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昨日,市发展局向大会书面报告清远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记者获悉,今年全市拟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238项,总投资19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其中,投资300亿元的长隆项目、投资38亿元的金发科技等一批特大型项目都在今年启动建设。
项目数量同比增加38项
报告显示,2013年,2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3.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8.2%;2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0.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96.2%;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57.8%。
今年全市拟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238个,其中,当年投产项目52项,续建项目108项,新开工项目78项;从行业项目分类来看,交通运输16项,能源保障11项、农林水利22项、现代产业83项、生态旅游24项、社会民生63项、文教卫生19项。另外,拟安排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151项,总投资1905亿元。
针对去年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管理不够精细、资金落实难、征地拆迁难等问题,今年,清远将通过增加存量土地出让筹集资金、协调金融机构增加企业贷款额度、BT开发等模式,保障项目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完善审批“绿色通道”,实行联合审批,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的倒逼机制。
建立“不作为”惩治机制
为确保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有效地顺利推进,今年将进一步修订完善重点项目考核奖惩办法,统筹考虑投资规模、增长速度等,建立对“不作为”的惩治机制,对执行重大项目过程中,出现过失的责任人进行追责,予以惩戒。
对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无力、进度严重滞后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给予批评问责。征地拆迁方面,对阻挠项目建设、抢建、抢搭、抢种等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无理要求提高补偿标准的,采用补偿评估公证法律手段进行评估公证。
■链接:
主体功能区确立“南优中拓北育”发展格局
去年,清远区域空间“南优、中拓、北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南部地区以汽车配件、电子信息、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都市农业等新兴产业为主;中部地区以建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皮具服装、食品加工等资源与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北部地区以生态、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休闲业、特色资源加工业、清洁能源产业、以中药材和绿色食品为特色的食品医药工业等生态经济产业为主。
为保障主体功能区划的顺利实施,去年,发改部门已完善了全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了现代物流、能源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完整的主体功能区划实施政策配套体系。目前,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补偿、财政、产业、环保等政策已经市政府颁布实施,各县(市、区)政府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配套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省发改委将清远连州、连山、连南、阳山四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请示上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明确表示在下一阶段动态修订调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时,统一研究考虑将清远“三连一阳”地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声音
市发改局局长周岐贤:“今年重点项目建设起点高,压力大”
“清远已经走出了调整期,即将迈入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时期。”周岐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清远经济运行总体状况已触底反弹。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用电量和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逐季走高,表明全市总体上已进入上升通道,稳步趋好。税收收入占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说明经济总体运行的质量在持续改善。
“去年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所以今年压力很大。”谈到今年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周岐贤坦言身负重任。据了解,2003年清远开始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以来,去年取得的成绩是最好的。“今年重点项目建设起点高,压力大,要怎么取得突破,考验着发改和各相关职能部门。”
“压力虽大,但随着环境的优化和面临的机遇,我们有信心去完成任务。”周岐贤认为,今年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广州全面对口帮扶清远的起步之年。随着省委、省政府加大力度支持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广州对口帮扶我市启动17项重大项目和18项工作事项的建设,将为全市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周期增添强势的外部动力。“目前清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市加快发展无论硬性还是软性环境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迈入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阶段已水到渠成,这些都将支撑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势推进。”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员民建清远市支部委员会主委李东:“既要优化发展软环境,也要引进战略投资者”
在李东看来,2014年清远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优化发展软环境,提升清远经济发展的竞争力,还要引进战略投资者。
李东认为,优化发展环境要树立“一切为了企业发展”的服务理念,为每家企业量身订制服务方案。“比如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建设过程全方位服务,开工投产经常性服务,只有服务到位,建立良好的软环境,清远才可能成为让群众、投资者、企业满意的具有吸引力和聚集力的地方,清远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才会不断得到提升。”
发展软环境之外,李东认为还应在全市形成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浓厚氛围,上下都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出力。
“战略投资者就是那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占国内外市场份额较大,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某一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能发挥主导作用、关键作用和重要作用的国际知名和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李东认为,像长隆、金发等特大型项目的引进,对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发展都将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一个个战略投资者引进来了,一个个大的项目落户生根了,一个个新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崛起来了,清远要在2018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此外,李东认为,清远要用好政策扶持,把握国家和省加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难得的机遇,积极申请将各类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的各种规划与扶持项目中。“比如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5年统筹安排资金6720亿元,大力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争取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