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连樟村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从连樟村建设看乡村振兴

2021-06-25 10:56:18 来源:中共英德市委办公室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有效解决新时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英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开拓创新,着力推进连樟村乡村振兴,努力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连樟村建设情况

  连樟村地处连江口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2公里,距英德市政府40公里,总面积31.8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43000多亩,水田面积905亩。连樟村党总支部现有党员71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2016年曾被列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下辖17个村民小组,共有530户、2417人。是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近年通过推进乡村振兴,连樟村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广东首批实现验收摘帽的省定贫困村,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省乡村振兴大擂台“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优秀村”。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党组织战斗力变强了。乡村要振兴,党建是引领。为提高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英德市按照“五个高”的思路全面发力,高质量强化基层党建,高标准建设活动阵地,高定位锻造“头雁”,高频率开展感恩活动,高规格构建保障机制,把村党组织打造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实行市县镇三级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指导村“两委”干部的帮扶机制,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标准选优配强村带头人队伍,换届后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人,平均年龄37.6岁,比2017年换届时降低5.2岁。建成集四点半课堂、乐善馆(老年人饭堂)、儿童乐园等13个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和党建广场等阵地,“党群议事厅”定期向群众通报村中大事和党组织服务群众、解决困难的情况,并建立”4+1+N”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模式,带动党员活动参加率从2018年初的50%提升至近90%。目前,连樟村探索出的22条党建工作“连樟标准”被清远在全市推广,村党总支部被广东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拟推荐对象”。

  二是坚持产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变富了。发展乡村产业,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富民兴村。连樟村在原有产业砂糖橘遭受黄龙病后,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等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设了佳美达玩具公司扶贫车间,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用工高峰期超过100人,月工资收入最高达3000元以上。高标准建成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连樟村及周边7199户农户持续增收。引导碧桂园集团精准帮扶连樟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入发展农家乐、民宿、农业观光等业态,连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仅2021年春节连樟村就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1.38万元增加至2020年底的2.12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1.52万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2.14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11万元增加至2020年底的203万元。

  三是坚持提升环境,村庄变美了。聚焦长期困扰村民的民生难题,统筹抓好“厕所革命”、道路硬底化、“三线”下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乐广高速连江口路口-连樟村段沥青路面改造,全面实现镇区通村委、村委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高标准建成智能绿色电网、污水处理管网、数字乡村等一批公共设施,投资1690万元的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已通水入户。目前,17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其中13个自然村创建为清远市级美丽乡村。对沿村庄流经而过的7.2公里连樟河进行整治建成碧道,展现出“望得见清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通过环境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也随之增强。

  四是坚持城乡一体,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变小了。连樟村离市区和镇区相对较远,群众看病、上学、办事不便。为解决这一痛点难点,英德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服务下沉,投资400万元建成连樟健康服务中心,对接省远程医疗平台,实现群众在家门口看“名医”;实现城乡公交村村通和校车接送学生服务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5G村,政务服务一体机可以提供108项行政事项代办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

  五是坚持文明培育,乡村治理变高效了。全域建立家庭文明档案,制定村规民约13条。探索建立“一会一队两站”(乡贤会、党群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服务站),开展了民风评议积分、志愿积分超市等系列活动,每个村民都成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者,提升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建设了连樟客厅,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等乡风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近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连樟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模式

  英德市在推进连樟乡村振兴过程中,紧紧围绕把连樟村打造成为“全国加强基层党建示范村、全国推进精准扶贫示范村和全国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一总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坚持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改革试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连樟模式”。

  (一)紧抓重大平台这一关键推动产业振兴。实现产业振兴,必须建设现代产业平台,提高农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质量效益。连樟村以连樟村果菜茶省级农业产业园这一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大户+贫困户”产业带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一地生四金”产业带动模式,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一是土地流转得租金。塘旺经济社流转林地150亩,村集体年增收4.5万元。二是就职企业得薪金。比如麻竹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带动周边2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最高可实现5000元/月。三是家庭经营得现金。企业通过与周边农户签订协议,收购当地麻竹笋等产品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四是入股分红得股金。通过村集体资金、土地入股项目,采取“保底+分红”等方式取得收入。

  (二)紧抓人才引育这一根本推动人才振兴。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连樟村通过打造环境、建设培训基地、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实现“吸引回乡一批、培育培养一批、外地招引一批”,壮大了农村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回乡计划。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2017年以来,连樟村共吸引31名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二是打造高规格的培训基地。高标准建成连樟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连樟村被授予“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2020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107个班次,培训学员7787人次。建成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邀请本地或外地高职院校高素质师资团队进驻授课。经过培训,连樟村已有28名村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机制。通过扩大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开发创业担保贷款、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举措,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农村建设。

