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广清教育帮扶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清远市广铁一中(万科城)外国语学校举行,标志着新一轮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启动。
座谈会上,广州市教育局与清远市教育局签订了帮扶协议书,内容包括强师兴教、质量提升、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等9个具体帮扶项目,同时还出台了工作指南和考核指标。帮扶时间为2017至2020年。
上一轮广清教育帮扶,清远有哪些提升和收获?新一轮帮扶,有哪些创新和特色?将重点在哪些方面进行?本期《清远教育》将对此进行解读。
成绩
190所学校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
2014年4月29日,“广州·清远”教育对口帮扶工作正式启动。广州、清远两地达成了“清远所需,广州所能”对口帮扶教育工作共识,多层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开创了“广清一体化”教育先行的良好局面。
清远市教育局局长张玉兰介绍,2014—2016年,清远市选派77名校长(园长)参加广州市校长(园长)卓越班,进行为期3个月培训;选送了10位名教师和50名学科教师到广州大学跟岗培训。全市共选派8000多名教师到广州参加培训或跟岗学习。
此外,清远还以“结对帮扶”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合作办学,提升清远教育综合水平。目前,两市有190所学校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涵盖了普通高中、中职、特殊教育、义务教育、幼儿园各个层次。
广清对口帮扶指挥部还投入500万元用于资助清远970名贫困大学新生入学。此外,清远还得到了广清对口帮扶指挥部支持资金3162万元,帮扶支持阳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艺术中心建设项目、凤翔小学“智慧校园”项目、市二中英语考场听说试室建设,新建连山民族小学等。
创新
以协议书形式确立帮扶项目
目前,清远市正在争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重点是提升教育的内涵,提升教育的软实力。张玉兰指出,除了我们自己努力提升,借助广州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帮扶,也是实现快速发展的一条途径。
张玉兰认为,新一轮帮扶工作有几个亮点和创新点:首先,以实现区域一体化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充分发挥广州辐射带动能力和清远的空间、资源优势,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全面加强两市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两市教育的协调发展。
其次,本次帮扶以协议书的形式,确立帮扶项目;以工作指南、考核机制推动工作。这次有9个实施项目,其内容涉及到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教学教研水平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校园文化等,都是有利于促进清远教育长远发展的项目。
第三,明确了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建立了结对学校工作考核指标,强化了“行政牵头,两地互动”,加强教育领域各层面、多领域的合作,推动广清两市的市、县(市、区)教育局及其局直属单位之间建立沟通合作机制,推动学校之间结对联动。
重点
建立教师培训基地 推进名校入清办学
为进一步做好广州市与清远市新一轮教育帮扶工作,全面加强两市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两市教育的协调发展,双方制定了广清教育帮扶工作指南。
本轮帮扶重点包括广州市教育督导部门及专家不定期到各县(市、区)指导清远“创现”、帮助清远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发挥广州校企合作有利平台,建立一批师生实训实践基地、推进广州与港澳地区结对学校向清远延伸,以及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推进名校入清办学等多方面。
其中,强师帮扶方面,充分利用广州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清远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清远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先进市工作步伐。
我
市拟于2017-2019年每年选派出示范学校10名校长、100名教师(含市、县两级)分批、分次前往广州具有办学特色及示范校进行挂职、跟岗培训。至2019年,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的学校管理人才和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广州市还将帮助和指导清远市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在优化配置,规范管理,办学活力,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方面给予支持,构建具有清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双方还将共建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广州向清远推荐企业,支持清远职业院校在广州企业建立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实践基地、产教深度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