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全力建设“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示范区见闻

2019-10-13 00:26:40 来源:清远日报

    秋的韵味无处不在,秋的美丽随处可见。走进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农家院落干净整洁,白墙青瓦岭南风,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宽敞平坦的道路蜿蜒曲折,沿线景观风貌大变样,鹅卵石垒砌的路基中,一串串黄槐树花缀满树枝。
  置身其中,青山绿水环抱,蓝天白云笼罩,整个村庄安静祥和,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希望的田野,积蓄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今年来,阳山县大崀镇在松林村全力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示范区,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阔步前进,“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为原则,创出一条“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全”的农村发展新路子,
  目前,松林村已由阳山乡村振兴镇级示范区升级为县级示范区,为全县首个得到破格升级的示范区建设单位,成为阳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之一。
  1、现代农业土生金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又是一年无花果熟。松林村东风村小组无花果基地里,农民每天采摘成熟的无花果,丰收的前景让他们笑逐颜开。
  “农业强,才能农民富、农村美。把产业做大了,效益提高了,乡村振兴就有了经济基础。”大崀镇党委书记谢骏岭说。
  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松林村在传统种植业上没有优势。大崀牢牢抓好产业兴旺这个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粤崀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份成立。公司负责人伍红花在松林村租赁了300亩土地种植无花果,该公司先后投入580万元就地建成农产品加工厂,为当地笋干、菜干、无花果干、姜粉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并通过电商、实体经营线上线下销售。
  “公司还聘请了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工作,每个月为他们发放2000多元工资。”伍红花介绍,公司优先聘用村里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让他们有稳定的增收产业。
  松林村土地整治整合全村覆盖,完成土地整治整合1150亩,流转土地960亩,在实现土地整治整合后,发展枸杞、无花果、三华李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将原来种玉米的土地连片改种茄子、蔬菜250亩,枸杞130亩、无花果500亩、三华李300亩,并建好田头冷库,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探索发展多种经营。
  除了无花果种植外,松林村还引入了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茄子、航天玉米和枸杞等,充分发挥整治整合后的土地效益,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松林村支书黄火炎开心地介绍:“我们村2000多人,去年,各位承包土地的老板为村民们开出的工资达到了100多万元,今年还将翻上一番。这都是村民们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收益。”
  松林村还在山窝驼种植了200亩四季花卉,打造山窝驼农庄花海世界,发展特色悠闲观光农业产业。同时,不断完善美丽田园、无花果基地、三华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渔痴渔醉悠闲垂钓体验园,推进休闲观光体验式现代农业,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
  “我们还成立了乡愁竹木艺品合作社,利用本土资源进行竹木艺品制作。”黄火炎介绍,该村还将打造成为传统工艺特色村,为实现产业兴旺再添助力。  
  2、青山绿水入画屏 让农村成为幸福美丽家园
  走进松林村,白墙青瓦岭南风,置身其中,青山绿水环抱,蓝天白云笼罩,整个村庄安静而祥和,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过去,我们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禽畜乱跑、乱搭乱建等现象十分严重。”黄火炎介绍。
  松林村的变化是阳山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阳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打造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美丽乡村。
  松林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民理事会作用,压实责任,建立“路长制”,落实“河长制”和保洁制度,对道路进行日常维护,及时清理河道,收集、清运生活垃圾,积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逐步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
  松林村大力开展了“三清三拆三整治”,拆除危旧泥砖房294间共约6012平方米,复垦耕地1036平方米,用作绿化、公益事业1920平方米,新建了充满乡村淳朴气息的竹篱笆围墙约1650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今年来,该村还配备安装了8组广播喇叭,宣传范围覆盖了所有村民小组,把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第一时间传递到千家万户,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党的声音”。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相关部门仍然可以通过应急广播进行应急动员和工作部署,把受灾消息或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传递给人民群众,切实打造村级政策宣传阵地、平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农村科普阵地,让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提高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
