2017年,该镇结合“两学一做”,要求全镇党员要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遵纪守法的带头人、勤劳致富的先行者、文明新风的倡导者、邻里关系的调解员、当发展党员的引路人和农村工作的排头兵。随后,在悦来村试点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现在该村60余名党员的家门口都钉上“共产党员户”的牌子。“党员亮身份不仅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而且还更积极带头参与村里各项事务,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贡献。”该村相关负责人说。
松口镇富坑村也以党建为引领,以当好群众“知心人”为己任,紧紧抓住我省将省定贫困村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机遇,多方筹集资金助推村内产业发展和环境升级,不仅让新农村建设的“面子”更加靓丽,而且也培育壮大了支柱产业。现在该村已确立了以该村农民合作社为依托,与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梅州市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帮扶模式,引导贫困户、村民以资金或柚果方式入股,由农管家公司对柚果进行统一管理、销售,售卖后按一定比例分红。
这只是梅县区以党建为抓手促发展的其中一个缩影。该区以实行区、镇、村三级书记抓落实工作制,坚持把党组织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驻村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在抓党建、帮增收、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同时,大力推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帮扶模式,形成“支部带动、党员带富”的良好格局,辐射带动群众创业致富。目前,松口镇大黄村、富坑村,雁洋镇大坪村等都成立了由村党支部和党员发起的专业合作社,打造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营体系,有效带动了群众致富。
规划“先行” 凸显客家风貌
“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同质化发展,让许多特色村庄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只有统筹一盘棋,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上,梅县区坚持规划要先行,以精品示范、串点成线、整体推进的思路,聘请浙江卓创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从生态、文化、资源等方面对全区城乡发展进行定位,以水系、路网、产业为纽带,制订“12425”的总体规划。
在雁洋镇,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绵延伸向至各村,道路两旁进行绿树红花点缀在一栋栋客家民居间煞是好看。雁洋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客家特色的古民居是得益于特色小镇项目中的民居建筑元素升级改造,主要通过客家元素的栋头,体现出灰瓦白墙和统一的标牌标识,从雁洋入口起沿省道S223线改造200户,下一步还将进行管线落地和所有店面门口的改造。经过改造的一栋栋民居不仅特色更加突出,而且还与自然山水更相融,游走其间眼里流过如画的山水人文美景,让人怦然心动。“我们村几年前大都建了新房,但没有指导,也没有统一美化,缺乏整体美感,现在改造后多漂亮,来拍照的人也多啦。” 鹧鸪村的王叔说。
一直以来,加强传统和特色民居建设是该区乡村建设的重点之一。为引导农民有序建房,杜绝“随性”建房行为发生,该区下了大功夫,日前还出台了《梅县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实施细则》,严格农村建房审批、管理程序。“以前我们设计了10款体现客家特色的民居施工图集,并免费提供给各镇村申请建房的群众使用,强化特色民居建设。考虑到多样性建设,我们还将继续丰富房屋样式。”梅县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些只是该区建设美丽乡村的特写。按照“生活美”要求,该区切实抓好住房、沿路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文化景观建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区垃圾清运、饮水安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总投资118.16亿元的“七个项目包”已引进专业机构实行社会化运作,其中与广业集团合作投资7.85亿元,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8年可全面完成;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的有1369个,已建设小公园、文化活动场所或绿化带的有431个。同时,该区还创新工作机制,推行地票,让村民吃上定心丸,助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目前已投入1.11亿元,清理、拆除、整治面积约10.28万平方米,发放清拆“地票”852张。
如果说村容村貌为乡村洗出一张文明 “脸”,那么乡风文明则塑造村镇灵魂,更好助推绘织美丽乡村新画卷。围绕传承发扬客家精神,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批文明镇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废弃学校,打造综合性农村文物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既展示“乡村记忆”,又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客家文化丰富的精神家园。松源镇横坊村、桃尧镇卢溪村等地乡村利用闲置资源建设的文化展览馆、文化俱乐部,每逢节假日就吸引了一拨拨游人。
产业“撑腰” 实现生态富民
无业不兴城。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梅县区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培育壮大现有的金柚、水稻、茶叶、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及农业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绿色物流三大关联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积极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提质。
