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开业、农村淘宝英德服务中心运营、51个村级服务站开业……2015年以来,英德农村电商开创了新局面,其经验更有望在全省推广。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给农村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它正逐步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为农村的经济带来了新活力,英德市大湾镇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该镇通过政府大力宣传和村干部带动,村民正逐步接受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享受农村电商带来的各种便利。
村干部带头走出农村电商第一步
农淑慧是大湾镇中步村的村干部,2008年在村里承包了15亩地种植火龙果。“有一次逛街,发现英德并没有多少地方在卖火龙果,而且价钱也比较贵,一斤要差不多7块,我家乡广西那边种得很多,一斤才4块多。”火龙果在英德的市场前景让农淑慧决定尝试一下。“当时农村也提倡村干部带头帮扶,种植火龙果我觉得可以带动一下村里的经济。”
到了2014年初,微信的普及和微商流行让农淑慧看到了机会。她和6位志同道合的果场场主建立了一个微信群,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把果场产品的信息发布出去,同时又不断加入和建立新的微信群,客户范围由一开始的珠三角地区到现在的中国东部地区。“现在发布信息的微信群都有十几个了,现在的订单都是以外省为主,最远是到了河北。”
农淑慧说,她和顺丰快递合作,每隔一两天就有快递员进来收货,送到广州客户手上需要一天,送到稍微远一点的外省,例如江苏,就走空运,两天时间可以到达。“现在销量比以前多了三四成,除了火龙果,我还代购芒果、荔枝之类的,一年比以前多赚了三、四万。”
农淑慧表示,因为一开始只有她尝试电商销售,村里不少人对她的做法表示怀疑,经过接近两年的努力,电商的前景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现在有不少村民都问我怎样才能做好电商,我也手把手教了两位村民怎样种植和经营电商”。
农淑慧表示,如今的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任何商业都可以从电商里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她相信电商能够带给农村经济新的活力,可以吸引年轻人回来创业。
农民逐渐接受新型购物方式
在英建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站长刘贤金正在为村民订购生活用品。“上星期有个村民在我这里订了一台小车,一台7万多的海马。”刘贤金开心地说,除了小车之外,不少村民预定“双十一”活动期间的家用电器。“有冰箱、空调和洗衣机之类的,这个月的业绩肯定不错。”
在现场可以看到,该淘宝服务站10月份帮助村民下单161个,总金额27309.64元,在英德市服务中心排17位,全国排名1570位。“你应该下个月再过来看,11月份的业绩要翻几倍了,很有可能评上‘优秀合伙人’。”刘贤金指着页面上的订单说。
谈起农村淘宝起初的状况,刘贤金显得一脸无奈。“留村里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对“农村淘宝”完全没概念,跟他们说可以网上购物,老人家又怕质量不好,又怕被骗。”不少村民对“农村淘宝”存在误解,刘贤金决定要改变这一切。
于是,刘贤金和丈夫每天空闲时就去派传单,见到回乡下的年轻人就耐心跟他们沟通,让他们回家给老人作思想工作。经过他们的不断奔走和政府部门宣传,终于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甜头”之后,村民们开始接受“农村淘宝”这一新事物。“老人家不会我可以教他们,甚至帮他们下单,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觉得商品不好还可以马上帮他们退货,现在很多村民都愿意来我这里买东西。”
“英建村上街不方便,还是这个农村淘宝好,下班就可以过来看看,比街上的东西便宜、选择又多。”村民丘大姐说,她在服务站下了接近20个单,主要都是小孩的衣服和床上用品。
下步亟待加强商品售后服务
据大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有5间农村淘宝服务站,新型的购物方式开始改变村民的观念。“电商带来的改变真的很大,以前买东西,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到市里,现在只需要在服务站里点几下就可以买到了,特别是老人家,很方便”。
他表示,“农村淘宝”虽然方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接受,主要问题是村民对“农村淘宝”的认知不足和商品的售后问题。“例如电器,知名品牌大多都有售后服务点,有什么问题可以很好解决,但其他小牌、杂牌就不一定了,如果电器出了问题,当地又没有售后服务点,村民只能寄到厂家修或者自己掏钱去修。”
该负责人说,政府现在主要是加大电商的宣传、开展电商的培训课程,以及对加盟“农村淘宝”的合伙人进行政策上的补偿,而一些物流、售后服务等硬件问题,则希望能够逐步完善,同时也希望村民下单时尽量选择正规品牌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