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综合施策 精准发力 全力打赢分散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歼灭战”

2017-03-29 17:47:04 来源:清远日报

       阳山是省级贫困县,也是全市脱贫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据了解,阳山全县现有贫困人口9551户19666人,其中,分散贫困人口4930户8498人,分散在13个乡镇104条面上村。这些分散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能否如期脱贫,关系到阳山能否如期全面脱贫奔康。如何打赢分散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歼灭战”,成为阳山亟需解答的一道命题。
  根据市强调提出的“面上贫困户既分散,又缺乏外部扶持,要在认真做好省定贫困村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面上扶贫工作上。”阳山紧抓面上分散贫困人口脱贫这个重难点和关键点,通过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有效路径和增强内生动力等方法措施,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并呈现良好势头。在3月23日召开的清远市农村工作既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余国平代表阳山作扶贫开发工作经验介绍。
  探索出多条扶贫开发的有效路径
  记者了解到,阳山针对分散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特点,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出多条扶贫开发的有效路径,以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便是其中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
  据了解,在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工作中,阳山充分发挥小水电资源丰富、收益稳定的优势,实施小水电扶贫。主要做法是通过统筹省扶贫引导资金,按照人均1000元的标准通过银行放大为1万元,共贷款1.5亿元入股县兴阳公司下属电站,按年8%的标准获得固定分红。预计全县有劳动力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可获得800元的收入。同时,实施光伏扶贫,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通过银行放大为2.4万元,向银行贷款7800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所得收益直接分配给分散村贫困户。目前,已成功备案5.7万千瓦,有2.9万千瓦正式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全县有劳动力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可增收3000元。此外,增加其他如承包土地经营权、房屋、农业设施、林地、林木等资产收益。通过这几项,全县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每人每年至少可获得3800元的收入。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是阳山探索扶贫开发的另一有效路径。主要是通过统筹省扶贫引导资金,按一定标准放大数倍,贷款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家禽养殖、中草药种植、食用菌培植、蚕桑养殖等短平快特色农业项目。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一方面引导贫困户把贷款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按年8%的标准享受固定分红。另一方面,贫困户可以借助“公司+贫困户”“党员+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再获得市场收益分红。比如,江英镇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引导旭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吸收社员中的11名党员转入组织关系,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398户贫困户养殖阳山鸡,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鸡苗、技术指导,按保底价回收,让参与的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5000多元。
  除了发展特色农业,阳山还以实施全域文明建设和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全域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引导贫困户以资产资源入股、租赁等模式参与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项目开发,共享发展红利。此外,阳山还通过强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开发乡村道路维护、村庄保洁、政府服务外包承接等公益性岗位,开展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引导和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转移就业,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坚决落实政府兜底政策,确保无劳动力贫困户全面脱贫。
  全面实施“三个全域、两大攻击”战略行动,助推全面脱贫奔康
  阳山并不满足于此,还通过统筹兼顾,着力增强内生动力。为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支撑能力,阳山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县域发展统筹推进,把扶贫开发的立足点放在推动发展上,围绕“绿”字,全域谋划,深入挖掘,扎实推进“三个全域、两大攻击”战略行动,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努力壮大县级财政的支配统筹能力,为全面脱贫奔康提供动力支撑。
  与此同时,把推动脱贫攻坚与农村综合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在继续深化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中,重点抓好农村产权制度、现代农业经营体制、“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农村金融改革,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土地能量,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同时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省级田头冷库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此外,推动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党建强、群众富。
  成立县镇村三级领导小组,一级一级抓落实
  有了科学的工作方法,还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落实。为此,阳山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县镇村三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一级抓落实。安排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结对帮扶乡镇和面上村,安排118个县副科以上单位分别挂扶104条面上村,机关干部帮扶到户,特别是对面上村1093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一包到底。
  同时动员各种资源力量,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向上争取、银行融资、社会捐赠、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等方式,集中力量攻坚。还通过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工程,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扩大“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贷款,为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进一步加强督查考评。通过采取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等方式,传导压力,狠抓落实。县委书记余国平强调,坚决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从严从实考评,严格问责追责,确保扶贫攻坚工作一抓到底、见到实效,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奔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