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在太平镇白莲片区,一阵阵爆破声过后,旋即腾起滚滚烟尘,标志着白莲片区洪涝灾害综合治理工作之隧洞扩宽工程正式动工。排涝工程是解决白莲片区洪涝问题的首要核心工程,这包括了隧洞扩宽和河道治理两个工程,总投资达到9000多万元,而河道治理工程已施工,清淤、疏浚河道约2.5公里。目前,首期省级补助资金4000万元已下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白莲片区洪涝灾害治理工程需要在今年汛期来临前基本完成。
6个作业面将同时施工
白莲片区由于地形较为特殊,中间盆地低,周围山体较高,洪水仅靠天然溶洞以及白莲排涝灌溉隧洞进行排洪,每年该洪涝区均饱受洪水的侵扰。按照初步设计要求,隧洞将进行扩宽,排涝隧洞采用城门洞型,将原隧洞2.4米×3.2米扩宽到5米×5米。拓宽隧洞后,排涝能力将得到增强,可一天内将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312米高程以上洪水排干(指排到308.6米高度以下),避免再次发生“石崆湖”洪涝灾害。
爆破声过后,工作人员驾驶钩机忙着在爆破点挖掘破碎的岩石。施工单位———水利水电八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12月23日中标后,由于工期时间紧,该单位立即成立了工程指挥部,派驻设计、监理及工程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截止2014年12月31日,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施工道路、管线迁移、供电、堆场、工人生活配套设施等已全面就绪,为正式隧洞扩宽工程施工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整条隧洞总长约3公里,施工条件比较恶劣,我们的施工队将在入水口、出水口、1号施工支洞和2号施工支洞6个作业面同时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疏浚、清障河道约2.5公里
排洪工程除隧洞扩宽外,还包括了已经开工的河道治理。自从去年发生“5·22”洪涝灾害后,受河道泄流不畅的影响,洪涝区很多积水至今无法排出。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道治理就是对白莲洞洪涝区内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护堤,恢复各河道原通流能力,工程按照1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以及加大的排涝流量进行疏浚、清障、护岸,局部修建堤防、防洪墙。
在排洪隧洞入水口附近,两台钩机正在河道进行疏浚、清障工作,河岸边已堆起高高泥土堆。在已清淤、疏浚的河道,记者看到,原本狭窄的河道已经扩宽至4米多,河水湍急而下。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施工进展顺利,已完成约2.5公里的河道清淤、疏浚工作。“除了河道疏浚、清障、护岸,还重建灌溉溢流坝1座,重建跨河交通桥2座,重建跨河人行桥1座,改造跨河交通桥1座。”
相关
300亩受灾耕地种上了蔬菜
在“5·22”洪涝灾害中,白莲片区共有5100亩耕地受灾,其中大部分受浸农田已经被淤泥覆盖。昨日,记者看到,部分受灾的田地一改之前荒芜的景象,冒出了嫩黄的菜苗,“这是在农业部门技术指导下,群众将改良修复受毁的农田种上了萝卜。”副县长潘文彬告诉记者,针对5100亩受灾耕地,已编制了改造方案上报省农业厅及省市财政部门,省财政厅2014年10月21日委派专家评审组进行实地评审。该工程于2014年12月已招标,可在今年1月中下旬动工建设。改造的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已实施清理杂物面积3000多亩,组织杂交水稻种、秋植花生种供白莲片区复产,已实施冬种萝卜、叶菜类蔬菜面积3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