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后沙糖桔”时代,龙山镇农业百花齐放

2016-07-26 16:22:57 来源:清远日报

       龙山镇与佛冈其他乡镇一样,早年曾广泛种植沙糖桔,这为该镇不少乡村带来了致富的第一桶金。但黄龙病的侵袭,让广大村民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龙山镇委、镇政府加大对农作物布局调整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优良替代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目前全镇已经组建308个集体经济组织。“后沙糖桔”时代,该镇农业发展正呈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清理病树,借势转型
  自沙糖桔出现黄龙病后,龙山镇大部分沙糖桔树枯死,大片果园荒废。为保护龙山镇特色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收入,龙山镇下大力气清除沙糖桔黄龙病树,遏制柑桔黄龙病进一步蔓延发展趋势,引导该镇种植业多元发展。截至目前,全镇黄龙病树的清除率为96.65%,为下一步计划夯实了基础。
  为了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龙山镇加大农作物布局调整力度,借势转型,引导农民清理黄龙病残次园,改种其他农作物。目前,已有1000多亩土地种植槟榔香芋、青花梨、火龙果、树茄、朝天椒等农作物,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带头人”先试先行,引进种植菩提树
  2014年,龙山镇门楼富村和许多地方一样,种植的沙糖桔饱受黄龙病的侵袭,一时之间,门楼富村因黄龙病陷入危机。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在门楼富村深入推进,实现“三个重心下移”,使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理事会成了广大农民的主心骨。而在这些主心骨当中,门楼富村涌现出一位有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邹镜初。
  邹镜初曾是省、县、镇三级人大代表,也是“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几十年种植沙糖桔的经历为他带来了许多荣誉。2014年门楼富村“两委”选举前,龙山镇党委政府觉得年逾六旬的邹镜初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派工作组深入门楼富村调研,征求党员、村民意见,同时也对邹镜初本人做了大量的挽留工作,后通过报请党委批准,推选出邹镜初为门楼富村村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最后,他也以绝对优势当选为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充分体现了门楼富村村民对邹镜初的信任。
  作为龙山镇党委政府留住的“人才”,带领乡亲们重新走上致富路,也成为了邹镜初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他积极寻找沙糖桔的替代作物,目前已成功引进了菩提树这一新兴的经济作物品种,并开始在自家承包的林地上试种。
  “菩提树叶可以制茶,菩提果实可以做成洗发水、沐浴露,菩提籽粒可以制作佛珠,可以说菩提树浑身上下都是宝!”邹镜初告诉记者。一旦菩提树试种取得成功,他准备像当年带领村民种植沙糖桔一样,在门楼富村进行大面积推广,并通过引进深加工企业,形成菩提树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再次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合作社+签约收购=新型农业生产形式
  2014年3月,该镇的湴镇村在县科农局指导下,成立了槟榔香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对社员进行精细的全程跟踪管理,并与农户签订合约收购成品香芋,大大发挥合作社的主体带头作用,保证其农户的种植信心,特别是有效地推动了农户尽快清除感染“黄龙病”的桔树,带动周边农户产业转型升级。
  在项目负责人曹志玲的带领下,全村有11户加入该合作社,共引种良种槟榔香芋20公顷,种植初年收成喜人,产量540多吨,总产值达250多万元。槟榔香芋市场大批量批发价每公斤5.4-5.6元,除人工、种苗、肥料农药、地租、运费外,平均每亩可获利6000多元,效益非常明显。
  办公室设在黄塱凤洲的联心种养合作社成立时间则更早,也更专业化。2013年11月,该合作社就注册了资金20万元,主要以种植蔬菜类经济作物为主。合作社现有基地面积为23.3公顷,筹集社员资金180万元,并与广州世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该公司提供“三高”种苗和化肥农业生产资料、一定的成本及技术指导,投资成本在产品上市后再逐渐扣除,以包底价回收农产品的形式进行合作生产销售。该合作社已辐射到龙山周边的镇村种植,到目前为止,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有83户农户与合作社签约种植,由合作社提供种苗,且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合作社现已种植香芋13.3公顷、树茄6.67公顷、朝天椒22公顷、香蕉8.3公顷,粉蕉14.4公顷,涉及到龙山镇湴镇村、黄塱村、关前村、从化围村以及邻近的汤塘镇、石角镇、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农户。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不断涌现
  另外,该镇还不断涌现出一些大投资、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该镇从化围村的惟德蔬菜基占地13.3公顷,投资超过3000万元,是一个涵盖育苗、培植和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目前主要种植以生菜、元茜为主,采用现代化无土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轻气候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该镇的何彬草菇场占地30亩,投资300万。据草菇场负责人介绍,他们采用有机肥种植,通过“盖房烧煤”等措施保障草菇生长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亮度。该草菇场还实现了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一批有机肥种料能采摘三天草菇,采摘完后把种植过草菇的种料转售给一些大型的农业种植基地作为肥料。目前,该草菇场开拓了稳定的销售市场,日平均销售额达10000元以上。附近很多种植规模较小的村民都把自家种植的草菇放到何彬草菇场来寄卖,该草菇场还帮忙解决农户的销售问题。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