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库 > 英德市库 > 典型人物

许万红:河头村致富带头人

2021-06-21 16:20:15 来源:石牯塘镇扶贫办

  许万红,男,河头村人,196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近年来,积极响应家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召唤,在省委办公厅和河头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英德市万仔桑蚕合作社,建起了现代化的桑芽菜加工工厂,与村民签订购销合同,带动河头村及周边村村民种植桑芽菜近2000亩,自主品牌“英西峰林桑芽菜”远销省内外。桑芽菜种植加工产业也成为省委办公厅在河头村重点帮扶发展的三大扶贫产业之一,目前年均产出桑芽菜360多万斤,为村民创造流动和固定就业岗位近300个,年销售收入逾2000万元,每年可为村民直接增收超过1000万元,可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7万元。

南方电网广东清远英德供电局工作人员到桑叶地里检查供电线路,为用户送上贴心服务,确保用户正常用电。图为万仔蚕桑合作社负责人许万红正在采摘桑叶。(杨传蔚 摄)

  勤于思考,致富奔康有办法

  青年时期的许万红,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与千百万热血涌动的农村青年一样,怀揣着改变家庭贫穷现状的梦想苦苦求索。恰逢上世纪80年代初期,英德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推广种桑养蚕产业,他将村民丢荒的土地平整后用于种桑养蚕,从最初承包3亩地开始,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几年之内就小有斩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养能手,也成为了当时非常时髦的“万元户”。随后的几十年里,一批批同期起步的种养大户因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坚守,但他却始终初心不改,稳步扩展着自己的事业版图。

  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他又敏锐地感觉到扩大发展农业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又轻车熟路地捕捉到了种植加工生产桑芽菜的商机。2018年,他筹措资金100万元建设万仔桑芽菜加工厂,在省委办公厅的帮扶下建起了现代化的冷库,指导村里的种植大户承包丢荒地用于桑芽菜种植,联动解决了近300村民的就业问题。

  居安思危,防范风险有举措

  中年时期的许万红,经过几十年打拼,几经起起落落,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年少轻狂,举手投足之间展现着成熟稳重和自信坚定。

  目前,许万红的自主品牌“英西峰林桑芽菜”广受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认为,在自己还是一个个体户的时候,“船小好掉头”,一旦遇到市场的风吹草动,随时可以干点儿别的,但发展到现在带领大家一起干的阶段,防范和管控危机就成为他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为此,他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一是狠抓产品质量,每一关都亲自把关;二是始终头脑清醒,决不盲目扩大生产,始终做到稳步增产;三是努力推广自主品牌,确保市场竞争力;四是狠抓生产管理,努力控制生产成本;五是积极开拓新的品种,不断丰富产品供给。

  近期,在省委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镇农业部门支持帮助下,他投入15万元开展10亩农业新品种树仔菜种植项目试验,按照当前市场树仔菜售价每斤20元计算,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就有望超过20万元。

  饮水思源,造福桑梓有功劳

  如今的许万红,已过“知天命”之年,儿孙绕膝,家庭幸福,但奋斗的步伐却从未停止。他深知,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事业成功主要是依靠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父老乡亲们的支持,而正是这种关怀和支持使他得以实现自身价值,得到人生出彩的机会。他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的物质欲望和物质需求已经减弱了,为父老乡亲做点儿事的愿望日渐强烈。为此,他把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报答家乡父老的方式,与此同时也为自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找到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万仔桑芽菜合作社以“基地+农户、产品+订单、回收+销售”模式,带动了100多户村民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来。在他的模式里,有土地的村民,由他提供种苗,桑叶按照4元一斤收购,每亩年纯收入可达2000多元;没有土地的村民,可以承包管理他流转的土地,每斤桑叶可赚2元;村中男女老少只要具备劳动能力,均可参与桑叶采摘,每天收入平均可以超过100元。可以说,桑芽菜产业是一个男女老少皆可参与、名符其实能够带动村民靠勤劳致富的富民产业。

  这些年来,河头村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桑芽菜种植加工产业走上了致富奔康的道路,桑芽菜产业也成为河头村重点发展的“一村一品”产业,为河头村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许万红,就是这列火车的车头之一,日日夜夜在奋力奔跑、负重前行。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上,许万红以及他所带动发展的桑芽菜产业能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