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黄观喜,“广东百名最美乡村女能手”,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佛冈县惠文优质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佛冈县惠文优质种养专业合作社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黄观喜抓起一把芦笋,停顿不到一秒,便拿起刀切掉一小节芦笋,“应该一斤多一点点”,说完便放到电子秤上,显示屏赫然显示“1.1斤”。黄观喜脸上并没有波澜,娴熟地拎出一小根绳子绑了起来,一斤便是一扎。
仲夏五月,黄观喜早早便起了床,她轻轻握住一根芦笋,熟练而轻盈地将芦笋斜拔出来,放到篮子里。她拖着篮子一路拔下去,没过多久,篮子便满了,然后再来几趟,便到了中午。热气蒸腾,她仿佛感受到了大地在呼吸。
农业梦想的萌芽
在这里,人们都叫她喜姐,但喜姐还有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芦笋姐”。
55岁的喜姐总是早上五点便起床,一干就到了中午。汗流浃背,被晒过一上午的地里传来阵阵翻腾的热气,喜姐捏了捏地上刚冒出来的芦笋,她觉得,这是大地在深沉地呼吸。走到菜心地里,看到有一虫子在菜叶上蠕动,喜姐不禁皱眉,喃喃道“虫啊,你快快去吃河边的草,别来吃我的菜”。丈夫文哥看到这一幕,假装生气地笑道:“傻呀你”。
1966年,喜姐出生于佛冈县三八镇莲塘村,家中共有5个孩子,排名第4。那会儿的佛冈还属于广州,如今,佛冈成为了清远市的一部分,三八镇也与如今的石角镇合并。这几十年间,无论是行政区划,还是农村面貌都已经变化了很多,但在喜姐的眼里,村还是那个村,河还是那条河,田野里生机盎然,一如儿时。
儿时的喜姐爬树掏鸟窝,有些小调皮。喜姐会摘下树上的果子,便直接望嘴里送,洗都不洗。上课时会偷偷地跑出去捡石螺、抓河里的鱼。但有时候,喜姐也很胆小,夏天的夜晚,漫山遍野都是萤火虫,她很想去捉,但却害怕地里有蛇,只好眼巴巴地望着。
喜姐的父亲是当时的公社书记,是一名老革命。但父亲下班回家仍然坚持干农活,坚持耕种。而家里所种的稻子也总是村里面最好的。在父亲的影响下,儿时的她对田野无比地喜爱,喜欢稻禾,喜欢泥土,喜欢所有的农作物。
长大以后到了县城,喜姐在县里波纹面厂工作,那是一家国营企业。在那个年代,当一名国企工人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随着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吃的东西也开始精致起来,饭堂用起了鸡精和酱油等烹饪食物。但喜姐觉得“铁饭碗”里装的饭并不好吃,反而没有大自然里那纯正的味儿,她开始怀念起来了儿时村里那些较少人为加工过的食物。
1992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喜姐所在的国营面厂经营不善,被迫倒闭。因厂里没钱发放工资,厂里便给员工发放面条,派发销售任务,销售任务完成不佳的喜姐就这样吃了好几个月的面条,回想起那段日子,喜姐说“吃面条都吃到怕了”。
在县城里,她读夜校的时候认识了丈夫文哥。两人所读的专业都是企业管理。在家人的帮助下,夫妻两人承包下了一家国营的汽车修理厂,开始搞起了企业经营。但喜姐始终觉得,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业有着一股天然的执着。
2012年,凭借经营积攒下来的一些积蓄,夫妻两人养起了白鸽。随着白鸽养殖的深入,夫妻二人发现,白鸽每天都产生大量的白鸽屎,丢掉实在是太浪费了。夫妻两人便想搞个几亩地,种点蔬菜。喜姐为夫妻二人的这个想法而感到十分地高兴,来县城生活以后,她种地的念头便从来没消散过。
于是夫妻二人让朋友到农村里寻找能承包下来的田地。起初,夫妻二人的想法是只想有个几亩地便可。但当时农村种田的人变少了,朋友们一听到有人居然还主动寻找耕地种植,便十分热情,一星期便在当地小梅村找来了两百亩地。夫妻两人吓了一跳,不禁嘟囔道:两百亩这也太多了吧?
