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促脱贫 助圆梦 助残扶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2020-05-17 21:11:27 来源:清远日报

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清远市围绕“助残脱贫、决胜小康”活动主题,开启“蓝丝带·助残圆梦”等一系列活动,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倡导人道主义思想,掀起助残扶残新热潮,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建设,助力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任务。
  活动现场
  5月15日,清远市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暨第十届广东残疾人文化节清远系列活动、“蓝丝带·助残圆梦”公益行动在市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正式启动。据悉,市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于去年5月17日落成,该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可让残障人士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
  启动仪式当日,清远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陈焕雄,副市长雷玉春,清远市残联党组书记陈世文等相关领导嘉宾参加此次活动,并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助残事业贡献绵薄之力,营造助残脱贫决胜小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现场,众多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江西省神珠田园粮油有限公司捐赠价值80000元的橄榄食用调和油、连州市东陂和香隆腊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捐赠价值50000元的腊味产品、清远市爱尔眼科医院捐赠价值20000元的电风扇、顺盈时代广场集结30余个爱心商家为残疾朋友们推出购物优惠活动……各个爱心企业用自己的方式助力残障人士,相关领导为爱心企业授牌。
  为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现场展出残疾人朋友们自己生产的优质农副产品并附带优秀农产品推介,以便嘉宾与观众可以扫码了解购买。随后,主持人宣布清远日报“欣欣手语”栏目正式上线,此栏目由清远日报社与清远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合作开办,通过手语老师陈晓欣每周一次的手语视频教学,在听障人士与健全人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舞台上,手语老师陈晓欣的现场教学引起台上台下的积极互动,大家跟着老师学习简单手语动作,气氛热烈活泼。
  伴随“蓝丝带梦想智慧树”的揭幕,活动掀起高潮,领导们摘下代表残疾人梦想的树叶,依次读出残疾人微梦想,多名残障人士上台接受社会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为其提供的圆梦礼物。收到电风扇的残障人士罗海兵说,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残联活动,收到微梦想的礼物感到很开心,天气热了,礼物很实用。  
  各方声音
  企业代表:呼吁同行助残脱贫

  爱心企业神珠田园粮油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表示,有幸参加此次活动,为助残脱贫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次选择捐赠橄榄食用调和油,希望残障人士都能收获健康与实惠。上次在清远参加助残活动是在第27次全国助残日,以后只要有机会都会积极参与活动,为残障人士贡献一份爱心。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呼吁同行一起助残脱贫,对弱势群体奉献一片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圆美好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残疾人代表:多给残疾人关注
  连州市东陂和香隆腊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卫光在此次活动中既是残疾人代表也是爱心企业代表,双重身份的他感触颇深。他认为此次活动对残疾人的事业倾注了更多的关注,落到了实处,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
  在4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留下了四级肢体终身残疾的曾卫光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建腊味企业,并先后荣获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我自己本来就是残疾人,我了解残疾人心里的脆弱,并一直认为残疾人需要多些支持,希望通过大家的帮助以及媒体的宣传,能给残疾人多一些自信,并通过自信达到自强。”曾卫光说。
  微梦想受益者:希望政府能对残疾人创业多给予扶持
  盲人按摩师罗海兵现在正在同学开的按摩店做康复理疗,他提出,近段时间受疫情影响,生意大不如从前,希望政府能给残疾人的创业方面多点扶持。相关部门表示,将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将采取切实行动,关心帮助残疾人,切实为残疾人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形成关爱弱势群体,热心扶残助残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也希望广大残疾人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平等参与社会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努力做生活的强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梦想 
  小心愿,大希望。为让残障人士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市残联与清远日报联合发起“蓝丝带·微梦想”活动,为广大有需要的困难残疾人、残疾儿童等群体提供圆梦机会,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助力困难残疾人实现梦想。
  舞蹈“明星”黄劲锋微愿望:电风扇
  19岁的黄劲锋是一个羞涩的大男孩,肢体二级残疾的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一直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衣角,但是每次提问的时候,他都会朝着妈妈的方向看去,非常认真听别人说话。记者了解到,黄劲锋是2009年到的康复中心,在那慢慢地学会了各项生活技能,具备了自理的能力,平常在家还能够帮忙分担家务。除此之外,黄劲锋还是健康中心的舞蹈“明星”,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演出,当大家聊到跳舞的时候,他的嘴角不自觉的上扬起来,眼里也有了自信的光芒。
