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清城区库 > 课题报告

清城区开展扶贫改革课题调研报告

2021-06-24 08:25:32 来源:清远市清城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清远市扶贫办《关于印发<清远市各县(市、区)扶贫改革研究课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办高度重视,针对课题认真开展调研,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改革研究课题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选取调研课题,明确目标任务。

通过前两轮扶贫“双到”和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下,采取全面参与重点突破的方式,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认真调研总结,也发现了一些重要问题。一是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二是加强扶贫队伍建设的紧迫性。所以,在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创建的调研课题选取上,我办选取了市下达我区两个调研课题,一是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创新扶贫管理体制。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设立调研小组。为积极推进清城区的扶贫改革课题工作,更好完成课题任务,我办成立了扶贫改革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由我办的朱永宜专职副主任任组长,我办全成员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小组成员。

(二)认真开展调研,提升扶贫素质。我办定期召开扶贫改革研究课题会议,进一步研究课题内容、思想。针对课题之一“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了更好了解新时期扶贫开发有效衔接的新模式、新思维,市扶贫办法组织清城区扶贫干部到贵州遵义进行学习和开展调研,学习遵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了解相关成果。同时还积极吸收兄弟县区的先进成果,组织我办成员和各街镇业务骨干到阳江市阳西县学习建档立卡、档案管理、扶贫资产管理新模式。提升我办工作人员、驻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同时,还通过各类读书看报、座谈调研、到村到户访谈等形式开展“创新扶贫模式”的调研;并通过制定扶贫考核要求,坚决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实行问责,查漏补缺,大力探索创新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思路办法。

三、调研成效

(一)提升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为首要。帮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传统观念制约,安于贫困、知足常乐、不思进取的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困难村、困难户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发展生产的意愿。通过调研我们得出,消除“等、靠、要”等思想,引导困难村、困难户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首要工作。我们认为,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向困难户宣传“双到”脱贫致富先进事例,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果和经验,激发困难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不同的困难村、户的困难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扶持方案,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恰到好处。新时期下扶贫工作要制定灵活的扶贫机制,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及时退出帮扶,对新产生的贫困人口要采取主动申请扶贫的形式确定帮扶任务和帮扶措施,使困难群众能够用实际行动积极争取脱贫。

在困难户发展生产增收方面,我办认真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发展“政府+公司+农户”创新扶贫模式,让扶贫对象用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由政府引导一批扶贫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由困难户为企业种养农副产品,企业给困难户送物资送技术,种养的农副产品最后由企业保护价收购,再从收购价中扣除所提供的物资成本(包括种子、化肥、种苗、饲料等),让扶贫对象用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

(二)完善扶贫队伍建设,创新扶贫管理机制。扶贫队伍的建设是否完善制约着扶贫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开展,如果干部编制不足、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门负责扶贫业务的工作人员,工作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这是极其不利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长期化开展。根据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要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完善扶贫工作人员不足问题,壮大扶贫队伍,设立专门负责扶贫业务、单位出纳、会计、老区建设项目相关工作负责人各一人,使扶贫工作实行专人专管、负责到底。通过扶贫工作的精细分工,完善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实行扶贫队伍与扶贫工作绩效考评,创新扶贫队伍建设新模式。目前,清城区通过社会购买服务、抽调等方式增加扶贫工作人员6人,各街镇设立专门扶贫部门,并配备不少于3名干部,加强扶贫队伍建设。通过区委常委会通过扶贫实施方案,设立扶贫专项经费和扶贫工作经费预算,保障扶贫资金,确保有机构有人才能干事,有钱才能办事,有章才能理事,使扶贫工作有人干、有钱做、依规去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