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南雄市库 > 志书年鉴

扶贫双到(2014-2016)

2021-06-28 11:54:34 来源:南雄市乡村振兴局

  南雄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偏东,大庾岭南麓,北接江西省大余县,东与江西省信丰县相邻,是原中央苏区县。全市总面积2361.4平方公里,辖17镇,1个街道办事处,208个行政村,全市户籍总人口47.35万人,其中农村户籍人口38.77万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我市被省列入重点帮扶县,核定重点帮扶村59个,其中由省(中)直帮扶12个,东莞市帮扶18个,韶关市直帮扶12个,我市自身帮扶17个。59个重点帮扶村现有贫困户2070户6759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672户6119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398户640人。自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特别是省、韶关市召开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动员大会后,我市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帮扶单位迅速行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制定帮扶规划、完善建档立卡和系统录入,并积极筹集资金,大力推进帮扶项目实施。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市59个重点帮扶村共投入帮扶资金4.519亿多元(平均每村766万元),其中帮扶单位自筹资金3551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038万元,行业项目资金2.579亿元,社会扶贫等其它资金3811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 200多个,投入资金 5342万元,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7.18万元,2015年达9.26万元;落实贫困户扶持项目15000多个,投入资金 3000多万元,2014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738元,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949元。2015年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0584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409元,所有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贫困人口都能实现脱贫。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通过扶贫资金的投入、扶贫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善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发挥了扶贫资金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改善了农户的居住环境。通过实施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造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项目,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设置垃圾屋、垃圾池、垃圾桶等垃圾收集设施,建设文体场所、卫生站,安装路灯,修建桥梁、村道硬底化等,不但改善了农户的自身居住条件,用上了放心水,也美化和亮化了环境,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农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三年共完成836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和30个村1126户的整村搬迁任务;市财政共拿出1300万元资金进行奖补以强力推动农村路灯亮化工程,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已安装农村路灯1.1万盏;完成村道硬底化202公里,全市农村300人以上的自然村道路已全部硬底化;完成42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兴建文体广场99个;共新建或购买垃圾收集设施1106个,并且每镇(街道)配备一辆垃圾运输车和三辆垃圾运输专用拖拉机。

  2.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工程建设、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大力进行水渠三面光、维修加固陂头和山塘、建设机耕路、修建桥梁等,提高了农田的排灌能力,扩大了种植规模,提高了田间作业的现代化水平,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目前,全市59个重点帮扶村基础设施投入3.29亿元,兴建水圳三面光520.99公里,机耕路87.68公里以及山塘除险加固、河道整治、陂头、机耕桥等一大批其它水利工程。

  3.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结合我市山区贫困村的实际,鼓励帮扶单位筹集资金帮助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一是以参股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如入股浈江电业或城投公司,目前入股资金达4000多万元,仅入股一项,59个重点帮扶村平均可增收5万多元;二是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优势,创办经济实体,发展油茶、茶叶、凉粉草、石斛、水果、毛竹、养殖场等一批农业集体经济项目,通过专业化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通过兴建黄烟烤房,既扩大了黄烟种植面积,增加黄烟税收分成,又可通过出租取烤房收取一定租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不但提高了村“两委”干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也为建立贫困村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4.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通过扶持贫困村产业化经营和贫困户发展生产,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达到稳定增收的目的,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提高务工能力,拓宽劳务领域,提高非农收入。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提高本市劳动力在本市城镇就业及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比重,目前59个重点帮扶村贫困户中有外出务工人员1796人,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平均每户1人以上外出务工。年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0584元,贫困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9元。

  5.提高了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实施“民政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等工作,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五保;所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新农保;开展重大疾病和贫困学生上学救助行动,确保有病能医治,考上大学、中职、高中的学生能顺利上学,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经验做法

  (一)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借力扶贫“双到”激活农村活力

  自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决定后,我市组织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并分别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认真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南雄市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南雄市新一轮扶贫开发产业扶贫激励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借助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东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着力推动“双到”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相结合,与“双转移”战略相结合,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与发展民生工程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与金融信贷扶贫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整体推进,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二)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一是整合涉农行业资金。通过成立涉农专项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协调涉农行业部门,把行业专项资金向重点帮扶村倾斜,目前已整合行业项目资金2.579亿元;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目前已筹集社会扶贫资金3811万元;三是动员各帮扶单位自筹资金。目前帮扶单位已筹集资金3551万元。

  (三)创新扶贫组织形式,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一是加强人员配备。充实市、镇(街道)两级“双到”办工作人员,市“双到”办人员现有16人,比上一轮增加5人;全面调整镇级“双到”办主任,要求镇“双到”办主任年龄在35岁以下、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担任;每个重点帮扶村有1名以上镇(街道)干部和1名大学生村官负责跟踪、联系。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我市“双到”办组织力量分批次对镇分管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干部、镇“双到”办主任以及大学生村官、村支书等进行业务培训,一年来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

  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议,同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各种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方法,推动工作平衡发展。目前已召开各类工作会议20次。

  四是做好组织服务协调工作。为提高贫困户的文化素质和种养技术,我市为59个重点帮扶村订阅了《农村青年》、《农产品市场》、《致富快报》、《农村百事通》《韶关日报》、《南方日报》等报刊杂志,为贫困户编印了2本共10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3种动物养殖技术资料;市成立扶贫工作协调组,每镇有一名市四套班子成员挂钩,每村有一名镇班子成员挂点,专门负责协调帮扶单位与镇、村的关系,理顺各级各部门职责,推动工作协调有序进行;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技术专家,组成产业组,负责产业的组织协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苗木供应。重点建立四大苗木基地。(1)建立黄烟集约化育苗基地。由市烟草公司负责,在各镇建立40个以上集约化育苗基地,免费为烟农提供优质烟苗。(2)建立野山茶繁育基地。已在百顺、南亩两镇建立了2个野山茶育苗基地,每年培育茶苗200万株。(3)建立土猪(斑马香猪)繁殖基地,每年可提供仔猪1万头以上。(4)在市农科所建立优质甘薯种苗繁育基地。

  五是保障工作经费,配备办公设备。我市由财政落实专项资金,保障市、镇、村三级工作经费。同时,由财政出资为市“双到”办、各镇“双到”办人员每人配备了1台手提电脑、1台台式电脑、照相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我市利用南雄市政府信息网和南雄市扶贫信息网加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宣传力度,并在广东省扶贫基金会主办的《爱心》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介绍我市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还举办了南雄市扶贫“双到”专题文艺晚会,编印了《南雄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宣传画册》,使我市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家喻户晓,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市直各帮扶单位也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并指定1名副职领导专职负责。实行领导挂点工作制,市四套班子成员挂点联系一个镇(街道)或一个重点帮扶村,挂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各镇(街道)班子成员也全部挂点到村。

  二是加强督查工作。为切实掌握和了解各重点帮扶村的工作进展情况,我市全方位、多角度对各镇、各重点帮扶村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一是召开座谈会。由市“双到”办分组以镇为单位召开座谈会,先由驻村工作组组长汇报工作情况,然后市“双到”办工作人员通过听取汇报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存在问题现场开方子,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严格进行网上核查。由市“双到”办业务人员进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各重点帮扶村网上录入的情况进行认真核对;三是加强督查。我市制订了督查制度,并从市纪检、机关效能办、组织部、“两办”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三个督查组,对各重点帮扶村的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以文件的形式反馈到各镇和各帮扶单位,要求各镇和各帮扶单位研究改进措施,并进行认真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而导致工作被动的,将在全市通报。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