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013-09-05 19:32:34 来源:清远日报社

日前,清远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全部完成,形成的规划文本、说明、图件和数据库等已通过公示、专家评审,待省、市审查批准后,即将发布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获得了很大成就。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目前农村普遍面临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下以及发展方式粗放以致农地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土地整治规划正是针对这些情况,以土地整理、利用低效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引导、聚合各类涉农资金,推动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整治并不是简单的土地整理,而是在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以及提升土地产能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清远是一个农业地区,农业比重大,而且农业的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土地整治对于清远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实际上,在以往的土地整治中,清远已有一定的经验与收获。在2006年起,清远市设立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基本农田示范区共9个,涉及整治的基本农田面积69557亩,投入财政资金1.54亿元。当时,清远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通过对项目区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项目区不仅新增粮食产量2110.3吨,新增总产值2400万元,农民收入总额亦增加1400万元,地价则因生产与灌溉环境的改善而翻了一番。
  当然,土地整治的目的并不只是在于提升农业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本质上是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本次的土地整治措施中,清远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地分区整治,不搞“一刀切”,在农业与工业聚集的中部地区,重点在于整治旧厂房等低效、闲置的存量建设用地,以实行工业园区化;而在相对落后、中低产田零星分布的北部山区,则走统一规划、集约经营、专业承包、规模发展的路子提升农业水平,并结合少数民族村庄的特色推进特色民族村庄建设。
  这样的分区整治不仅可以重新分配及拓展可用土地,亦可以令不同区域的特色得到最大化发挥,与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促使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向其他产业转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人的城镇化;而整治出来的土地留在本地进行统筹规划,可以在充分吸收公众意见的情况下实现土地流转,以承包、出租或入股等方式使农民获得地租收入,亦可进行合理规划发展当地产业。正如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所表示,要在完成各项土地整治任务的基础上,以建设“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全面统筹安排各项土地整治,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土地整治,尤其是以分区整治的思路进行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仅可令建设用地规模不足得以缓解,亦有助于农民收入的提升及促进城镇化发展,对于农业水平的提升、农民的生活的改善以及清远的城乡统筹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