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阳山医改一年 逾30万病人受益

2016-08-05 16:53:47 来源:清远日报

 “谢谢你们保住了小辉的手掌”。近日,阳山县5岁男童小辉在阳山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阳山人医”)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成功保住了其因不慎被卷入搅面机,遭受严重挤压撕裂的手掌,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此前,阳山人民医院还没有开展过此类手术的先例。
  这只是阳山县人医完成技术突破的一个缩影。一年来,该院相继填补了强直性脊柱炎等脊柱腰椎疾病的诊疗空白。更多新技术相继展开,背后是该院在硬件建设方面的不断投入,以及人才聚集。逾百人次的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专家医生轮番前来坐诊,操刀手术。
  硬件、人才、技术、服务,阳山人医与省二医共建医疗卫生共同体的改革一年来,阳山人医全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迅速提升,2015年7月至12月,全院门诊诊疗150819人,今年上半年门诊诊疗人次197385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9.74%;收治住院病人数13425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3.19%;住院手术病人289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3.86%;病床使用率90%,比去年同期提高27.72%。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同期降低6.45%,2015年医保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6%,下降幅度在清远排行第一,县域内住院率由73.4%上升至78%。
  “有钱去广州,没钱去贺州”的就医现状成历史。对于阳山医改,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周林生如此评价:“为清远市乃至广东省、全国提供县域公立医院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样本。”
历史 “有钱上广州,没钱去贺州”
  7月14日上午10时,阳山县人民医院4楼专家会诊室,60岁的潘房有拨通了老伴廖金叶(化名)的电话:“你快打车过来,这里医生态度很好,你的病他得亲自看过才能诊断呢”。
  在此之前,到阳山人医就诊,潘房有夫妻压根没想过。去年,老伴廖金叶的膝盖疼痛,一开始,两夫妻觉得求医不便,要么去广州,要么到韶关,在他们的印象中,作为阳山最大的医院,相较广州与韶关,阳山人医医疗水平落后,服务不完善,从未列入选项当中。
  潘房有夫妻对阳山人医的观感代表着许多人过去对“连阳”地区医疗水平的看法。 
  由于前往广州求医路途远,花费大,廖金叶最终决定自己买药酒治疗,但病况逐渐加重,到了今年,膝盖越发疼痛。听说阳山人医来了许多省里专家医生,潘房有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妻子前来求医。
  “没想到现在那么容易就约到专家医生。”会诊室里,医生仔细查看了廖金叶的病情,给出了初步诊断意见后,还递上自己的名片,“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完善贴心的服务,让潘房有直呼“意料之外”。
变局 构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接待廖金叶夫妻的医生是阳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齐勇。身为省二医骨伤科、脊柱外科、关节损伤诊治领域的专家医生的他,去年9月,与同样为省二医专家医生的秦克旺(现阳医集团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县人医院长)一同来到来到阳山,成为“阳山医改”的“先锋队员”。
  “阳山医改”,早在2014年便见眉目。 
  2015年6月29日,阳山县人民政府与省第二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省第二人民医院阳山医院集团(以下简称“阳医集团”),除开始探索依靠传统的帮扶手段提升县人民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外,重点利用“互联网+大众医疗”技术,打造了“省县镇村”一体化的造血型对口帮扶新模式。
  对初到阳山的秦克旺等省二医派驻管理团队来讲,技术落后、人才缺失、管理落后是他们首要面对的“三座大山”,改革前,阳山人医业务下滑严重,医院收入连续九个月,以每个月200万元的数额递减,医护团队人心不稳,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秦克旺分析,医院原本技术水平不高,医院管理层对医保政策认识有偏差、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是制约阳山人医发展的问题。
  改革后,阳医集团迎难而上,以“省县一体、深度融合、资源下沉、惠及全民”为思路,落脚于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为使工作思路落到实处,阳医集团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作为顶层设计支撑,由省二医、阳山人医、全县18间乡镇卫生院和159个村卫生站组成,展开人员调配、设备添置、绩效改革、技能培训、流程完善等系统化工作。
下沉 付阳山人医费用 享省级医疗资源
  今年端午节晚上9时,刚准备下班的省二医心内科主任杜作义突然接到电话,来电方是阳山人医,请求支援,对一病人进行紧急会诊。二话不说,杜作义立即驱车赶往阳山,会诊至凌晨1时许回广州,由于堵车,上午7时方到达广州,又继续上班。
  在齐勇看来,改革后,省二医专家医生对阳山人医的“支援”未有先例。省级专家资源下沉至阳山,直接服务阳山病患者,改变了阳山人医以往“重症中转站”的尴尬境地。改革前,遇到重症病人,阳山人医往往束手无策,直接送往大医院,“全医院最忙的,是4辆救护车”。
  秦克旺也有着相同的感受,但他补充称,医院人员对医改政策的认识有偏差,也是病人流失的重要原因,“对手术没把握,做大手术又怕‘超医保’,干脆直接送走”。
  医疗资源下沉是阳山人医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阳医集团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阳山人民医院院长秦克旺表示,省二医资源下沉主要是人才下沉和设备共享,其中首推前者,“让省二医与阳山医院在人才上融为一体,以大手牵小手,实现‘强基层’”。
  按照安排,省二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级别医师周末出诊,高年资医生在下乡帮扶半年期间,为方便管理,担任科室行政副主任,他们成为了阳山人民医院的“救火队员”。
  为了更好地服务阳山群众,省二医专家工作室在阳山人医成立。2015年10月上旬开始,每天都有一位省二医专家、教授在阳山人医坐诊。
