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到一些村帮扶,都是带些油和米,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昨日,市农业企业协会会长陈维靖随市农业局到清新区太平镇北坑村考察火龙果等农业帮扶基地后,对该村正在进行的“产业扶贫”深感认同,认为其突破了以往“输血式”扶贫的局限,为今后企业扶贫提供了范本。
市农业局局长张秋生称,除了组织企业到贫困村捐资外,更重要是通过活动探索为村、企建立合作性帮扶的可能,以便更好开展“产业扶贫”。
18家农企参观“产业扶贫”村
当日上午10时许,北坑村来水窝村小组的火龙果场迎来一群“客人”———市农业局组织全市18家农业企业的负责人到此考察参观。北坑村是全市284条省定贫困村之一,在2012年开始由市农业局挂点帮扶。
市农业局帮扶该村后,便派驻工作人员进村考察调研,根据该村土壤条件较好、距离镇区较近、交通方便等特点,结合该局的专业优势,在北坑村引进火龙果种植,让每户贫困户种植一亩火龙果,帮扶农民致富。
“火龙果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而且容易打理,一年可以收成5次左右。”来水窝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火龙果的引进使当地贫困户“足不出村”便有收入,受到村民欢迎,如今北坑村种植火龙果面积已超过2000亩。
随后,参观队伍还来到位于该村福兴村小组的菌菇培育基地。市农业局在该村建设80多座菌菇培育室,为80多户贫困户提供培育场所,传授相关技术后,引进商家采购。“菌菇种植下去后,每天只要做好保温工作,收成时有人上门来收。”一村民称,每年可培育菌菇12~15批次,带来6000元左右的收入。
“会员单位开展帮扶时将参考‘北坑模式’”
随后,参观队伍在北坑村村委会召开座谈会,18家企业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对该村进行捐赠,共捐得18.6万元,将用于该村的帮扶。张秋生称,过去两年来,北坑村的帮扶投入已超过500万元,昨日收到的款项,将百分之百用于扶贫事项。
谈及参观的感受,陈维靖称受到了很大启发,尤其是菌菇培育与火龙果的引入,真正有望帮助村民脱贫。“直接给钱给村民的话,感觉给再多也没用,产业扶贫改变了以前‘输血式’扶贫的困境。”陈维靖称,今后在组织市农业企业家协会开展慈善项目时,将参考“北坑模式”。
张秋生称,昨日是该局首次组织农业企业走进贫困村。除了使企业家们了解村内贫困情况后伸出援手进行捐款外,更重要是让企业家们考察相关项目在该村落地的可能性,促使该村能够更好通过产业扶贫来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