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佛冈县小梅村:“铁三角”发力誓破“贫困堡垒”

2017-04-19 20:58:45 来源:清远日报

       贫困村里的扶贫工作怎么样才能做得好?驻村扶贫干部、第一书记、村委三方力量一方都少不了。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小梅村里,扶贫工作组队长张军与第一书记谢爱军、村支书刘国城三人紧密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了扶贫攻尖的“铁三角”,将村里的扶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上演了一出“两军扶国城”的好戏。
  “铁三角”分工合作,赢村民信任
  一个能言善道,与人沟通能力强;一个稳重内敛,做工作细致扎实;另一个是村里的老支书,对村民情况知根知底,去年5月份“铁三角”首次聚头,三个人就关在办公室里开了三天的会,会议主要议题就是为打赢小梅村这场扶贫攻坚战分任务。最终,来自广州越秀区公安分局能言善道的张军负责为村里找扶贫产业项目,来自清远市委组织部稳重内敛的谢爱军负责党建,做村里各级干部的思想工作,小梅村老支书刘国城则负责项目推进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村里来了两个在城里“坐办公室”的干部,能真正为村里干实事吗?不仅村民在怀疑,就连各村小组的组长观望情绪也挺浓,扶贫仅靠“铁三角”光杆司令做不成事,怎么才能调动下面人员的积极性呢?谢爱军亲自带着小梅村下辖的6个村委会共23个村民小组负责人,到惠州博罗县柏塘镇平南村实地参观,让各村小组组长实地感受扶贫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同时让平南村村干部也亲自“说法”,改变各村委及村民小组负责人的心态,让他们变得想做事,而且还积极做事。
  “铁三角”的首次合作体现在扶贫工作组进村后的入户调查中。在别的贫困村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小梅村却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全部搞定,而且在后期的核查中100%通过。在张军看来,除了扶贫工作队的努力外,各村民小组的组长功不可没。“工作队下去跟贫困户聊,有些人不一定会说实话,但有各小组组长把关,了解到的信息就大体符合实际了。而且我们贫困户认定的信息表,各小组组长也要签字确认。”张军说。
  破地价困局,扶贫项目终落地
  贫困户认定还只是基础工作,如何帮助村里300余名贫困户走出贫穷才是真正的大事。小梅村属于生态保护区,工业基础薄弱。村里此前有种砂糖橘的传统,自从砂糖橘因黄龙病失收以后,村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农户无从下手,处于观望状态,导致丢荒的土地较多。年轻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留村的劳动力年龄大,耕作力度小,缺乏技术含量。
  在张军的牵线搭桥下,广州一家果蔬贸易企业有意到小梅村建一个果蔬种植基地。企业负责人来到村里一打听,村里的土地一亩年租金达到1600元,比周围其他镇足足高出了三、四百块,着实吓了一跳。张军一打听,原来村里的地租几年前曾被部分商人恶意炒高,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一些种植企业也不敢来村里投资,纷纷转战其他地方。“要想把企业留下来,必须要把地租降下来。”张军心里嘀咕着。
  张军向县发改委、农业局上报了村里两造水稻的市场价格,经两部门核算,村里地价官方指导价格应该在1300元以下。
  主管部门通过了,接下来是要做村民的工作。项目没落地,村民们一分钱都没捞着,倒先要降地租,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出去,意见当然大。甚至有村民吵着要将村里的扶贫款一分了事,各回各家。
  要平息村民们反对的声音,这时候就得村支书刘国城出马。刘国城先找到地块所涉及到的四个村民小组组长,跟他们把省市扶贫政策讲清楚。扶贫款会下来,按照政策肯定是不会分现金的。如果村里不搞扶贫产业,搞村容建设,那这笔钱就只能躺在账户里“睡觉”,村里一点好处都没有。接下来刘国城又将果蔬种植基地项目落户村里后所带来的好处一一给小组长们讲清楚。村里没有产业肯定富不了,果蔬种植基地落户后,村民除了可以收到租金外,通过定单式的生产,公司可以为村民种的蔬菜解决市场销路,连片种植蔬菜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通过扶贫款项来解决。各小组组长将村支书的意见转述给了村民,大部分村民最终都同意让步降租金。但还有部分“顽固分子”还在坚持。刘国城就一家一户地上门去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特别是一位此前被村民们笑称为“反动一号”的村民,因早几年村里改革问题与村委闹了矛盾,怒气一直未消。村里的扶贫产业项目上马他反对得最厉害。刘国城也坚持去做他的思想工作,有时候甚至还拉上张军、谢爱军一起,最终在刘国城的坚持下,小梅村蔬菜种植基地项目成功落地。
  扶贫工作出实效,“反动一号”村民态度大转变
  蜿蜒的龙南河从村里横穿而过,河北岸135亩现代农业果蔬种植合作示范基地里,菜农正在将自己收好的青菜一框一框装好,运输车过来后将青菜装车,第二天就到了广州各家各户的餐桌上。村民们也正从这一车车运输出去的青菜中获得收益。其他村小组的村民见项目真正能给村民带来收益,也在谋划着扩大种植基地的面积。如今,村里正在将龙南河南岸的一块100亩沙质土地进行改良,也要种蔬菜。
  “新的这一块蔬菜种植基地由村委从农户手里承租过来,进行土质改良和基础设施建设后,再返租给村民,特别是村里40余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帮助他们脱贫。”张军说。
  除了村产业的规划,村容的整治工作扶贫工作队也在依次进行。村里道路的硬底化基本完成,村道和巷道路灯也已安装好,村民饮用水工程大部分也已完成,2个自然村的文化室和公园已修建完成,其余2个自然村的文化室和村级公园也已开工建设。
  当初的“反动一号”村民,看到“铁三角”干了这么多实事之后,也终于放下戒备,积极参与到村里扶贫项目的建设中来,成为村里扶贫项目开展的骨干。今年初,多年的“反动一号”甚至还向村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来到小梅村做扶贫工作,能够碰到这么好的两位搭档,我真的太幸福了!”采访结束,张军向记者感慨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