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来他进入社会能自食其力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天是全国第31个教师节,是属于老师们的节日,全国各地均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送上祝福。但有这么一群老师,他们每天面对的学生,很多并不能正常的表达自己,只能通过学生的眼神、笑容或者简单的动作来感受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
2015年9月11日,我们走进英德市智通聋哑学校,了解这些“特殊”又普通的老师们日常的教师工作,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既是老师又是“妈妈”
“人们不是经常说老师是‘桃李满天下’嘛,但我们不一样,学生可能永远回报不了你,但如果将来他进入社会能自食其力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来来来,和老师一起,举起你们的小手,拍拍掌。”早上八点二十分,随着铃声响起,第一节课正式开始,英德市智通聋哑学校四年级老师陈横和学校其他老师一样,准时出现在教室里。陈横说,由于是一天的开始,一般都要先带领学生们做做早操、动动手脚,让他们活跃起来。
今年,已经是陈横到这所学校的第四个年头了,她自诩自己已经是“老教师”了,但事实上,她是90后,今年才25岁,留着齐刘海,扎着马尾,穿着T恤和休闲九分裤,笑起来脸上有两个小酒窝。她说,自己非常喜欢这些孩子,“一手一脚”把他们从一年级带到了四年级,又当妈又当老师。
“我们这些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不一样,教普通学生可能两三次学会的,教他们要教10次甚至更多,因此更需要耐心。”陈横告诉记者,她是梅州人,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所学的专业是智力障碍儿童康复,当初填报志愿是父亲的意思,她在懵懵懂懂中度过了大学,而后一毕业就来到了英德市智通聋哑学校。
“当初是冲着聋哑学生来的,觉得至少没那么难教。但我刚来那年,学校正进行改革,首次招了智力障碍、自闭等类型的学生,我就成为了这一批学生的老师,那时候感觉压力很大,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学生。”陈横说,但后来通过慢慢接触,她发现这些学生其实和普通孩子一样,只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需要你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打开他们的心扉。
学校虽然有教学大纲,但是具体教学内容,都要由每一位老师按照班上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陈横就针对班上11位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以一些小游戏、小活动加以辅导,四年下来,她班上的学生均表现非常听话,学生们和她的关系非常亲密,有时候她请假一两天回来,学生们都拉着她不放。
除了白天上课,在生活上,陈横还要经常照顾这些特殊的学生。比如有学生生病了,陈横要带他们去看医生,有学生尿裤子了,陈横也要帮忙处理,有学生不会洗澡洗头,陈横要手把手去教……“虽然很辛苦,但是我发现入了这个行业后,我很爱这份工作,以后也一定会坚持下去,人们不是经常说老师是‘桃李满天下’嘛,但我们不一样,学生可能永远回报不了你,但如果将来他进入社会能自食其力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陈横表示。
谁说男子不如女
“谁说男孩子就不适合这份工作,我觉得我就可以,而且我会付出更多关心和爱心去教导他们。”
在这个特殊教育学校,现有老师共13名,其中包括2名男老师。谢陈邦是其中一位。他在该学校已经任教五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从来没有动摇过要做好这份工作的决心。
“我在毕业以前也曾经到过类似的机构去实习过,算是接触过这些学生,所以当初选择这个行业,是有所计划的,我认为这份工作非常好,而且与我专业对口。”谢陈邦说,他是学手语翻译专业的,从学校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谢陈邦认为,其实这份工作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苦,关键是要摆好心态。学生们的理解能力的确是比较差,所以在教学上需要反复地教,给予更多的耐心,同时要尽量让教学生活化,从生活的角度去教他们怎么自理。“比如1加1等于多少很重要,但是更重要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怎么运用,像一块钱加上一块钱就等于二块钱。”谢陈邦说。
而另一位男老师是今年刚刚入职的潘英见。他也是一名90后,今年24岁。毕业于韶关学院体育学专业的他,带着一股冲劲“闯”进了这个职业,虽然刚刚接触这个行业几天,但是他直言,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
“我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类型的孩子,但是我曾经上网了解过,所以是做好了心理准备过来的。”潘英见说,他选择这份工作并不是说觉得它特别伟大,而是真的想去帮助这些孩子。他刚刚接手新的一批入学孩子,年龄比较小,而且容易吵闹,对此,潘英见说,确实一开始比较难应付,但是他相信通过一对一沟通,慢慢去深入了解他们,一定会让学生对他打开心扉,与自己成为朋友。
谈及这个特殊教师行列,可能女老师居多,男老师偏少,潘英见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谁说男孩子就不适合这份工作,我觉得我就可以,而且我会付出更多关心和爱心去教导他们。”潘英见表示,下来他还将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讨教,多多向他们学习和交流,以此让自己更快做好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