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江英周路养:村民都亲切叫他“养叔”

2015-01-07 10:59:51 来源:清远日报

      “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走向规范化,我们现在很多社员正逐步扩大种植面积,2015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越来越多的社员实现稳定增收。”这是江英镇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路养的愿望。在阳山县江英镇大桥村,一提起周路养的名字,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养叔!”,称赞他是好样的,依靠科技种菜致富,且致富不忘父老乡亲,是热心带领乡亲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基地全年供港澳蔬菜8000多吨
  年近50岁的周路养,是阳山小有名气的蔬菜产销大户和江英益民蔬菜合作社理事长。早在1987年,他就在县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在江英镇大桥村试种反季节蔬菜明珠番茄成功,之后一直从事蔬菜种植和运销,规模从小到大,从单干到成立公司,至今已27年。“江英镇的气候资源独特、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优良,很适合反季节蔬菜生产。早在90年代初,我们的番茄就远销外地,名声很响了!”说起那时的辉煌,周路养很是骄傲。他说,根据土地轮种规律,20多年来江英镇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红尖椒、大白菜、紫茄、包心芥菜、芥兰、玻璃生菜等20多个。
  1月6日上午,大雾天气。记者跟随周路养来到他的蔬菜种植基地,只见飘渺的水雾下近处连片的菜田郁郁葱葱、一垄垄绿得发亮的迟菜芯、芥兰长势喜人,几个工人正忙着收割打包装箱。“这里是供港蔬菜备案基地,我们每天收割的菜心、芥兰、包心芥菜等都先放入冷冻冰库进行短时冷处理,下午再装车发货到东莞,全部绿色菜品都新鲜供港,今天就能发出10吨以上。”周路养很是自豪。
  周路养说,2014年,合作社供销优质反季节蔬菜11000多吨,总产值2600多万元,其中供应农超对接超市产品2800多吨、供港澳蔬菜8000多吨,共带动5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1.3万亩,每户年均增收8000多元。
  专业合作社经营实现了种产销一体化
  周路养说,为打响江英镇反季节蔬菜品牌,2009年6月,他联合10户种植大户组建了江英镇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良种示范推广,发展订单生产。从2009年至今,合作社先后与广州惠鲜蔬菜有限公司、东莞润丰蔬菜有限公司签订蔬菜供销合同,并与广州家乐福、沃尔玛超市及县内超市、蔬菜平价商店签订了产品销售合同、协议,在广州市、东莞市设立阳山蔬菜销售部,建立牢固的产品销售联系。期间,他还组建成立江英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确保会员菜农产品销售畅通,增加生产经营收入,该公司于2011年被评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12年8月江英镇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广东省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种植基地基本上全年365天天天都有出品,因为菜的品质好有保证我们从来都是不愁销路的。”周路养说。
  经过近4年悉心经营,江英镇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2200多亩蔬菜基地取得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并注册了“悦阳”牌商标,成为了广东省供港澳蔬菜基地,并被国家立为农业产业化试验项目,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逐渐实现了种产销一体化。
  “五个统一”管理,扶持和带动社员、农户种植蔬菜
  “我们的专业合作社最大的优点就是无偿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使社员的蔬菜生产、产品质量、销路有保障,而且年底还有分红。”周路养告诉记者,过去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大多数农民都是各自作业,没有形成有组织、有制度的规范化组织机构,加上蔬菜种植品种老化、管理技术相对落后,蔬菜生产发展秩序混乱,生产计划不够协调,农民对什么时候种什么品种,应该种多少,能收入多少等问题还掌握得不够,导致蔬菜产品品质的保证和产销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大大制约了该镇农业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奔康致富的步伐。
  成立合作社后,实行了农业投入品采购供应、运输储藏加工服务、技术指导培训与质量管理、品牌包装与销售、产品认证等“五个统一”管理,通过为农户解决生产资金、种子、化肥等方式,扶持和带动社员、农户种植蔬菜,并且因为基地产出的蔬菜都是通过第三方公司东莞润丰蔬菜有限公司出口港澳地区,都能有高于一般农户卖出的价格和相对稳定的销售,较好促进社员收入的稳定和增收,现在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社员也由刚开始的10户发展到了153户,2013年合作社还在国家农业扶持项目政策下建立了蔬菜大棚和300平方的冷冻库。”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广大社员农户共同致富才是真正富”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广大社员农户共同致富才是真正富。”几年来,周路养除了致力于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不忘带动家乡群众特别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户种植蔬菜致富,通过为农户解决生产资金、种子、化肥和产品运销等问题,扶持周边2000多户农户从事反季节蔬菜种植、运销,受他的影响而发展种菜的农户更是不计其数。在他的扶持和带动下,300多户农户已走上了致富路。
  “我的两层小楼房就是种菜种出来的呢!”江英镇大桥村南蛇头村小组的李好指着自己新建的两层半小楼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他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缺乏劳动力,年均人收入都不足1000元,生活十分困难。2008年,周路养扶持他们种起了反季节蔬菜,并为他们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和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收购服务。经过3年的时间勤劳种植,李好一家不但摆脱贫困,生活更渐奔小康,年均人收入超过了万元,今年就建起了钢筋水泥房,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今年我打算再扩大种植面积,争取早些走上富裕路。”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