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她是广东省岗位雷锋标兵,她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雁”

唐冬梅努力让老村换新颜

2017-03-29 17:47:08 来源:清远日报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近日命名并公布了第三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其中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和平村村民唐冬梅被评为了岗位学雷锋标兵。下面随着我们一起近距离接触这位阳山的“活雷锋”。
  唐冬梅是七拱镇和平村委会黄竹洞李屋村一位普通的农民,2014年,凭着雷厉风行的工作热情和群众的高度信任,毅然担起了村民理事会理事长之职,她的生活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追溯她走过的路,只有默默地为乡亲们服务的点点滴滴。
  殚精竭虑:李屋成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2014年,李屋成为了阳山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辐射示范村,村民理事会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汇聚各方力量,利用本村优势和特色,制定出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和目标,积极发动外出乡贤和群众捐资近100万元,筹工筹劳谋划打造宜居宜游、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乡村小区”。
  在理事会的组织下多次开会反复讨论,为了全面提升村庄品位,彻底改变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最终一致同意,决定将村前堆满柴草杂物的烂晒谷场进行土地整合,规划打造一个集儿童游乐、村民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绿色公园广场。规划既出,说干就干。村民们在唐冬梅的宣传带领下都动起手来,排查安全隐患、清理柴草杂物、搬走石头、铲除垃圾,为建设美丽家园腾出有效空间,先后实施祠堂翻修、小公园建设、排污管道铺设、污水净化处理、巷道、村道硬底化、亮化美化绿化等十项建设,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李屋村庄面貌的巨大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突出打造特色,根据村里种有百年香樟的自然条件和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李屋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绿色生态小公园,公园广场建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景观池塘,3000平方米的草皮树木绿化带上错落有致地种植了30棵棕榈树,若干条绿道蜿蜒其中,且在公园安装了一批健身娱乐器材和天然大石村碑,100平方米的环形花坛中“李屋”村碑巍然矗立。在村道两旁和房前屋后铺设排污管道网近700米,设置了若干沉沙井,有利于雨污分流,防止淤泥堵塞。硬底化的巷道、村道干净整洁,10多盏照明灯合理安装在巷道,方便村民出行保障了夜行安全。“我们还铺设了三级水解酸化氧化塘,有利于生活污水的分解处理,既治理了臭水污水,又保障村庄的生活用水不受污染。”唐冬梅开心地说,今年将继续对景观池塘、污水处理池进行升级,使水更绿、让环境更美。
  唐冬梅尽心尽力地带领村民们建设美丽乡村,稳步推进李屋实施宜居宜游“乡村小区”建设,在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下让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去年李屋被评为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账目分明:阳光操作赢得民心
  “村庄旧貌换新貌,这一变化冬姐功不可没。就是在她的带领下,大家的热心支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村民唐赢说,冬姐自8月29日开始建设以来,每天七点起来,吃过简单早饭就赶在开工前来到建设工地,做好各工程项目规划,工人来了忙着布置建设分工,开工后更是跑前跑后监督工程质量,过程中也跟着挑沙搬砖干起来,一直停不下来。一天工程建设结束后,晚上还和理事会成员商量新村的发展规划,100多天的施工建设里,冬姐的背影成为最显眼最忙碌的身影。
  风风火火的冬姐不但干活快,说起话来也快,她边说边拿出一大沓整理好的票据、账本。唐冬梅说:“自从着力建设美丽乡村以来,白天到工地里干活,监督工程的质量,帮工人们搬一下砖,晚上就在家里把账目都整理好。”记者发现,这些票据都被冬姐分门别类地整理得井井有条,污水处理的费用、材料的费用、工人们的伙食费、工钱,每一类费用都清清楚楚地记在账上,并向村民公示。
  “既然大家信任我,那我也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做好家乡建设,账目也一定要分明,每一笔资金使用都要记得清清楚楚,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冬姐说,因为这几个月美丽乡村建设是边规划边做边改的,虽然过程很辛苦,但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感到十分欣慰。
  最初,村民对唐冬梅全心全意建设“美丽李屋”并不理解,认为唐冬梅想从中获利,“冬姐是不是有问题,居然把这种事情揽上身”这样的误解常常能传到唐冬梅的耳朵里,但是唐冬梅并没有被流言左右,依然一门心思投入到乡村建设中。三个多月来,唐冬梅主持理事会一致通过了多项决议,村民自行拆除危房约30多间,拆除面积达610平方米用于公园建设,并自发筹资40多万,筹工投劳300工日,又出钱又出力,众志成城,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联合上塘村:
打造生态旅游链
  上塘村是与李屋村相邻的村,村里只有37户158人,年轻人都已出外务工,剩下的就是老人和小孩。上塘村村民看到李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纷纷要求唐冬梅带领大家将上塘加入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大潮中。记者了解到,上塘村小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规划中,将争取申报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筹资了部分资金,待清明节村民回家祭祖时签订协议就可以动工了。
  记者随着唐冬梅沿着村边的小溪一直缓缓前行,来到了山下的“龙洞”,只见一股强大的清水从龙洞洞口喷涌而出。唐冬梅介绍,“龙洞”的水是岩水,水质优良,清澈见底,全村的饮用水都是取自“龙洞”的水。龙洞石壁上的几个小孔是当年与日本鬼子打游击战时所凿,很有历史意义。“龙洞”前的小溪边上有一栋破败的青砖屋,可以考虑重新修葺。
  “今年的计划修建一条连通李屋、上塘的环村路,从村前休闲公园—桃花园—石林—龙洞—天湖塘,打造李屋旅游一条线”。讲到今后的发展方向,唐冬梅洋洋洒洒地介绍着她的规划思路,“李屋有很好的自然资源,桃花园、龙洞……我打算今年建设民宿、农庄、改造龙洞洞口、修缮青砖房,打造成生态旅游特色村。”
  唐冬梅说:“万事开头难,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开头也并不好走。”她说,虽然我读书并不多,可以说是一个文盲,但是我有很多想法,希望把上塘村和李屋两条村统一规划建设,发展生态旅游,这样也可以带动两条村外出务工青壮年回乡创业、就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