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妇幼保健院“流产后关爱(PAC即Post-Abortion
Care)优质服务医院”正式揭牌。去年该院的总流产数较2012年开展PAC前同期下降9.5%。该院副院长胡庆兰认为,“PAC项目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关爱流产后女性,更是通过宣教,让育龄女性更多的了解避孕知识,强化避孕的意识,保护生殖健康,更加注重‘预防’,而不仅仅是‘治’。”
项目开展缘由
人工流产现状正日趋“常态化”“年轻化”
出席揭牌仪式的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妇产医院教授李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项目”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针对我国重复流产率高的现状共同发起的一个关爱妇女的项目,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伊爱基金提供支持。
李坚指出,我国是生育大国,由于特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人工流产在我国非常普遍。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平均有800余万例人工流产,重复流产率高达50%。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严峻的人工流产现状正日趋“常态化”“年轻化”,一方面流产及重复流产给女性健康带来巨大伤害,易引发子宫穿孔、盆腔感染、宫颈粘连、月经异常、继发不孕等并发症和副作用,给女性带来一辈子的身心伤痛。另一方面,老百姓对生殖健康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科学避孕知识,因此立即展开科学避孕和生殖健康指导刻不容缓。
市妇幼保健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在该院的重复流产率达55.2%。
据了解,早在2004年,WHO正式发布的生殖健康战略中,已将“倡导科学避孕、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列入“促进生殖健康”战略优先关注的领域。“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项目”,旨在通过设立流产后优质服务示范门诊,规范服务流程,强化立即避孕的意识、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并督促患者坚持正确使用,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水平,使流产女性及时获得最大效率的并发症防治服务、避孕服务、生殖保健服务、咨询服务和情感支持。PAC项目在我国已经实施了近三年,全国314家医院开展了PAC优质服务医院的建设工作,其中53家医院获得“PAC优质服务医院”荣誉称号。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自2013年5月开始率先在清远地区开展PAC公益项目,并成为PAC项目第四批资助医院之一,于去年10月29日顺利通过了PAC优质服务医院评审。
项目开展成效
总流产数较2012年开展PAC前同期下降9.5%
据胡庆兰表示,市妇幼保健院PAC项目开展一年多来,医院紧紧围绕“科学避孕,远离人流”这一宗旨,指导流产后女性进行科学有效的避孕,保障女性生殖健康,取得一定的工作效果。去年4月至9月的总流产数较2012年开展PAC前同期下降9.5%。流产后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比例均达到PAC门诊要求的目标。
“开展优质PAC服务能实现‘多赢’,对育龄女性来说,PAC专家门诊通过咨询、宣教,让育龄女性更多的了解避孕知识,强化避孕的意识,能够在人工流产后落实避孕措施,减少重复人工流产率,避免远期生殖健康损害。”胡庆兰认为,“PAC项目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关爱流产后女性,更是通过宣教,让育龄女性更多的了解避孕知识,强化避孕的意识,保护生殖健康,更加注重‘预防’,而不仅仅是‘治’。”
胡庆兰还表示,开展PAC对医患沟通和信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降低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促使更多女性自愿走进医院寻求专业帮助,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生殖健康水平。
■提醒
短效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应为流产后优先考虑的高效常规避孕方法
胡庆兰提醒广大育龄女性,如果发生了意外妊娠不要惊慌,应该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此外,女性实施早期人工流产后2周即可恢复排卵,未采取避孕措施极可能在首次月经前再次妊娠,从而发生重复流产。WHO指南指出,短效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应为流产后优先考虑的高效常规避孕方法。短效口服避孕药可在手术或药物流产后立即使用,不受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过多或贫血、损伤)限制,对贫血者尤其有益。此外,已经生育且5年内不打算生育的女性,可选择宫内节育器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取出节育器后能立即恢复生育能力,而且对夫妻生活无影响,不影响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