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他在忙些什么呢?
由于近期雨水偏多,李水祥的水稻田也积了不少水,见到此情况,朱东成马上教导李水祥要开沟排水。朱东成在浸潭镇从事粮食加工销售工作10多年。在2017年,他参加了清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回来后就成立了清新区穗丰年农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以“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清新区穗丰年农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 朱东成“学习了怎么做新型职业农民,视野开阔了,发现了我们当地也可以按订单农业的模式去发展。”

朱东成介绍,订单农业的合作模式,就是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优质稻种和免费技术指导,并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在信息、农资、购销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服务,让农户生产有目标、销售有渠道、收入有保障。清新区穗丰年农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 朱东成
“我帮他们找飞防团队,耙田团队和割禾团队,割完禾之后就装好车送去我们厂,过完地磅之后就能结算给农户。”
种田10余年的李水祥表示,自己以前只种几亩地。2018年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后,就承包了128亩地种水稻。他说,发展订单农业,真真切切地解决了水稻收割、晒谷、销售等后顾之忧。农户 李水祥
“我们就不用那么头疼,好多事情都是他们帮我们想到,不用我们自己去想,我们只管种好我们的水稻,做好我们的品质。”李水祥说,合作社将众多农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改变了以往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使得农户在市场价格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也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农户 李水祥
“按正常去算,耕两次的利润,不算田租,稳赚1000元一亩左右,一年我自己一个人有12万,对于我一个农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今年,干劲十足的李水祥还计划扩大水稻生产规模,进一步增收致富。“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去做。”
尝到了订单农业的甜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朱东成成立的合作社。目前,合作社与70多户农户签订了约2000亩的水稻种植订单,预计7月份水稻收成的时候,有接近1300吨的生谷。目前,合作社正在在不断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并持续更新设备,更好为农民服务。“将当地水稻种植面积更加扩大,将浸潭水稻种植产业推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