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陈晓懿站在她位于阳山七拱镇黄竹村270多亩的果园内,捻起一棵砂糖桔树的枝叶,查看果实的生长情况。还有一个月就到了砂糖桔的收成时节,她在上周开设的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上得知,过去坐等客户上门采摘收购的单调销售渠道,从今年开始或将得到改变。她一边计算果实的采摘时间,一边盘算该如何通过“电商”渠道让砂糖桔更好销售。
本月18至19日,阳山县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第一期创业培训班开班,前期有110名村民报名,由于名额有限,组办方仅挑选54名学员,大多是农业大户,将通过先后6次培训,掌握电商销售的基本内容。近期阳山还将组织有电商经验的创业青年进行培训,成立“精英班”试水电商销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返点”成学员关注热点
“电商”一词,近期成了阳山农业大户群体中交谈的高频词汇。自此前传出清远将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后,坐拥270多亩果园的农业大户陈晓懿便对“电商”一词留上心眼。17日,陈晓懿收到来自团县委的通知,邀请她参加阳山县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第一期创业培训班。
在两天的时间内,阿里巴巴导师从个体经历、现时电商形势等多方面进行讲解,将网络商户运营的新知识、新技能向学员传输,帮助他们树立基本的电子商务观念,认识如何综合利用网络优势,发展具有财富机遇的电子商务企业。
“第一批学员主要是阳山本地的农业大户,以前没有什么电商经验,先做一个基础知识的普及。”阳山团委书记陈金海称,今后该批学员还将进行5次左右的培训。培训班的开设,是在落实阳山县对接阿里巴巴农业电商工作的同时,拓展电子商务及相关配套服务在阳山农村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深度,培育一批农村青年通过电子商务创业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课堂上提到了‘返点’,东西卖出去了,阿里巴巴还要给我钱。”陈晓懿称,在过去传统销售渠道中,未曾接触有“返点”的方式。培训班上介绍,通过阿里巴巴平台销售的产品通常能得到2%以上的返点,让陈晓懿认为有利可图,与其他学员交流时,对这一产生利润的模式都感到新奇。
“预定采摘”有望破农产品传统销售困局
阳山县在两年前提出打造“珠港澳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发展战略,为阳山农产品拓展了珠港澳市场空间。但农村信息服务相对滞后,经常产销脱节的困局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对于信息畅通,陈晓懿坦称作为农业大户,在此方面尚不存在太大难题。“生意做开了,其实客户群体都较为稳定,但这个模式对散户来说很重要。”陈晓懿称,在黄竹村的种植户以散户为主,平时没有注重销售渠道,往年到了收成时节,常找不到前来购买的客户,有时只能让她帮忙销售。陈晓懿认为,阳山大力发展电商后,将可通过网络吸引前来购买的客户,解决部分农户“销售难”的困局。
利润、销售模式的改变让农户们感到新奇,而通过电商能够达到“预订采摘”的销售模式,则令陈晓懿真正对电商的到来充满期待。
“一般要等客户上门挑选,并且确定送货时间才能摘,但有些时候碰上下雨,果实容易烂。”陈晓懿以砂糖桔为例称,在往年砂糖桔销售的过程中,常因天气变化不定,在采摘时间上受到限制。砂糖桔的采摘期近一个月,但却要客户上门才确定送货。此两环节产生的时间差,往往造成果实的损失。在培训班中,她得知阿里巴巴将通过网上查看及村级服务站等方式,让客户们通过互联网络了解农产品情况,并确定送货时间。这一模式省去客户上门挑选的环节,让农产品的采摘时间更加灵活。
此外,陈晓懿得知县委、县政府很重视县———村级物流服务体系及农户的小额农产品的收集、检测、打包、配送难的问题,专门指定县供销社与阿里巴巴阳山运营中心探索,解决上述系列的问题,成立了新供销农产品配送公司及新供销县———镇物流体系,收发货可当天直接到达村委会一级,让她感到省心,尤其是近年来因农产品转型改种的鹰嘴桃,外皮较为薄嫩,对物流包装有较高要求,今后将不用在运输环节有太多担忧。
多项改革使阳山具备良好电商基础
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首期顺利开班,而第二期重点针对有过电商经验的“精英班”也将在近期进行。面对电商这一或将改变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平台和载体,陈晓懿称了解还过于浅显,今后将积极参加当地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并学习相关网络知识,以应对阳山农产品“电商时代”的到来。县供销社作为阿里巴巴阳山农业项目村级服务站和农产品流通配送服务体系及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工作的重要参与部门,其主任陈伟坚对于电商时代的到来同样充满期待,并认为阳山在过去几年进行的多项改革,已具备较为良好的电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