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清远市纪委下发《关于在全市村(居)设立勤廉监督室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勤廉监督室的建设工作,将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延伸到村(社区)一级,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
按照清远市纪委的工作要求,清城区全力推进勤廉监督室建设,目前,全区共设立勤廉监督室115个,监督员575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作为清远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如何凸显勤廉监督室的权威性、功能性和地方的传统特色,让群众清楚明晰勤廉监督室在村(社区)存在的意义,让其更好地增强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清城区纪委一直为之思考和努力。
日前,清城区纪委酝酿多时的勤廉监督室统一形象标识正式出炉。LOGO由勤、廉的首字母Q、L变体成勤劳双手与廉洁化身莲花组成,主题突出、寓意深刻、色彩鲜明,直观又不乏识别性、独特性、创意性。
不仅有了统一的logo,清城区首间勤廉监督室示范点业已于东城街道莲塘村建设完成,其他7个镇街正按照莲塘村勤廉监督室的实践效果稳步推进各自示范点的建设。
LOGO将在全区115个勤廉监督室统一使用,提升社会认知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和宣传勤廉监督室工作,统一勤廉监督室的公共形象,提升社会公众认同感,我们萌生了为监督室设计制作形象标识的想法。”清城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根生表示,清城区纪委多次通过召开现场会、专题会、讨论会等形式扎实推进勤廉监督室的形象设计工作,邀请了多家设计单位参与LOGO设计,同时,通过微信工作群等形式向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广泛征求对设计草案的意见建议。最终定稿LOGO将在全区115个勤廉监督室统一使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形象标识提升勤廉监督室的社会认知度,将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延伸到村(社区)一级,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力度,增强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意识,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
李根生表示,为了形象地宣传勤廉监督室LOGO的含义,清城区纪委还将配合制作宣传小册子,根据实际情况向社会特别是村(社区)群众发送,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载体对勤廉监督室LOGO进一步推广,“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相关的场所、会标、文本上推广使用,以求不断扩大LOGO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和强化镇街纪委监督的触角。”
以品牌、探索、制度思维稳步推进村(社区)勤廉监督室各项建设
事实上,除了在全市首个设立统一形象标识,近两年来,清城区纪委以“品牌化”建设作为推动村(社区)勤廉监督室建设的重要抓手,用探索性实践和制度化规范切实提高勤廉监督工作实效,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
2015年,清城区纪委和各镇街党委分别成立了勤廉监督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并召开勤廉监督室建设工作动员,明确勤廉监督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
今年以来,清城区纪委提出“品牌化”建设口号,务求在全区推进勤廉监督室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以统一的规范标准进一步树立勤廉监督的专业性、严肃性和权威性。除了统一的LOGO,还以统一的身份标识、统一的台账设置为工作要求,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场地、有设备、有制度、有档案“六有”的标准健全组织机构,并分阶段先在8个镇街打造一至两个示范点。与此同时,清城区纪委认真细致地开展勤廉监督室监督员人选推荐、考察工作,建立《勤廉监督室工作职责》、《勤廉监督室成员工作职责》、《勤廉监督室工作纪律》等制度机制。
就各镇街村(社区)勤廉监督室主任由镇街驻村(社区)组长兼任,副主任由村监委主任兼任,二者兼顾的其他任务导致勤廉监督工作容易受到影响的问题,清城区纪委结合当前换届工作提出要在勤廉监督力量上作出符合清城区实际的新探索,除考虑在换届后选任镇街纪(工)委委员担任勤廉监督室主任外,针对镇街驻村(社区)工作组其他成员工作任务相对较轻的情况,增设一名由驻村(社区)工作组干部担任的常务副主任负责勤廉监督室的日常工作,确保勤廉监督室各项工作专人跟进处理。同时,针对勤廉监督室成员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探索在政治面貌、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个人意愿等四个方面制定选用标准,提高门槛。针对部分勤廉监督室成员空岗空转现象,探索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期在换届后杜绝勤廉监督室成员忙于自身生计、长期出外务工经商、疏于监督等现象。
监督实效是检验勤廉监督室工作的唯一标准,对此,清城区纪委提出以制度约束勤廉监督成效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清远市村(居)勤廉监督室保障经费管理办法》,从工作经费、人员补贴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勤廉监督室及其成员充分履职,鼓励各镇街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勤廉监督室成员工作积极性,着力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探索完善上级党委、纪委支持勤廉监督室开展工作的领导体制,探索建立村“两委”配合勤廉监督室工作、一室一委衔接配合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勤廉监督室成员职业保障机制,着力解决“不敢监督”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清城区纪委还将结合村(社区)换届的契机,从区、镇街一级层面有针对性定期组织开展农业、水利、财务、金融、审计等业务类培训,全面提高勤廉监督室成员的监督能力,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