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已在仁化如火如荼地推进。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仁化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刘世祥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这是仁化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建设以来的又一项殊荣。
“仁化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刘世祥
现年56岁的刘世祥自1982年就跟随父亲、伯父开始学习长江“玉扣纸”生产制作,至今已38年了,是《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多年的造纸经验使他掌握取料、断筒、蹉笋、抄纸、焙纸、捆纸等土法造纸技能,在造纸过程中无论哪个岗位缺人,他都能得心应手地操作。近年来多次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非遗展示活动,如:广东省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南国书香节韶关分会场非遗展示活动、莞韶非遗墟日展示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活动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土法造纸和丹霞红豆进校园活动
自仁化县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试点县建设以来,仁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尚文”志愿服务队积极组织文化工作者和本土民俗技艺传承人深入到各镇(街)实践所、村级实践站和实践点开展文化惠民及民俗技艺宣讲活动。通过文艺送戏下乡活动,展示仁化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塘月姐歌》、市级项目《仁化八音》,保护和传承仁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留住文化“乡愁”,同时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和邀请学生走进非遗技艺体验等形式,集中展现省级项目《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仁化土法造纸》;市级项目《丹霞红豆饰品制作》及县级项目《长江米饼制作技艺》、《竹篾编织技艺》等,为市民呈上一道文化和自然遗产大餐,使得非遗项目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而是通过再展现重新反映出当代生活方式,使得非遗项目走入大众的视野,并得以传承和发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塘月姐歌》
省级项目《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
据统计,2019年,仁化县共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3场,非遗项目专场18场,非遗进校园活动17场,全县受众群众近8万人。目前仁化县拥有市级以上传承人14人,其中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11人。省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非遗项目8项,县级非遗项目4项。
学生体验省级项目《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
如今,仁化县在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经验,丰富拓展、细化“志愿服务”的内容,不断完善项目机制,更好地服务群众,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志愿活动中,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仁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优异成绩推动新时代文明建设全国试点县建设,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动员群众参与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