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绿色生态”“美丽乡村”……一个个关键词,勾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步的思想坐标。现如今,这些美好的愿景都在阳山县杜步镇得到了有力的见证。
自从县部署“三化”工程建设工作任务以来,杜步镇立足实际,创新方式,紧紧围绕“建设粤北山水宜居名城”的目标定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为中心点,以城镇门户节点形象改造、省道260线杜步段道路景观绿化提升和一河两岸景观风貌、圩镇镇容镇貌整治为切入点,通过筹资筹劳的方式,先后投入“三化”工程建设资金多达119.5万元,着力把杜步镇打造建设成结合乡村观光旅游、人文旅游、农耕体验、历史文化、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具有岭南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
美化绿化大行动塑造新形象
清连高速公路杜步出入口是进入杜步镇的门户节点,门面好坏给人先入为主的第一眼就留下印象。为此,杜步镇广泛发动党员志愿者、村干部群众等群体对高速公路杜步入口至省道S260线杜步辖区路段公路两旁的垃圾池、生活垃圾和土渣杂草进行清理,坚持做到每天清理一次,每周大清理一次,目前共拆除公路沿线垃圾池6个,重新合理设置垃圾池安置点,共清理暴露垃圾、淤泥杂草500余吨。同时,还购置小型分类垃圾桶300多个摆放在圩镇主要街道商铺门户前,方便统一清除生活垃圾,干净、整洁的圩镇环境有了显著的转变。
城乡道路绿化也是杜步镇政府为百姓办的一件大实事。该镇积极推进圩镇绿化提升,开展春季植树增绿,在清连高速公路杜步出入口节点处种植宫粉紫荆树200棵;门户节点闲置点和府前路花基种植长春花5000多株;在县道403线补种双荚槐2000株;对东江、元江村小组周边环境进行美化,除杂草清乱枝,运石渣铲废土。对杜步村委会小公园现有的树木进行修剪,清除杂草杂灌,确保种一块地、活一片绿、成一处景,
并重新安放石台、石凳并摆上花盆,全面提
升公园整体形象,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亮化工程照亮民心群众拍手称赞
圩镇道路上的路灯由于老化、维修跟不上及乡村公路亮化布局不合理等原因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给群众出行及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为解决这一民生问题,杜步镇政府从实际出发开展“三化”工程建设,决定对圩镇照明系统进行维护安装改造,进行美化亮化工程。
杜步镇对S260线圩镇街道路段损坏的76盏市政路灯路灯进行维护更新,全部恢复亮灯;在县道403线旱坑至湟川路段新添置安装路灯79盏;在S260线沙坑路段安装路灯26盏;高速公路杜步出入口到杜步中心小学路段安装路灯90盏,目前正在全力紧张施工中,已安装40盏。记者沿着高速公路出入口来到圩镇街道集市上,只见一路上规划一致的市政路灯把沿路的每个角落照得亮堂堂的。“以前乡村公路上的路灯少、暗,晚上到圩镇街上的人很少,现在圩镇安上了漂亮的路灯,出来散步的人也多起来了。”正在街上散步的黄叔直夸“亮化工程”好。他说,他住在这条街已有10多年,以前晚上天一黑,街上行人就很少了,如今装上路灯后,村民晚饭后出门散步的多了,有时候还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在路灯下乘凉聊天,而政府门前的文化长廊和杜步村委会小公园,也是群众聚集的好去处。“原本静悄悄、黑麻麻的圩镇现在变得又亮又美,大家都走出家门,聊天散步感觉舒服多了。”
如今,亮堂堂的灯光妆点扮亮了城乡,
农民群众“出行难、夜路黑”的问题得到初步
解决,下一步该镇将重点打造圩镇至元江村小组亮化工程路灯建设,力争实现全镇主要道路“亮化”全覆盖,为城乡道路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三化”科学规划美化主题突出
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粤北山水宜居名城”的目标定位,杜步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建设生态优美、个性鲜明的特色小城镇为目标,以城镇门户节点形象改造、省道260线杜步段道路景观绿化提升和一河两岸景观风貌、圩镇镇容镇貌整治为切入点,以规模化整治为抓手,开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新模式。
“原来脏乱差环境变好了,村子也亮丽起来了。”村民陈婶高兴地说。记者走进清连高速公路杜步入口公路旁的深坑村,只见村庄正在进行穿衣戴帽改造工程,一幢幢楼房外墙粉刷一新,橙红色的琉璃瓦顶装扮下很是亮眼。村干部告诉记者对深坑村准备对10栋可视楼房屋顶进行“戴帽”改造,粉白美化外墙,目前已完成了6栋,其他的正在紧张施工中。同时圩镇定期开展“六乱”整治,对府前路两旁围墙进行加固、粉白、翻新,并粘上宣传壁画,建成了100多米长的文化长廊,扩宽“两学一做”“三创”宣传阵地。而杜步镇的东江村、元江村更是阳山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程示范村,参天古树、龙潭村落、村史民俗、田园风光是广东名村的名片,为擦亮这张名片,杜步镇结合“三化”工程建设抓紧规划做好相关配套设施,不久升级改造后的村庄将给人们带来面貌焕然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