  劲锋的爸爸患有严重痛风症,时常出现手脚肿痛现象,经常疼痛难忍令他无法正常工作,只能打打零散工补贴家用。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基本落在了妈妈身上。劲锋的妈妈范女士在东城某制衣厂工作,每月只有1800元工资。由于疫情期间制衣厂停工停产,妈妈最近也没什么收入,一家人生活得十分拮据。但是也因为如此,范女士才有时间好好地陪一下自己的儿子。“我从来都没有看过他的舞蹈表演。”范女士遗憾地说,生活的压力让她没有多少空闲去了解儿子的爱好,“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很想看看他的表演。”
  黄劲锋的微愿望是想要一台电风扇。夏天来了,天气逐渐炎热起来,而他房间里的鸿运扇坏了,因此他想换一台新的。
  乖巧的张国荣微愿望:落地扇
  张国荣是唐氏综合症患者,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唐宝”,张国荣爸爸因为肝癌早已离开了他,这么多年妈妈仅靠着做环卫工的一千多块工资,独自一人抚养着他长大成人。
  欧思欣是张国荣的班主任,因为两人同龄,所以欧老师对张国荣特别的照顾。2009年张国荣就来到了康复中心学习,当时的他不会坐公交车,只能够靠妈妈和老师在他身上挂上下车的牌子把他送上车,再到车站接他。为了培养他的自理能力,老师们决定培养他独自搭乘公交的能力。
  “当时训练他的时候我们也很担心,因为公交车有时候会有突发情况,等很久都等不到车,国荣就会很心急,到处乱走。有一次他还走丢了,幸好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他。”欧思欣说,“从那以后我们叮嘱他,以后在碰到等不到车的情况,不要犹豫,在家附近就回家;在学校附近就回学校。”
  通过老师们耐心教导,现在的张国荣不但能够独立乘车,甚至还能自己走回家。他还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张国荣很乖,在中心认真学习,下课后回家,他现在能够洗米煮饭和打扫家里卫生等待妈妈下班回来吃饭。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能够就业,毕竟他已经成年了。”欧思欣说,现在中心已经尝试安排张国荣去清远的代加工厂做一些简单的产品加工。
  张国荣只能说一些简单词汇,但是当我们问到他的微愿望时,“电扇!”他吐字清晰地脱口而出。
  空间感棒棒的小男孩文家振微愿望:乐高积木
  2014年年底出生的文家振是个非常活泼的小男孩,有一双与众不同的蓝色眼睛的他,非常漂亮。据家振的母亲陈兰香介绍,她们是在1岁半时,发现家振的听力异常。经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确诊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当时感觉天都塌了,突然整个人生都灰暗了。”陈兰香回忆起刚知道家振得了这个病时的心情。“但是我们很快就振作了起来了,因为我们看到他也十分不开心,小孩子可能不懂神经性耳聋意味着什么,但是他很聪明,他会从我们的情绪感受得到。”
  在2018年5月,家振终于获得了免费植入贫困救助项目人工耳蜗的机会,6月耳蜗开机并进入清远市聋儿语言训练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植入人工耳蜗的费用非常高,非常感激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能够让家振像个正常人一样听到声音。”陈兰香说。
  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家振康复效果比较理想,听力康复评估达到一级,语言康复评估达到三级,能与人自然的沟通交流。
  “家振是个正常孩子,他戴耳蜗就像近视的人戴眼镜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陈兰香认为,“如果我们做家长的都觉得他不是个健康的孩子,那别人就更不能正常地看待他,我们要给他信心。”
  家振空间感很好,说到微愿望的时候,他说他想要一套乐高积木,去搭建成他喜欢的样子。
  喜欢恐龙的5岁男孩蔡烨微愿望:恐龙绘本
  今年才5岁的蔡烨在出生的时候听力筛查没通过,半岁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因为越早植入耳蜗,恢复的效果就越好。蔡烨的父母一咬牙花十几万元,在2016年3月自费给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同年9月进入清远市聋儿语言训练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三年多的康复训练,他的听觉康复评估达到一级,语言康复评估达到二级。能够像个正常孩子一样与别人进行较好的沟通和交流,用适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看着孩子康复得越来越好,蔡烨的母亲虽然开心但也有自己担忧。为了孩子的健康,蔡女士专门辞了工作专职在家照顾孩子,一家赚钱的重任都压在了丈夫的身上。但是耳蜗每年需要更换的配件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耳蜗的电池四天左右就要换一次,耳蜗的衔接线基本上也是每年都要换一两根,都非常贵。我希望这些耳蜗的耗材能够纳入到医保,减轻一下我们家庭的负担。”蔡女士说。
  谈到微愿望,蔡烨从小就很喜欢恐龙,非常想要一套关于恐龙的儿童绘本。
  孝心满满的周妹微愿望:落地扇、盲棍
  周妹一出生就双目失明,母亲也是盲人,父亲靠打散工和低保养活了一家人。周妹没读过书,经村里人提醒,2018年参加了残联举办的初级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掌握了一技之长。2019年来到利康盲人按摩所,在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下,按摩工作逐渐稳定了下来,不用再依靠家里人,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最近天气逐渐转热,她希望能够有一台落地扇让爸妈在家里舒服些。
  当我们问到,除了让父母生活得更舒服一些,她自己有没有什么想要达成的心愿时,周妹思索了一下说,希望能够有一条盲棍,这样就能够在休息的时候,去宿舍附近转一转,去菜市场买菜。
  盲人按摩师罗海兵微愿望:电饭煲和落地扇
  1976年出生的罗海兵自小就视力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双目逐渐恶化到完全失明。
  2008年时他参加了残联举办的初级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从此就以此为生。罗海兵的父亲已过世,八十多岁的母亲还在连州乡下生活。罗海兵希望能早日找到另一半组建家庭,也希望能获得政府以及好心人的支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谈到他的微愿望,他希望能够要一个电饭煲,这样可以让八十多岁高龄的老母亲不用那么辛苦生火做饭。天气也慢慢热起来了,他还想要一台落地扇。
  一份爱,温暖一个人;一份感动,照亮一个城。在清远这个富有爱心的城市里,此次“蓝丝带·微梦想”活动持续到6月15日,将为300位残障人士提供完成自己微愿望的机会。也希望清远市10多万残疾人在全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下绽放灿烂笑容。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