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许,起床洗漱。4点40分许,带上扫把、垃圾铲、钢铲等工具,驾驶电动车从公司出发,到岗工作路段,清扫,装运垃圾。7点多,蹲在路边简单吃过早餐后,继续在工作路段清扫垃圾和巡查……这是清新区隧成建业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环卫工殷国然每天上班的“时间表”。
1
“环卫工作别人不愿干,我愿干”
今年57岁的殷国然是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人。2004年,他从河南老家到广东打工,受聘于广州隧成建业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环卫工,从事道路清扫保洁作业。从此,带着扫把、垃圾铲,驾驶电动车清运垃圾,成为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2015年,他又被公司派到清新区隧成建业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清新中心城区环卫工作。
殷国然刚从事环卫工作时,每天穿着环卫工服,拿起扫帚在大街上清扫垃圾,总是红着脸,把工作帽沿压得很低,低着头默默地作业,担心遇到熟人,感觉拉不下面子。考虑到殷国然年近六旬,担心其身体吃不消,亲朋好友也不赞同,他妻子曾劝说:“这么大年纪了,干什么不好,偏去扫大街”。
刚开始从事环卫工工作,比起“拉不下面子”“家人不赞同”,更大的挑战来自在平时的工作中的艰辛和个别市民的“不理解”、“不支持”。殷国然记得有一次他在清扫作业,有市民把生活垃圾倒在已清扫干净的街道上,他上前好言相劝,不要乱倒垃圾、污染环境卫生,却得不到该市民的理解,甚至叫嚣“就是要丢,关你什么事”。气得殷国然默默忍受着,却不曾骂还口,含着眼泪将再次清扫一遍,直至地面洁净如初。
有一次,殷国然清扫完街道后满头大汗,瘫坐在地上,一名路人见状走到他面前对他竖起大拇指:“师傅,你真是城市的美容师。”“想到掏粪工人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看着清扫过后的街道干干净净,听到市民认可的话语,那一刻感到很自豪,坚定了做下去的信心,”殷国然坦言,环卫工作虽然脏苦累,却与市民人居环境、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只是分工不同,每个职业都要有人做,都要用心做”。
就这样,殷国然每天面对呛人的灰尘、臭气熏天的气味,面对个别市民的“不支持”,甚至叫骂声,他没有退缩,没有气馁,从起初的“拉不下面子”做环卫工,到以环卫工为荣,任劳任怨地工作在环卫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环卫工作别人瞧不起,我瞧得起;有人不愿干,我愿干;别人不爱,我爱!”他说道。
2
曾在10多天中清除3吨垃圾
2015年,殷国然被公司派到清新公司,任清新城区东片区班组组长。东片区班组30多名环卫工负责的区域为中心城区最主要的干道、最繁华街段,包括清和大道、中山路、明霞路、玄真路、滨江路、笔架路、环城路等多条主干道和数十条背街内巷,每天清扫道路面积2000平方米,还负责果皮箱清洗及沿线临街乱张贴城市“牛皮癣”清除工作。
除了日常清装运垃圾,殷国然还要负责巡查其他30多名同事的包干路段,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为此,他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5点多第一个到岗,傍晚最后一个离岗,坚持全天巡回检查落水窗是否被污物堵塞、果皮箱是否清洁、临街门店是否乱倒垃圾污水。一天作业下来,经常使他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脚痛。在去年年底,开展创卫整治行动期间,他平均每天工作近十多个小时,实在太困了就靠在行道树下稍稍打一下盹儿。在短短10多天时间里,共清除垃圾污物近3吨。
殷国然只身一人在清新工作,除了每年中秋、过年回老家探望亲人,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公司几乎成了他的家,工作成了他的全部。有些街道保洁面积大,垃圾量多,即使已经下班回家,他也从不跟公司讲条件,讲报酬,加班加点与班组人员共同保质、保量的完成垃圾清运任务。有一次,他的电动垃圾三轮车出了问题,在修理的过程中,不小心弄伤了腿。但他没有因此停止工作,只是到附近的小诊所进行简单的包扎,车修好后又开出去拉垃圾,忍痛继续工作。
3
练就清扫基本功:扫、捡、铲,大小垃圾不残留
虽然年近6旬,从事环卫工作也有10多年时间,殷国然却从不在同事面前“摆资格”,反而更虚心向老同事请教、学习,特别是有关请扫保洁作业技巧,回家还利用休息时间,苦练“叉头扫把”捆扎技术,扫把永久了,扫帚枝条疏散开,他则向同事请教,用绳子将枝条捆扎好,以使清扫工具耐用,为单位节约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道路清扫保洁质量。
多年来,殷国然还练就了一套清扫作业又快又好的基本功,遇到有车辆停靠在路边,他总是弯下腰一点一点地把车下的垃圾扫出来,不留清扫灰痕。清扫到道路两侧雨水口时,放慢速度仔细扫,若雨水口被堵塞积污,还用手把雨水口缝隙中杂物清除掉。“如果是大面积的像落叶等垃圾,采取大扫帚快速扫的方法,暗藏在卫生死角的烟头等碎屑垃圾,则采取人工捡的方法,而像香口胶、城市‘牛皮癣’类,则需要用钢铲一铲一铲的仔细铲除。”
来清新2年多,殷国然用自己的辛勤换来清新这座城市的美丽容颜,他也逐渐融入到这座城市中。在殷国然记得,他刚来清新的时候,有些市民为了贪图方便,会随意在店铺门口丢弃垃圾,甚至距离垃圾屋不到5米远,也不愿意多走几步伸手丢进垃圾桶,而是远远地“抛到”垃圾屋盖子上。“现在这种现象少了,像我负责的路段原来每天要运8车垃圾,如今减少到一半的量。”“除了城市变得干净,美丽,体会最深的是这座城市市民的变化,尤其是大家对环卫工的关爱,”殷国然说,他和同事在日常作业中,常常会遇到好心的市民,或给他们送早餐,或请他们进店铺喝水歇息。去年年底,清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联合中心城区的100家商家,在全城商铺设立100个爱心歇脚点,为环卫工人提供方便。“这些举动,都让我们感到清新这座城市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