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新闻报道

“温暖包”温暖了阳山176名孤儿

2015-02-11 09:50:15 来源:清远日报

         这个寒冬,阳山的176名事实孤儿不寒冷。2月8日,当志愿者帮桂花和梅芳两姐妹换上新衣服和围巾时,姐妹俩开心地笑了……
  杜步镇薛家村的桂花和梅芳两姐妹是事实孤儿,多年前,患有精神病的母亲离家走失,剩下常年疾病缠身的父亲相依为命,雪上加霜的是,去年9月份,爸爸又因癌症晚期离开了人世,两姐妹只能投靠大姑。春节来临之际,共青团阳山县委、县妇联、县志愿者协会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了全县176名事实孤儿,为每一位事实孤儿送上了“温暖包”:一件棉衣、一条围巾、一顶帽子、一双手套、一瓶护手霜、一支唇膏,以及装有糖果、饼干、朱古力的礼品包,6年级以上的学生还有三本励志书籍。
  176名事实孤儿拿到“温暖包”
  去年年底,共青团阳山县委、县妇联、县志愿者协会把目光投向了事实孤儿,共同发起春节“暖冬而行,关爱事实孤儿“,呼吁每人捐出200元,为事实孤儿赠送“温暖包”。这176名事实孤儿,是阳山县志愿者历时一个多月,在全县13个乡镇中翻山越岭、入户探访而摸排出来的。事实孤儿即指儿童的父母并非双亡,或单亲或只是离异,双方或一方仍然在世,但对孩子缺乏关爱,由于政策所限,事实孤儿至今未被纳入福利保障政策范围。
  2月8日,随着130名志愿者、30台爱心车、26个爱心小组带上拳拳爱心、满含爱意的“温暖包”出发,阳山县事实孤儿“暖冬之行”关爱服务活动正式启动。“你们有没有带书来啊?”看到志愿者们带来的温暖包时,这是13岁的小莹莹问的第一句话。小莹莹小时候,爸爸去世,其患精神病的妈妈失踪,孤苦无依的她一直跟随大伯生活。读六年级的她很爱学习,但家里没人能辅导她,也没有课外书,“学习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同学们在一起我就觉得快乐。”不久前,阳山县志愿者协会开始在村子里建起了志愿者书屋,周六对孩子们开放,志愿者辅导孩子们阅读、解答作业问题等。
  “谢谢你们帮助他们一家子”
  杜步镇旱坑村会众村小组的张秋丽、张海燕、张海玲三姐妹。她们的家是一栋一层没装修的水泥房,屋子到处堆放着孩子们的衣物,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仅有一台电脑显示器大小的老式电视机。三姐妹的父亲5年前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如今三姐妹与86岁高龄的爷爷相依为命,也没有收入来源,全靠每月2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他们太可怜了,四五年前她们长期生病的爸爸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才建下这房子的,到死的时候还没完全建好,这些年还是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装上水电和门窗的,不然都没法住。”邻居李大嫂告诉记者,孩子父亲死后她们的妈妈就外出打工了,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寄些钱回来做生活费,不久后改嫁了就也没回来,生活费也很少给,“谢谢你们帮助他们一家子。”
  爱心人士捐出善款54763元
  阳山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李可乐说,自从“温暖包“认捐倡议书发出以来,迅速得到了不少爱心人士的积极捐款。每一次的下乡踩点核实情况的微信实况播报,更多爱心人士更是积极参与。截至至2月8日,协会共收到温暖包善款54763元,此次活动后还有1万多元的剩余,这些将作为后续关注事实孤儿的费用。他告诉记者,阳山志愿者协会将今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事实孤儿和留守儿童上,除了定期家访送物资活动,志愿者还将着重关注孩子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在更多的山村中设立志愿者书屋,通过志愿者到村进书屋的值守,帮助留守儿童解惑。
  “据我们的初步调查,全县的事实孤儿还远远不止这么多。”李可乐说,相较于正常家庭的儿童,事实孤儿的心灵往往十分脆弱,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爱心,因此,希望有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把“爱心助孤”的覆盖范围变得更大、更广、更全面,让更多的孤儿和事实孤儿得以健康成长,“因为有大家的爱心,这个冬天将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冬天。”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