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黄坌镇以打造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为着力点,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相结合,掀起农综改和美丽乡村建设高潮,美丽乡村取得新成效,土地整合置换全面铺开,黄坌镇的农综改等各项工作呈现出喜人景象。
以土地整合为契机,撬动美丽乡村建设
隔江村是黄坌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据了解,为了促使农综改耕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有序推进,隔江村在土地资源、涉农资金整合、美丽乡村建设等村中重大事项中,在党委引导下,实行村党支部提事,理事会议事,村民代表会议决事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充分发挥这“三驾马车”的作用,顺利完成了土地置换整合调整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用地。在此工作中,村党支部党员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主动用优良田地与村民置换较差的田地。不但促使美丽乡村建设所需用地迎刃而解,同时更好地发挥了土地效能。
据了解,目前隔江村已投入资金约53.62万元,实现了道路铺成水泥硬底化,设计了排污暗渠;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安装一批体育器械;安装道路路灯及闭路监控系统;修建文化室与党支部办公场所;修建蓄水观光堤坝;铺设广场吸草砖等等,现在,隔江村干净整治,规划有序,绿树成荫,河流清澈,环境优美,悠闲舒适,空气清新怡人。据悉,隔江村美丽乡村建设已达市级示范村标准。
隔江村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由于通过土地置换整合收归集体分配,解决以往村民利益的争执问题,破解了村集体建设用地这一瓶颈所取得的效果。隔江村这一做法,为相邻的几个村小组提供了示范借鉴。而随着2015年市、县加大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奖补投资力度之后,黄坌镇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相邻的太保村、梅一村、梅二村等村庄形成黄坌镇国道323线旁美丽乡村建设片区,他们争相效仿隔江村,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村庄整体建设规划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比学赶超,建设有声有色,取得明显成效。
示范带动,土地整合置换掀起新高潮
借鉴隔江村土地整合的经验,太保村、梅一村和梅二村等村村民达成了整合农田土地“一户一地”的共识。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上,促使推进土地置换整合工作取得了新实效,深化了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在土地置换整合、解决土地零碎化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本村农田机耕路硬底化和水利灌渠设施等村庄农田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
目前,黄坌镇美丽乡村建设和土地整合置换工作交相辉映,形成多点开花的全面促进效应,特别是土地整合置换掀起了新高潮。其中大坪村委会全村推进成效突出,塘底瓦田村、黄坌松木村、塘底杨一村、杨二村、杨三村等村均积极推进。
记者获悉,在推进土地置换整合工作中,通过镇村联动,解决土地置换和占用个人用地问题达成一致的土地整合方案。塘底瓦田村原来的203块整合为26块实现了“一户一地”耕作;松木村则制定了“一户两地”的整合方案,将原来的262块土地整合为78块,分别分给村中39农户,并修建了1005米的三面光水渠、2条370米的灌溉水渠和规划好农田机耕路,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地处偏远的大坪村委会,21个村小组大部分“空心化”,现已有20个村小组将土地收归集体统一经营管理,促进土地综合利用,实现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其中,坪塘村、后江村等已出租的近200亩土地,分别种植沙糖桔和三华李等果树。其他村庄也相继将各村的土地资源上传“三资”平台进行竞价发包。
值得一提的是,大坪村还是黄坌镇首个全村推进普惠性涉农资金整合的村庄,2016年度21个村小组整合了33.8万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全村累计整合了51万生态林补偿资金到村集体账号,整合的资金用于村中公共建设项目。
塘底杨一村、杨二村、杨三村等村小组不甘人后,各村村民主动找到理事会、村党支部过问本村土地整合事宜。趁热打铁,村支书、理事会成员联动镇农综办工作人员到各村小组指导土地置换整合工作,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共同商讨,初步确定了土地整合、修建1585米机耕路和灌渠规划。目前,村党支部与理事会正紧锣密鼓的组织村户代表和全村村民会议商议怎样进行整合以及怎样才能实行土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