  为深入开展乡村治理,松林村大力开展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推动乡村全面进步、全面升级。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善美人家创建、文明村建设、平安村庄创建相结合,形成合力,统筹推进。目前,全村7条自然村,已有6条通过清远市美丽乡村验收,1条待验收。结合全县统一部署,松林村还对东风、马安山、水圳头等美丽乡村进行升级建设,精心规划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同时,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结合“画动镇村”活动,利用村主要公路沿线民居墙体、村庄文体广场等,绘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主法制等内容的墙画1000多平方米,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有多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善行义举榜、村规民约宣传栏等公益专栏,并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实现文明创建宣传和法制教育全覆盖,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大榕树下的小讲堂”“道德讲堂”、农家书屋及驻村法律顾问的作用,让村民在创建过程中学习并自觉践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文明村庄建设呈现新风貌。
  河流是乡村的灵秀所在。松林村目前已建砌石护岸2公里,打造亲水环境,在东风河边新建了800米村中绿道,安装特色木制护栏350米,打造休闲骑行环境。
  可以预见,经过持续治理,河畅水清、花繁林绿、满天繁星的美丽田园,将加速实现乡村价值重塑和功能回归。
  3、幸福生活看得见 农民家门口增收致富
  大崀镇历史悠久,境内的松林村更拥有一条源自明清时期的盐铁古道。近年来,依托村中资源,松林村着力开发了一段长约8公里的明清盐铁古道,并举办了两场徒步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到大崀访古追远,感受明清盐铁古道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松林村还大力推进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实施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候车亭改造、人行道建设、外立面及坡立面改造、特色庭院围墙、巷道硬化、村标建设、休闲广场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梳理区域文旅资源,挖掘文化内涵,集聚旅游产业要素,因地制宜建设精品旅游线路,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相互作用,形成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此外,松林村还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欧屋、东风、坑口、新屋围村,4个村级经济社共整治整合了230亩耕地实现一户一地耕作后探索“三变”改革,农户以旱地每亩每年400元、水田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折算入股到粤崀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享受股份分红,盘活了农村土地要素。
  公司负责人伍红花说,除每户可获得每亩每年400元固定分红外,还可根据公司盈利情况每年领取收益分红,其中农户分红比例为纯利润的10%,村经济联社、村经济社集体分红比例分别为纯利润的5%。贫困户则以互助金入股公司,每户每年保底分红400元。另外,入股的农户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优先参与无花果管护和采摘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增收。
  “去年,我们村22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他们或工厂就业,或从事村庄清洁,或从事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脱贫,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万。”黄火炎说。
  “三变”改革,既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了农民增收,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增收步伐,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农村改革的红利。
  4、基层党建强动能 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之举。
  乡村振兴,党建是核心,治理是基石。“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引领,路径在整合。”基于这样的判断,阳山县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移,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等方面狠下功夫。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也是重要标志。
  近年来,松林村广泛开展“善美人家”“最美家庭”“平安村”“文明村”等各类群众性创建评选活动,共评出“善美人家”5户,“平安村”12条,“文明村”6条。并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庭教育大讲堂、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家居整理、唱支村歌给党听·第四届村歌嘹亮暨八一建军节双拥文艺晚会等活动,结合“大榕树下的小讲堂”“文明实践中心”等不断深化文明淳化教育,加强家教家风建设,倡导村民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润物无声地浸入村民的生活点滴之中,让“守法、知礼、亲善”行为准则深入人心。
  “以前村里环境没有那么好,现在干净整洁了很多,到处都是‘守法、知礼、亲善’的宣传栏,大喇叭天天都在播放,很多政策我们现在都能知道了”,村民李金亮说道。松林村已创建为“善美人家”“星级文明户”的村民,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其他村民共建善美,以家庭影响村庄,不断提升村民个人素质,让松林村不仅“外在”变了样,“内在”也脱胎换骨,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的深入推进,松林村山更青水更绿了,树上的鸟多了,流经全村的庙公坑河里的鱼虾回来了;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的加快推进,乡愁味日益浓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家次数多了,来采摘游玩、探亲访友的客人多了;土地整治整合后,“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机可耕”的现代美丽田园一派欣欣向荣;无花果、三华李、番薯干、枸杞、粟子南瓜、甜玉米等美味农品,令游客“食过返寻味”;“守法、知礼、亲善”的善美人家无不令人感受到乡里人的淳朴。
  松林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正以“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全”的特色大步迈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