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市区25个农贸市场治理进入议事日程 市场外建“自贸区” 市场内实行“三分离”

2016-07-28 17:05:13 来源:清远日报

 开着一辆摩托车穿过清新区南二街,菜贩罗细指着附近清和市场的方向,靠近市场的小街道自然会吸引流动摊贩的聚集,摊位摆得越显眼越好。但是现在,这里没有了占道摆卖,只有路边两排整齐划一的蓝色棚子。
  罗细最近被这里集聚的164多名摊贩选为代表,负责维护这些蓝色棚位秩序,而过去7、8年里他和所有人一起无序的摆卖。农贸市场外围集聚流动摊贩,造成脏乱现象以及交通拥堵,在城市管理者、市场业主以及流动摊贩自己看来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所以他们在道路两边搭了固定棚位,划分给每个摊贩,搭棚的区域被戏称为“自治区”。
  “你要管起来,而不是一味赶”,满身汗水的罗细说,城市化不应该断了小市民的生计,建固定的棚位不能成为一个折中的办法,还要有智慧地管理。
  在过去的2个月里,清远这个毗邻广州的粤北地级市掀起一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行动,市区25个农贸市场进入管理者的视野,是他们眼中的整治难点。位于清新区的6个市场周边均建立起“自治区”,市场内部则实行活禽摊档“三分离”制度,流动摊贩以及市场摊主都要开始适应这种新的模式。
  焦点
  城管与小贩长期斡旋“走鬼档”成为农贸市场整治难点
  在清和市场外的南二街上,中年男子罗细摆摊已经有7、8年,原来和这里164户流动摊贩一样,集聚在清和市场外围,曾经卖蔬菜、水果、衣服等,成为市场外围占道摆卖的一份子。农贸市场内部的经营户称他们为“走鬼档”。
  农贸市场外围集聚“走鬼档”,造成脏乱现象以及交通拥堵,在城市管理者、市场业主以及流动摊贩自己看来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以前步行都很难走过去,更别说开车。菜市场你知道的,到处都是菜叶、积水。”罗细承认自己也是造成这种乱象的一份子,但大部分摊贩并不愿意进入市场内经营,“卖菜卖水果能挣多少钱,如果还要交租金那划不来,所以市场内的菜比外边的贵一点,生意也有影响。”
  同样的情景在市区的其他农贸市场也在上演。早在1997年,杨姨便在位于清城区的西门塘市场开档卖猪肉。不过,在十几年前正式进入市场之前,她也曾做过“走鬼档”。她说,那种日子并不好过,要随时躲避执法单位的巡查,还要担心抢不到临时位置摆摊。
  城管与小贩的斡旋,以及小贩与小贩之间抢占地盘,几乎在农贸市场周边天天上演。在清和市场外卖水果的杨女士说,以前南二路为什么那么堵,因为个个都要抢个好位置,摆得越显眼生意越好做,所以大家都摆在路中间了。
  “城管与小贩天然对立矛盾。”正如杨姨所讲,以往对于“走鬼档”的管理,执法部门采取定时或不定时巡查,收缴乱摆乱买物品等强制措施。“这种长期斡旋并不能根治问题。”清新城综局相关工作人员坦言,“走鬼档”难治,在于他们的“机动性”很强,跟执法人员打“游击战”。
  对于农贸市场开办者来说,“走鬼档”对市场秩序维护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内生意不好,市场管理方公信力也就降低了,进而影响市场内部的管理”,振兴市场总经理钟文辉说。
  早已“弃摊入市”的杨姨认为,“走鬼档”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希望尽快得到整治。与杨姨不同,罗细则认为,“你要管起来,而不是一味赶,城市化不应该断了小市民的生计。”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