  (三)紧抓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抓手推动生态振兴。生态振兴,关键在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建设山更青、水更绿、村更美的美丽乡村。连樟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实行统筹规划建设,厚植生态优势并把生态优势逐步转变为发展优势。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对镇村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统一管理,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碧桂园集团产城院等高资质单位,统筹规划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小河流域整治、产业发展等,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突出特色风貌。二是按照“五先五后”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整合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整治后绿化美化、先建设后奖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红色文化,打造“初心路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同时,依托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力发展乡村游、观光游,美丽乡村逐步变成美丽经济。

  (四)紧抓乡风文明这一灵魂推动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连樟村实行美丽乡村与民主法治村(居)民小组、平安村、文明村同创建、同考核,将平安村、法治村创建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奖补”激励机制,让平安、法治、文明化风成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元素融合,融入乡村主题公园、文化墙、文化长廊建设,并结合党建感恩活动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时代文明新风在连樟蔚然成风。

  (五)紧抓作用发挥这一核心推动组织振兴。实现组织振兴,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连樟村通过建立完善机制,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不断提升其服务农村和治理基层的能力。一是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机制。完善了“四议两公开”机制,探索建立了各类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等制度,切实增强了村党组织在各类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二是建立“四情”台账和问题任务清单。开展连樟村情全面摸底,建立起《连樟村情党情干情民情台账》《连樟村党员干部现实表现》《连樟村党员干部群众信息采集表》3本基础台账;从连樟村党组织制度建设、组织生活、党员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列出问题清单,明确任务和解决对策,制定《连樟村基层党组织示范建设规划方案》。三是建立“三包三联”网格化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制度。即:党总支部委员包片指导下属党支部、包片走访村民小组、包片负责党小组;县镇机关党支部挂点联系村党总支部下属党支部、县镇机关党员干部结对联系村党员、村党员直接联系若干户,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脱贫攻坚后,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连樟村近年建设的实践看,就是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做好党建引领文章。从连樟实践看,实现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要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类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机制。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战略,聚焦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人、财、物投入,强化政策保障。二是建强村党组织。认真落实省新一轮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规范组织活动,推广落实“三包三联”“4+1+N”主题党日等好的经验做法,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三是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全面实施“头雁”工程,按照“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标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并加强培训培育,抓好后备人才队伍储备。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推动基层党员干部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

  (二)做好统筹规划文章。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建设。从连樟实践看,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科学布局,高标准做好乡村规划,解决好“乡村怎么建”的问题,推动“田宅丘林溪,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建筑如何布局、环境如何提升,生态如何维护、产业如何发展、优势如何挖掘、道路水系如何布局等,通盘考虑、整体设计、整村推进,全面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二是尊重乡土风貌。村庄是农民的根基,也是区域特色、人文内涵的积淀和展示。要科学把握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和历史脉络,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模仿“城市”,也不大拆大建,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美丽乡村,真正让美丽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旨在为了农民,更要依靠农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做好产业带动文章。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从连樟实践看,连樟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是抓住了产业发展这个根本。要通过引进产业项目、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培育特色。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具有独特作用。要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推动特色产业实现集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做大做优特色产业。抓好特色品牌培育,打造一批高品质农产品“金字招牌”。二是做大龙头。走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之路,克服原有分散、粗放的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要平台,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三是产业融合。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

  (四)做好要素支撑文章。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聚集基本的生产要素,这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迈进的前提条件。从连樟实践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问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是解决“土地”问题。在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合整治,用好用活“拆旧复垦”、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等政策,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的问题。二是解决“资金”问题。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整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三是解决“人才”问题。实施积极有效的“三农”人才政策,加大人才的培育培养,特别是要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等措施,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投身乡村建功立业。

  (五)做好改革创新文章。实现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是关键一招和重要保障。从连樟实践看,通过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建设,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动力。要用好用足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障碍,激发强劲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农村和农民的最大“资本”,要统筹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改革,积极探索“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二是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围绕城乡要素有效流动和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带动效应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重点项目,逐步构建起“要素流通无障碍、产业协同无障碍、信息互联无障碍、合作创新无障碍”的城乡协同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农村普遍自然生态保护良好,要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开展碳汇交易等,推动生态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市场化,让保护生态得到合理回报,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是建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围绕农村既能享受城市生活便利条件,又能享受自身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这一目标,以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和建立完善城乡教育联合体、县域医共体为主要抓手,逐步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医疗卫生一体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养老保障一体化”的普惠共享机制。

作者:吴耿淡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