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梁主任、张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今天,全省扶贫资产管理专题调研座谈会在南雄召开,我们深受鼓舞,也倍感压力。首先,我代表南雄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南雄市地处广东省最东北端,毗邻江西,全市总面积2326平方公里,辖18个镇(街道),232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49万。南雄是原中央苏区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黄烟之乡、银杏之乡、恐龙之乡、特色竹乡及省林业生态县、省历史文化名城、省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南雄还是海内外广府人故乡、中国姓氏文化名都,从珠玑古巷迁徙出去的姓氏达183姓、后裔7000多万。近年来,南雄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韶关市委决策部署,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定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紧抓重点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主动支持对接跟跑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下功夫,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中向好。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增速居韶关各县(市、区)第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3%,增速居韶关各县(市、区)第一。
南雄作为省北部生态发展区、欠发达地区,列入新时期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共68个,县一级总量居全省第五、韶关第一,建档立卡贫困户5714户14534人,贫困发生率4.61%,贫困面广、脱贫攻坚任务重。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省委、韶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特别是梁主任的关心指导下,南雄市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突出的政治任务,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领苏区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紧紧抓在手上,通过探索实施“三个在先”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机制,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截止2020年4月,南雄市建档立卡贫困户5714户14534人以及68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并完成线下有序退出。借此机会,我代表南雄市委、市政府以及49万苏区人民,对省扶贫办及省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同时,也希望省扶贫办及省有关部门一如既往给予南雄支持和帮助,希望各位领导、各兄弟县市多提意见建议,为南雄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成色、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传经送宝。
根据会议安排,我先作个发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南雄以承担省级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改革试点任务为契机,不断深化扶贫资产管理和产权制度改革,开发扶贫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1000多个,形成扶贫资产5.1亿元,其中经营性扶贫资产2.986亿元,累计创造收益5220万元,为贫困户实现年人均增收1650元。2019年12月10日,南雄“创新‘六个机制’深化产权改革 不断开创产业扶贫扩容提质增效新局面”在国务院扶贫办微信公众号刊发。主要做法是:
(一)开发构建特色扶贫产业,形成优质扶贫资产。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生态旅游则生态旅游的原则,规划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开发128个特色扶贫产业,新培育发展葡萄、茶叶、百香果、中草药、小龙虾等8个千亩以上连片规模扶贫产业基地,形成近3亿元优质经营性扶贫资产。在全省率先成立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扶投公司),统筹整合财政、行业、社会、对口帮扶等扶贫资金,投入高效益、有市场、可持续的产业扶贫项目并长期滚动投资,扶贫“家底”越来越厚实。针对不同产业项目,通过直接建设、购买、投资入股等不同模式将扶贫资金逐步固化成产业类、权益类及股权类经营性扶贫资产。如,市统筹扶贫资金购买阳光玫瑰葡萄大棚731亩出租给经营主体经营,湖口镇统筹扶贫资金投入众田中草药合作社(占股19.21%),珠玑镇角湾村建设200亩油茶基地由村集体自行经营。
(二)合理界定扶贫资产范围,明确扶贫资产权属。按照应统尽统原则,将2009年开始的扶贫“双到”和2016年以来精准扶贫投入形成的资产,全部纳入扶贫资产管理范围,摸清底数,统计造册。根据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构成和组织实施层级,把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确定为国有扶贫资产,把东莞和韶关市引导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帮扶单位自筹资金等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及所有公益性扶贫资产确定为集体扶贫资产,逐一明确扶贫资产“三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权属,保障扶贫资产各方主体利益。同时,结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将扶贫资产规范登记到扶投公司或农村集体“三资”平台,确保扶贫资产不流失。目前,全市5.1亿元扶贫资产已全部纳入管理台账统一管理,有4.7亿元扶贫资产完成确权,确权率达92.1%。
(三)强化扶贫资产运营管护,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将市统筹实施项目形成的经营性扶贫资产交由扶投公司按照企业化、市场化模式统一运营管理,扶投公司负责接管扶贫资产的直接运营管理和镇、村经营性扶贫资产的运营跟踪,同时可接受镇、村的委托运营管理。目前,市扶投公司除了全部接管市级统筹的3个扶贫项目资产外,还受托接管镇统筹的21个、村统筹的2个扶贫项目资产,共接管经营性资产2.418亿元,占比全市经营性扶贫资产81%。同时,特别注重充分发挥有意愿、有能力的镇、村自主运营管理扶贫资产的积极性,建立运营管护制度,明确镇、村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责任人,确保扶贫资产有人管护,发挥效益。充分发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优势,由扶投公司联合市电商中心设置5个扶贫产品展销中心,统筹销售扶贫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广。2019年,共开展15场消费扶贫展销活动和2次线上直播代言活动,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93亿元,其中扶贫农产品销售额4600万元,基本实现扶贫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的初衷。
(四)优化扶贫资产收益分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扶贫资产源之于贫、用之于贫,明确扶贫资产收益只能用于农村扶贫领域,优先保障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确保贫困村如期出列、贫困户稳定脱贫;明确可适当用于乡村振兴公益事业和农村产业滚动投资。到村扶贫资产收益实行二次分配,先归集到村集体,一部分用于乡村振兴公益事业,开发卫生保洁、绿化管护、资产管护等长期稳定与短期机动相结合的公益性岗位,通过公益岗位扶贫形式,让贫困户参与农村公益建设的同时有劳务报酬,增强贫困户获得感;另一部分由村集体进行二次分配,重点向老弱病残和不能依靠产业、就业、兜底保障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众倾斜,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贫困户“红黑榜”评比和积分评比活动,拿出一定比例的收益按积分进行考评分红,借助舆论影响和激励措施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有效杜绝简单发钱发物、“保姆式”扶贫、“政策养懒汉”等现象,推动扶贫扶志扶智取得实效。
(五)加强扶贫资产使用监管,构建长效扶贫机制。在市、镇两级成立扶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在行政村成立扶贫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加强辖区内扶贫资产的确权登记、运营管护的监督管理,明确市、镇、村三级书记为主要负责人,扶贫资产的决定事项必须报同级党组织批准。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南雄市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南雄市扶贫资产收益分配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确扶贫资产是谁的、谁监管、怎么管、怎么分等问题,建立产业扶贫“五有”标准(即有规模、有组织、有风险防控、有市场对接机制、有收益保障机制)和“三员”服务(即技术指导员、金融辅导员、财务指导员)制度,市委巡察、各级人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行业部门共同监督,初步建立起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分配合理、监管到位的扶贫资产管理制度。
(六)深化扶贫资产产业合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成立农业国有投资发展公司,把特色农业当成工业一样去扶持,谋划建设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产业有效衔接的特色产业项目库,积极争取涉农资金、债券资金,已成功申报债券8000万支持,并向政策性银行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按照“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形成固定资产出租收取租金、成立混合制企业合作经营”两种模式,投资扶贫产业仓储、冷链、分拣、加工等项目,深化与扶贫资产产业的合作,增加扶贫资产附加值。目前已将粤港澳大湾区“果盘子”“菜篮子”“米袋子”、南药产业带、欧标茶叶、稻虾共养等6个特色产业项目入库,涉及资金共6.5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果盘子”项目已争取第二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000万元。同时,整合安排3.39亿资金,包括镇“139”、路域整治、新农村建设、林业、交通公路等各项资金,实施城乡融合带动连片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推动城区及周边7个镇街连线成片发展,带动文化旅游、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小龙虾、脐橙、芥菜、百香果、丝苗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