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试点地带,全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吸引了许多外地单位前来取经的启明社区,现在负责全面工作的是一个27岁的年轻小伙?
2012年11月,邓永健入职启明社区,和许多大学生村官一样,从书记助理做起,打杂、跑腿、写材料,一年多即被选为副书记,今年5月,前任书记调任后,又开始负责启明社区全面工作。
同事赞他是“工作中的学霸”,而他谈起自己成长的秘诀,用了一句话:“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上任三月,成功化解美好居风波8月,美好居物业突然撤场了。
电梯出现故障,停运;小区卫生打扫和垃圾清理也停了下来;物业代缴水费,公共电缴费也是物业办理,这些都没有交接,到期了停水停电怎么办?物业费事关联的银行卡自动扣取,会不会物业撤场了还继续扣费?
一长串的焦虑忽然摆在了小区业主的面前。邓永健的神经也紧绷了起来:负责启明社区全面工作才3个月,便遇到了这样的群体性事件,而居委会工作人员都没有过处理此类事情的经历。
“怎么办?处理不到怎么办?我们当时都有些慌了。”居委会同事张友予回忆。
起初,他们企图找撤场的物业公司沟通,找到了派出所和住建局出面,但物业以股东无法聚齐商讨为由,没有给出答复。局面有些混乱,业主们比较焦虑,时间拖长了怕事态失控,怎么办?
27岁的“大学生村官”邓永健,一下子显示出超过自己年龄的成熟来:
每栋楼选一个楼长,筹集资金,请了一个人清理小区卫生;由居委会出面,与自来水公司商议,先不要停水;与物业开户银行协商,出具证明,暂停物业费扣款;与电力公司沟通,恢复公共区域用电……
最波折的是电梯。电梯没交维护费,已经故障停运了,居委会出面联系的电梯公司也担心以后电梯没有定期护养,安全得不到保障,不愿意出面维修。高层业主也只能爬楼梯,十分不便,对老人更是项严峻的挑战。
怎么办?邓永健凭着不怕麻烦的劲头,多次居中协调,最终,电梯公司答应,他们出具了一份最后一次义务维修声明,电梯恢复运行,小区业主也承诺此后万一出现问题责任自负。
当盘根错节的问题一个个剥开,问题的解决似乎并没有想象的艰难。
与此同时,美好居还开始了成立业主委员会的进程。白天很多业主都要上班,居委会只能晚上让业主们聚在小区楼下,向他们讲解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流程。美好居当时的情况紧急而特殊,许多问题居委会工作人员都有些不清楚。于是,他认真地记下业主们的各种问题,在网上查资料,找相关部门咨询,再将答案反馈给业主。
终于,在一个星期的加班加点之后,事情开始步入正轨:业主委员会成立,9月初,新的物业进场,美好居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
42个小区,心里有本账
一场美好居风波的完满解决,让大家彻底信服了这位27岁的“掌舵者”的能力。
“邓主任这点特别让我佩服,遇到困难一点也不打退堂鼓,他上网查资料,向上级部门咨询,而且学习能力超级强,没接触过的也能很快上手,一步步就把事情解决了。”张友予感慨,邓永健是“工作上的学霸”。
启明社区的42个小区,哪个楼盘在哪里、物管的位置、负责人是谁、小区主要活动的开展等情况,在邓永健心里都有本账,这是他在过去近两年的工作中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2012年11月,按照大学生村官入职户口所在地的政策,他来到了启明社区,和众多大学生村官的履历一样,从书记助理开始,各方面工作都要接触,写材料、跑腿、上传下达等,其中之一就是跟着居委会的老同事到处帮居民调解邻里纠纷、加强公共环境卫生和治安管理、帮他们维权等,对这项任务,邓永健十分上心,经常和同事在外面到处巡查。
就是在这之中,他渐渐和社区居民培养了一种街坊邻里的亲近感。
“我们很熟啦,前几天邓主任还去过我们家!”一位老伯亲昵地拍拍邓永健的肩膀,向人介绍起来,有种自己子孙出息了得自豪和欣悦。
邓永健经常会组织社区的志愿者到小区开展一些活动,义剪、义诊、义演,慰问老党员,帮老人打扫卫生等,今年中秋的时候,还联合汇江花园组织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游园灯会。而对于社区居民反映到他面前的问题,也总用心地记下来,尽快答复,不能解决的,也会帮他们反映到有关部门。
“关键是要能给居民办成事,能干事,他们自然就信你了。”邓永健说起。
入职一年多的时候,邓永健结束了“打杂”的日子,被选为启明社区副书记,今年5月,在前任书记调任后,洲心街办又决定让他负责启明社区全面工作。
“把心放到跟你说话的人身上。”他如此解释自己成功的关键,是换位思考,也是认真倾听,努力学习。“很多情况我都没想到那么周全,还是他们给的灵感。反映问题的人的话一定要认真听,因为这是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也是他们最了解。”
