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蕉岭县高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林振良:“公私兼济”筑梦生态田园

2018-04-26 09:29:34 来源:梅州日报

ImageFetcher.jpg

 林振良打造的生态田园:山下是生态水田,山上是百亩柚园和度假小屋。(张柯 摄)


  再见林振良,他的肤色又深了不少。

  他创办的蕉岭县高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山源”)就坐落在蕉岭县新埔镇象岭村村道旁,不远处就是300多亩优质稻基地。水田里有十多名工人正在劳作。“正在手工拔草呢。今年有点旱,地里的水不够,草就长出来了。”说话间,林振良就带着记者去看田埂上打井的进度。“打了50多米,现在下面都是石头了,特别难打,”顿了一下,他接着说,“还是要打下去才行”。

  执着是林振良最鲜明的标签,一如他坚持返乡种田,上山种果,开办客栈。“只要你有梦想,一切都会实现。”他朋友圈里的这句话似乎是自我激励与自我肯定。迈入新农人创业路上第四年,投入上千万元后,他的“生态田园梦”终于雏形初现。

  追求生态食品

  采用旧时种田方式

  林振良说,自己从深圳返乡务农其实是“公私兼济”:为公,是村里出现好多撂荒地,“心疼,看不下去”;为私,是自己生长于农村,对农业有兴趣有感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他看到市场对绿色食品的巨大需求,决定返乡务农,“现在农业跟以前不一样,现代人更关注健康。”种出健康的放心农产品,是他卷起裤管下田务农的初衷。

  新农人种田,思路自然有新意。在连片稻田中,林振良的稻田并不难辨认——“秧苗间距宽”是他的生态水田显著标志。“一般一亩水稻分蘖30万株,我的要少10万株左右。”分蘖减少意味着产量降低,但按他的说法,这有助于稻田通风,减少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

  这只是林振良的生态水稻种植方式中的一项做法。返乡四年,他持续对板结土壤进行改良,使土壤从绿肥中汲取能量,“紫云英、茶麸、豆麸轮施,最后15天之后再拔草”;坚持不施化肥农药,用晒田方式减少虫害,“直到田块裂缝足够大,把土壤里面的虫子都渴死”。

  他的种植理念和种植方式与当地大部分农户全然不同。这表示,他遇到困难时周边可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务农以后,他常常向省市县科研院所或单位取经,向老农讨教几十年前的种植方式,其他全靠自己田间摸索试验。“整个备耕期要55天”的结论也是从田间记录中得出来的。

  种植成本也是高得惊人。林振良告诉记者,每亩田的人工费用在800元左右,加上机耕、绿肥等其他投入,每亩田总成本在1800元左右,与普通水稻效益相当。由于土壤改良需要3年左右时间,加之当时没有配套加工。头三年,林振良的大米只能卖到3块、5块,每亩亏损成本也在千元以上。

  家人曾是最大阻力

  如今是最坚实的后盾

  一边是高企的投入,一边是持续的亏损。2014年,林振良从深圳带回来的起步资金很快就不够用了。为支持生产出生态农产品梦想,次年,他相继卖掉了深圳的两处房产。这些决定每每在家庭内部掀起了层层巨浪,再渐渐平息。

  林振良说,当时得知自己要回乡务农,父亲是万般不同意。父子之间曾一度僵持。因为生气,林父有近两个月没有好好吃晚饭。林振良只好找来朋友假装以投资人身份过来说情,告知林父“振良只是受聘返乡做田间管理”,安慰他“不用担心投资的事”。

  善意的谎言在一段时间内安抚了林父的忧虑,但终究还是被识破了。林振良再度跟父亲表明心迹,“我说‘我一定会用心耕好每一分田,种好每一棵柚子树,做出个样子来’”。妻子也随他从深圳回到农村,帮忙打理公司事宜。

  2016年,林振良的百亩水稻遭遇台风“海马”肆虐,其中五六十亩水稻全部倒伏。“就在收割前20来天,正是水稻灌浆的时候”,这次天灾给他带来50多万元经济损失。看到辛勤耕耘付诸东流,林振良心疼不已。

  在家人的支持下,林振良扛过了艰难时日。经过数年酝酿,2017年,他的事业开始走上坡路:生态大米的检测报告“征服”了一度持质疑态度的经销商;生产线上马,食品生产许可证到手;无施用农药化肥的大米畅销珠三角,年销售额达到400多万元;当选“全省20佳种粮大户”,成为梅州仅有的两名入选者之一……

  种植加工,旅游互动

  打造生态田园“铁三角”

  数年潜行,林振良的生态米大受市场欢迎。2018年4月初,高山源全年槟唐香米被订购一空。与此同时,他的生态种植理念也被村民所接受。

  在通过订单农业带动72户农户种植优质水稻基础上,2018年,他的合作社带动周边10多户农户采用他的种植方式改良土壤,种植原生态优质水稻。企业也积极响应政府精准扶贫号召,与南山村、徐溪村、镇郊村、长江村29户86人签订了帮扶合同。贫困户每年可获得10%的固定分红,其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就增加了6000多元的收入。

  种植生态大米,是林振良返乡务农的关键一环,加上生态柚和休闲度假,才是构成他“生态田园梦”的铁三角。

  在槟唐休闲山庄,五栋休闲度假小屋在百亩柚园掩映中等待远方来客。从屋内推窗望去,满山柚树环绕,听鸟语闻花香,恰似一幅宁静致远山水画。度假小屋在今年春节前开放后,经当地镇村干部推荐和客人口口相传,很快就成为游客来体验“世界长寿乡”田园生活的优选住处,每逢节假日一房难求。

  林振良认为,形成合理农业架构不仅能有效分散农业“靠天吃饭”的风险,帮助企业走稳走远,还能挖掘农业潜在价值。眼下,他正忙着钻井取水的事。这是他打造全市首个水稻水肥一体化基地的关键一步。“建成使用后可实现直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提升产品品质。” 他告诉记者,这个计划投资50多万元的项目,2018年就可以建成投入使用。

  

  专家点评

  陈志远(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育繁推”农业技术工作):林振良是一个有理想有梦想的新农人,他坚持健康、生态、有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现代农业中发展前景广阔,是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宜居乡村以及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典范;是将健康有机农产品从田头送到餐桌的现代新型农民企业家,他的成功是现代新农人的榜样,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


作者:张 柯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