农家少闲月,春季人倍忙。日前,笔者来到松口镇大黄村时,金柚产业园内车来车往甚是忙碌。“大黄村传统产业是金柚种植,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柚子,但由于农村的分散经营,柚子品质、销量都得不到保障。必须让村民抱团发展,走产业化道路。”大黄村党支部书记廖建明说。近年,该村整合了全村26家金柚合作社,成立大黄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成立大黄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全体村干部带头入股,退休老干部、党员、外出乡贤踊跃参股,带动近200户村民自愿入股。传统产业的抱团发展,让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飞跃,但村党支部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乘势而为,主导建立了梅县区金柚产业园。自2015年梅县金柚产业园落成以来,已有28家合作社进驻,撬动亿元社会资本流入园区,其中既有本村及周边镇村的企业,还有来自广州、深圳的水果合作社在此驻扎。现在每到柚子上市,成批采购商就会到该产业园采购。业界也因此流传着“梅县金柚看松口,松口金柚看大黄”的佳话。
除扶持壮大特色产业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依托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禀赋,精心谋划打造民宿集聚体。该区正规划出台《梅县区关于加快发展美丽乡村民宿经济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该区将结合梅县客家、侨乡等传统文化,突出生活特色、乡情民俗、红色文化、户外运动、休闲养生、民俗风情等主题,大力发展景观特色民宿、文化(民俗)体验民宿、乡野体验民宿、产业特色民宿四类民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民宿产业发展。“去年以来,全区建成雁南山居、志睦楼等民宿16家,在建民宿34家。”该区负责人说,今后将对已开发的民宿、农家乐或者有意愿拿出闲置客房的农户进行提升培训,统一平台管理,统一对外推介,招引客流;在未开发的乡村度假区域,平台进行招商推进,在民宿集中区域设立“轻旅店”。
此外,该区还通过开展“特色种养”“光伏扶贫”“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投资收益扶贫”等项目,鼓励贫困户参与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经营、参与生产劳动等方式获取租金、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品“带动” 推进全域振兴
弯曲连绵的“九曲连廊”,七彩油纸伞装饰的湖面,每到夜晚,纸伞发出绚丽多彩的灯光,映衬着转动的水车、潺潺的流水,很是动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塘,白墙黑瓦间的墙绘诉说着美丽乡村的愿景与淡淡乡愁……
这是水车镇白沙村“蝶变”后的一角,而化茧成蝶的蜕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2016年下半年,梅县区启动白沙村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整治乡村环境。围绕水资源,水车镇聘请专业团队围绕“水”做好白沙村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将白沙村打造成为山水生态型慢生活村庄。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后,首先清理湖面,现在水塘已经清理干净,并栽种上了荷花。同时同步推进清理“三堆”(杂物堆、土堆、草堆)、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实施“三改”(改水、改厕、改圈)和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工作,升级改造该村主村道,推进部分房屋外立面改造,融入客家元素。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白沙村是梅县区乡村振兴部署中4大组团的重要构成之一。根据规划,梅县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围绕乡村全面振兴要求系统全面谋划,也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其中,突出1条美丽乡村主题游览路线(雁洋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精品线),2条乡村景观轴线(沿梅江和沿国省道),4大美丽乡村组团(雁洋-松口组团、侨乡-槐岗组团、龙岗-白沙组团,梅西-石坑组团),25个精品示范村,打造“山水梅县·客韵乡村”的全域美丽乡村。并充分借鉴江浙一带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富民强市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传统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镇的转型升级,初步谋划打造雁洋文化旅游小城镇,松口、南口历史文化小镇,南寿峰南药小镇和雁洋足球小镇。现在这些示范点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如火如荼的建设离不开村民们的参与。在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的道路上,该区注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发广大群众投身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干劲和热潮。“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少村民或是帮忙清理路障,或是让出自己土地建设道路,很支持建设。”谈起白沙村建设,该村党支部书记吴伟发说,现在村内特色民宿之一就是由乡贤钟伟平投资400万元对闲置的白沙小学升级改造而成。“我17岁就离开家乡到深圳打拼,现在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回乡发展民宿产业,也算是回报家乡的一种方式吧。”钟伟平说,2017年,在看到家乡的美丽发展蓝图后,他就有了投资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