琐事也是种基层工作经验
其实,和许多的大学生村官一样,邓永健也经历了那个群体的茫然、疑虑,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2013年初,邓永健刚到启明社区工作不久,锦绣花园一处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导致了地下管道破损,污水渗出来,把路面弄得很脏,施工方一直不肯出来跟业主谈,无奈之下,他们找到社区居委会。
邓永健和另一同事爽快地去了。不承想第一次遭遇了闭门羹。工地的门锁着,敲了老久都没人应答,门开了,里面只见到一个帮忙看场子的工人,维修的事做不了主,还反问他俩,“你们居委会是不是什么都管,比国家领导管得还宽?”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邓永健感觉自己很委屈,但是没办法,事情没解决,他们还是要接着去。第二次,工地的负责人出现了,很爽快地答应“马上就处理”,邓永健和同事舒了口气,不想他们只是口头敷衍,等了几天也不见行动。最后,居委会只能找到住建局,和他们一起去和工地协商,总算是让对方拿出了诚意。
“那时候心中有些不爽,有些生气,感觉自己理解不了这种人。”邓永健回忆工作之初的那些挫败。
然而更大的焦虑是: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最初的职位是书记助理,上面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写材料、跑腿打杂、打扫卫生、上传下达等,事情很琐碎,又没有告知他主要的培养方向。怀揣着“在基层发挥空间比较大,能做成点事”的想法的邓永健,一下子迷茫了。
幸运的是,迷茫过,迷茫着,邓永健却没有放弃勤奋和努力。他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每次看到书记处理事情,就把处理过程详细记下来,时不时拿出来自己看看,“渐渐地我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很快,邓永健脱颖而出,当他开始负责启明社区全面工作,得心应手地处理着各种状况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前任领导教给他的那句话:“所有这些琐事也是种基层工作经验。”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邓永健如此总结自己坚持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拟为社区建微信公众平台
最初选择成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在基层工作的家人的影响,做了近两年“村官”,邓永健感觉渐臻佳境:基层给自己发挥的空间很大,一些想法能够实现。
邓永健正在筹备着给启明社区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打算开设四大栏目———办事指南、新闻资讯、会议活动召集、集思广益,平台里会推送一些跟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社区居民、物管、企业、商户等也将分别分组,有针对性的发送服务信息。“这样,各种服务指南可以及时有效地传达;活动或会议召集人手的时候不用一个个电话通知;方便外地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社区居民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可以直接在线上跟我们反映;还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和参与社区活动。”邓永健说起。
对于大学生村官遭遇的种种困境,他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摆正心态:“在基层干工作不是搞科研,要的不是很高的文化水平,关键是要有心去做!”
27岁就开始独当一面,成为“大学生村官”中的佼佼者,似乎永远带着超出同龄人的沉稳,然而这样的邓永健,私底下其实与许多年轻人并没什么不同:晚饭后喜欢踩着单车到江滨公园遛一圈,周末的时候也会跟几个好友唱K到半夜,平时,一周最少也要打上两三场篮球,兴致来了还要跟同事在羽毛球场上挥几拍……
“其实我是运动型的!”对话的末尾,邓永健忽然一本正经地强调,脸上带着曾经校篮球队少年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