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清城区试点“家校共育”立体教育新模式

2015-01-09 11:16:03 来源:清远日报

       “这边车多,我送你们从那边拐过去。”“等等,慢点,有车过来了。”早上7点35分左右,正值上学时段,市新北江小学门口前来送孩子的家长特别多,路上车来车往,交通十分繁忙,人潮中,张伟成和5个学生家长正忙个不停,一会当临时保安员,一会客串起了交通引导员,忙得不亦乐乎,原本杂乱拥挤的校门口变得井井有条。
  这是一群“家长义工”,他们来自家委会,也是新北江小学探索家校合作的标志性产物之一。据了解,去年以来,清城区凤翔小学、市新北江小学和清城区第一幼儿园作为试点学校,不断完善校级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的组织架构,通过家长义工等形式,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拉近家长和学校的距离。
  清城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待这三所试点学校的家校共育合作模式成熟后,将在全区中小学校全面铺开,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
家长进校园
  家长自发组建义工队学生出入校园有“护卫”

  去年9月,市长江凌到清城区凤翔小学视察时曾提出,希望清城区各中小学要借助越秀区对口帮扶的契机,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教育新模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和建设中,形成教育合力。
  据悉,去年以来,清城区把市新北江小学、凤翔小学和清城区第一幼儿园三间学校作为探索家校共育教育新模式的试点,通过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完善校级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的组织架构,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如市新北江小学一直致力于家校合作,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监督和评价中。去年11月16日,在校级家委会和学校的牵头下,该校“家长义工之家”成立,吸纳家长350多人。“家长义工之家”正是家校合作的标志性产物之一。另外,凤翔小学在上学期向全校家长发放了“家长义工”教育资源调查表,据统计有意向参与的总人数达1163人。
  家长张伟成的小孩在新北江小学读二年级,他既是家委会成员,也是一名家长义工。家长义工队成立以来,张伟成和其他成员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活动,比如一起参与到维护校门口交通秩序、校运会志愿者等学校公共活动中。
  “我觉得通过让家长走进校园,做一些平时只有老师才做的事,一方面能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能以身作则,传递给孩子感恩的心。”自家长义工队成立以来,张伟成参与了10多次上学时段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维护,他最大的感受便是看到孩子们安安全全走进校门,很放心,其次通过在校运会中做志愿者,他和其他成员一起以身作则,告诉同学们不能乱扔矿泉水瓶,比赛时要按照顺序,有同学不舒服要帮忙搀扶到休息区等,引导孩子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据了解,市新北江小学家长义工队成立时,还建立了Q群,每天实时发布执勤情况,交流讨论执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的家长有时不能到岗,在群里说一声,立刻就有家长响应,过来代岗。
家长进课堂 
  家长做老师给学生上课参与学校教学  
  除了家长义工走进校园,班级委员会还通过每月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或组织家长协助所在班级开展各项活动,既让家长直接参与进孩子的教育之中,也让家长对学校实行必要的监督。
  “家里不要的废纸筒、毛线,可以做成鱼啊、蟹啊,可漂亮了!”提起上个月梁睿妈妈给孩子们上的手工折纸课《海底世界》,清城区第一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至今仍很兴奋。短短30分钟的一节课,梁妈妈不但手把手教小朋友将一些废弃的物品,经过简单的手工制作变成美丽的金鱼,还让小朋友们在学的过程中懂得了如何爱护环境。
  “爸爸妈妈通过自己准备的一节课,在走进幼儿生活,了解幼儿生活的同时也为班级引进了新的教育资源。”据清城区第一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开展了“爸爸妈妈来上课”特色教育活动后,有不少家长主动请缨进入课堂。当医生的家长,引领孩子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当警察的家长,教孩子们认识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知识;从事金融的家长,与孩子分享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家长们为孩子带来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课堂独特的魅力与别样精彩。
  “爸爸妈妈来上课”之外,清城区家校共育家长进课堂的另一途径是设立“家长开放周”。如:新北江小学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学校都会邀请家长进校园听课、评教、评学。凤翔小学则邀请家长参与问卷调查和评优推荐活动,同时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孩子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发言积极不积极?作业能不能按时完成?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家长进课堂后一目了然。”据新北江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家长开放周”里,家长可亲眼看到自己孩子的课堂表现,有利于家长全方位了解孩子,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每个班四五十个学生,各自的发展参差不齐,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相互交流一下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也能更好地帮助老师对孩子因材施教。”
家校共育  
  合作模式有望在全区推广
  清城区通过近一年开展各项家校共育的有益尝试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沟通也更加顺畅。
  “家长理解学校,支持学校工作,这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更有成效。”家校共育的教育新模式得到了学校和家长们的认可。市新北江小学相关负责人认为,家长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和讲座,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让家庭育人环境得到优化。“家校共育对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校风也比以前更好了。”
  而凤翔小学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家长学校开办以来,广大学生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沟通多了,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活动获得了第一手材料,进而更加能主动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老师肖兴,也是新北江小学四(1)班家委会主任。去年,在他的牵头下,家委会成员组织了“三八”妇女节感恩教育,带孩子们到凤城生态园开展亲子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肖兴还组织家长为孩子们上法制教育课,而他自己则亲自“上阵”教授护理知识、如何使用显微镜,及带学生们参观动物模型等。
  在谈及家校共育对小孩的学习、成长起到的作用时,肖兴感叹地说:“这一年来,我女儿变得比以前更热爱班集体,更积极参加学校的课余活动,也更懂得了感恩,还学会了分享,变得更加独立了。”
  更有不少家长进课堂后,在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的同时,也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一面。
  “以前我确实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总认为她文静过头不喜欢说话,亲眼看到她在课堂上大胆自信回答问题,而且很流利时,真的很意外,在家从没见过这样的她!”新北江小学四年级一学生家长如是说。
  “家校共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就会打折扣。”在清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潘玉玲看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家长与教师也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据悉,待这三所试点学校的家校共育合作模式成熟后,清城区将在全区中小学校全面铺开该项工作,让学生的小手拉着家长的大手,在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道路上齐步走,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