  凡是阳山人医有条件、没技术完成的手术,省二医专家直接到患者进行手术。“省二医胸外科主任王文林莅阳山为一名高龄患者成功完成复杂的肺部手术,省二医驻阳山人医专家成功为一名断肢儿童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2015年9月后,阳山人医已完成疑难手术30余例,填补了阳山医院的空白。
  医疗资源下沉,也为阳山12岁小女孩晓晓(化名)人生带来了改变。在过去12年的人生中,晓晓一直饱受这一疾病困扰,肛门闭锁,阴道排气排便,由于粪便排不出,女孩肚子膨胀,严重自卑,发育不良。12年里,家人带晓晓做了3次手术,花费大量医药费后均告失败。今年年初,晓晓家人听说阳医改革,带着晓晓找到了秦克旺,秦克旺为晓晓做了第一期先天性直肠阴道瘘修复手术,如今病情得到缓解,此后还将为她继续做第二期及第三期手术。
  “省二医内分泌科徐谷根主任前来坐诊”、“省二医康复科姜迎萍教授前来开展技术帮扶”……类似这样的医疗帮扶很常见。此外,大型义诊、讲座、手术带教活动也在不断开展。仅去年9月至12月间,由省第二医组织专家团队便在阳山开展义诊4场,为1000多名患者提供双向诊疗服务,开展讲座6次、手术1679台次。
  人员下沉,新制度的制定也在为资源下沉创造条件。2015年8月20日至9月1日,省二医院长田军章及省二医专家走遍阳山13个乡镇卫生院调研、义诊,组织约150村医进行座谈,并制定了“双向诊疗工作方案”。按该制度,一方面,经县人医诊断、治疗,病情稳定转入恢复期的病人,确认适宜者转诊至镇卫生院进行后续治疗;另一方面,县人医无法确诊的危重病人则转移到省二医。
  因目前阳山县大型检查仪器缺乏,为让患者诊疗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2015年10月中旬,阳山人医开通了大型检查送省二医的免费直通车,患者按阳山人医的检查项目标准支付费用,却能享受省二医院的检查服务。
上线 “互联网+大众医疗”群众看病不出镇村
  电脑、打印机、高清摄像头。若时光倒转至2年前,通过网络实现医疗需求,在许多阳山人看来不可想象。7月13日的下午,阳山县大崀镇大崀村,一位病人来到村卫生站,在村医黄洪基的指导下测过血糖等检测后,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坐诊专家视频连线后,对病症及配药治疗方案进行初步确认。
  在过去,村民若有病痛,唯一指望是村医。但受医疗水平限制,面对疑难杂症,村医往往不敢妄下定论,导致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如今,作为医疗资源“下沉”的一部分,类似“020模式”的线上网络医院投入使用,逐步破解了这一难题。
  2015年年初,省委有关领导在视察广东省网络医院时提出,要继续推进网络医院建设,在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布设网络医院就诊点,让基层群众通过网络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015年6月,在省第二人民医院与阳山县政府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成立后,省网络医院第一批就诊点也随之布设到秤架瑶族乡等18个乡镇卫生院。9月,网络医院开始在村医室布设网络就诊点,当地群众不出村即可找到省二医专家看病,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直达乡村。截至目前,网络医院已在阳山18个乡镇卫生院159个村卫生站全面铺设,2015年9月至今年5月,已有2546人通过网络医院就诊,今年,阳山县人医开始县级网络医院,乡镇卫生院可与县人医直接连线。
  此外,网络医院平台除了给老百姓看病提供方便外,还为村医带来适宜的服务,包括分级诊疗、技术培训、公共卫生服务、药品配送等。其中,在网络上进行的推拿按摩、火罐针灸等中医培训受到了村医的欢迎。
突破 新技术推广服务水平提升
  2015年10月,秦克旺分别为患者高某、叶某施行直肠癌根治术、直肠肛管癌根治术+乙状结肠造肉术。齐勇也带领外科医师开展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
  以往,在骨折治疗方面,医生多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AO)技术,主要强调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而骨的生物学因素往往被忽视,出现手术切口大、暴露范围广、骨折端血供破坏严重等弊端,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等发生率较高,患者切口处皮肤易出现坏死、液化、复位困难等现象,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
  改革后,MIPPO技术在四肢复杂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填补了阳山县技术空白,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感染和再骨折的危险性,维持骨折稳定性,具有切口小、美观、患者痛苦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此外,通过推进一体化建设,基层医疗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秦克旺告诉记者,阳山医改采取填平补齐的办法,通告远程分诊中心,使县、镇、村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验等诊断手段达到省级医院水平,并在临床诊疗、教学培训、医院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
  此外,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夯实、新技术开展为核心的能力建设,阳医集团既话在3年内建成1—3个市级重点专科,,力争5年实现省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设备方面,目前,省二医为阳山县人民医院添置的2台彩超机已投入使用,每天至少接诊40人次。阳医集团通过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的血透中心正在建设中,使得对肾功能衰竭的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延伸 从“两学一做”到“两全两得”
  今年6月,省二医党委书记赵一俏带领第三批党员健康扶贫医疗队队伍一行70多人到达阳山县塘坪村,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活动。这是阳医集团开展“两全两得”健康扶贫活动的一部分。
  为深入贯彻“两学一做”,今年起,省二医党委发起“两全两得”活动,同时在阳医集团及乡镇卫生院党支部贯彻实施。各党支部党员持续两个月,分10批次分别到各乡镇进行“两全两得”健康扶贫活动。据秦克旺介绍,“两全两的”主要是义诊活动覆盖阳山55条贫困村、逾400户贫困户,近1万人,项目包括省二医普外科、心内科、儿科、血液科、妇科、生殖医学科、心胸外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五官科、神经内科、创伤外科、放射科等20多名专家、教授,现场还有省二医两台检测车免费为群众做彩超、DR胸片、验血验尿等检查。“两全两得”项目使村民不出乡镇就能得到省级专家、教授的诊治,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