遭遇重重困难
喜姐看着这些田地丢荒实在太可惜了,但想着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于是便欣然租下了两百亩地,当起了农民。未曾想,这成了当时佛冈全县最早接受土地流转的种植户之一。
尽管两人都是从农村出来,但真正当起农民也确实够呛。
虽然小时候在村里面经常帮家里面干农活,但无奈出来县城比较早,很多东西都并不如父辈那般熟悉,夫妻二人既不懂得具体的农时,也并不懂得农业知识,只有满腔热情。他们开始招募村民来一同耕作,但一些村民并不乐意,表示这年头洗脚上田、进厂打工的多,一个月的工资就能轻松买下能吃上一年的大米,哪里还愿意光脚下田。
由于田地此前种植了沙糖桔,他们花了不少功夫将地里面的沙糖桔根头拔出来,这当中又花了不少的钱。但想到马上就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喜姐很是开心。
不料,他们很快就迎来了农业上的第一次挫折。他们种了一轮又一轮番茄,但种多少便死多少。
夫妻二人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不得已,他们找了省农科所的专家前来为田地诊断。原来这才发现,此前种植沙糖桔消耗地力非常大。虽然地里看上去呈现出正常的黑褐色,但由于使用化肥,整块土地都呈酸性。于是,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调整肥料配方,花了不少功夫提升土地肥力,将整块土地的ph值调至合理的水平。夫妻二人这才有所收获。
附近村民对这对夫妻饶有兴趣,有一次,他们过来问喜姐,哪块地的菜是自家吃的。喜姐满是困惑,问道这地还分自家吃的和其他人吃的吗?村民一脸愕然,继续问道:“就是不打农药,自己种来吃的地”。喜姐说,每块地的照料都一样,我们家吃的菜,和工人吃的、销售出去的菜也都一样。
在随后的日子里面,他们经历了更多的挫折。由于农场的资金消耗巨大,他们迫不得已将县城里面的房子和店铺卖掉。家中的父母气得直咬牙,其他朋友也对此颇为不解,开始责备他们起来,说别人都是到县城里买房子、买店铺置业,他们倒好,又卖房子又卖店铺,而且还回乡下种田,这是哪门子事?
逐渐走上正轨
喜姐和丈夫开始不断琢磨,不断向农学专家请教,种植得以科学化,加上过去几年持续的土壤改良,农产品产量逐渐提高。2014年,喜姐和丈夫成立佛冈县惠文优质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丈夫名字命名,由喜姐担任理事长。
从此,喜姐和丈夫的种植事业开始一路平坦,建起标准化大棚,建立常态化地力及农产品检测的制度,购置农业无人机巡查田地、施肥等,随后还购置除草机、播种机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愿意耕种的人越来越少,人力成本逐渐提高,喜姐已然意识到农业科学化的重要性。在县农业部门、县妇联的支持下,喜姐多次前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参加培训学习。在培训中,喜姐慢慢接触到“农业经理人”这一全新的概念。农业经理人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组织、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农业经理人既要会耕作,又要会经营,要求极高。经过严格的培训学习后,喜姐掌握了农业经理人所需的各项知识,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夫妻二人经过市场调研,考虑到消费者需求和土壤情况,他们选择芦笋作为主要的农产品进行大规模种植。他们所种植的芦笋一经推出,大受消费者的欢迎,于是他们不断种植面积。
小梅村的村民在看到喜姐种植的芦笋销路这么好,一些在外地务工的妇女也赶回了村里,迫不及待地向喜姐申请加入合作社。就这样,当地几十名村民加入合作社,种植规模再次扩大,种植规模达500余亩,其中100余亩芦笋,200余亩水稻,剩下则种植当季的时令蔬菜。
因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土地的深爱,喜姐在种植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化学农药,而是使用茶籽渣和烟叶水、辣椒水来驱虫,只喷洒生物农药。此外,合作社还养了不少的白鸽和鸡,合作社便将它们的粪便撒上生物菌,进行科学的堆肥发酵,将家禽粪便变成有机肥料,逐渐发展起了循环农业。由于农产品品质好,合作社的农产品由此获得了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订单,开始定期向香港输送蔬菜,成为了香港蔬菜供应商。
在喜姐的精心策划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农科专家多次来到合作社给村民们授课。喜姐也将自己的种植技术和心得毫无保留地告诉村民。合作社还专门针对贫困妇女开展定向帮扶,由此辐射带动更多的村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种植致富,让周围不少农村妇女既增收,又能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家中陪伴老人和孩子。合作社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由此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人们亲切地将喜姐称呼为“芦笋姐”。
起初,喜姐的儿子并不喜欢农业,但看到母亲这么如此热爱农业和大自然,儿子也便选择了与母亲相同的道路。在喜姐的鼓励下,喜姐的儿子成为了华南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在校努力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喜姐鼓励儿子在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儿子能够将满腔的热情与学成的技术毕业后投入到农业事业当中,辐射带动更多的百姓就业、致富,为国家农业安全作出贡献。
最近,“粤澳农渔情 共筑中国梦”粤澳农渔交流活动在澳门特区举行,合作社也应邀参展了此次活动。喜姐和丈夫文哥拉了几百斤的蔬菜来到澳门销售,以便宜的价格供澳门市民购买。一天下来,几百斤蔬菜就销售完了,不得不继续运货过来.参观展览的市民纷纷对蔬菜的品质竖起了大拇指,喜姐和文哥两人笑开了花,内心充满喜悦。
回到村里,喜姐开始思考起整个合作社接下来的方向。喜姐觉得,佛冈本地的菜心很甜很脆,水分也很足,她决心将佛冈菜心的名头打响,努力将佛冈本地菜心的品牌立起来。
喜姐很欣慰,她觉得她所做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在夕阳下,她静静地望着绵延的大棚。她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继续升起,滋养万物。
作者:何文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