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凝聚共建共享美丽乡村合力——从大陂村史馆看新丰“农民工匠”建设模式

2022-06-24 17:14:52 来源:韶关日报

走进新丰县马头镇大陂村,穿行在具有现代气息的民房之间,视线很容易就被一座颇有年代感的古宅所吸引:鹅黄色的外墙上,“人人为公社、公社为人人”几个大字,一下就将时针拨回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推门而入,木犁铁耙、蓑衣斗笠、箩筐簸箕、石磨酒缸……数十年前的生产、生活工具有序陈列,置身其中仿若“穿越”了。

这座古宅,是大陂村史馆所在,也是新丰“农民工匠”建设模式的“发源地”。

“当时,为把这座老宅改造成村史馆,村里咨询了多家专业机构,评估后报价都在300万元左右,然而,我们的巧手农民工匠只用30万元便完成了改造,而且效果受到老百姓的高度认可。”马头镇分管副镇长马月兴奋地告诉记者。

诚如,经过实地走访,这座充满乡愁味道的村史馆,规划和设计没有城市化、没有风格雷同,没有生搬硬套,不仅改造成功,而且处处透露出改造工程牵头人、本村农民工匠黄竻雅的良苦“用心”。筒瓦屋顶、米黄砖墙、旧木房梁……梁上雕龙画栋、墙上水墨山水画……一处处设计,凝聚乡情乡愁,让大家“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我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大陂人,我了解这个村子的历史,也知道村民想要一座什么样的村史馆。由我们这些当地农民工匠来建设,不仅可以建设得更快,也更有味道。”黄竻雅自信地说,正是在这支不起眼的农民队伍努力下,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大陂村史馆就完成改造建设。

大陂村史馆项目的成功实施,让新丰县新农村建设有关部门看到了广大群众参与美丽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以及“农民工匠”模式建设美丽乡村的巨大潜力。

“以往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大部分项目由专业公司承接,村民基本上参与不了,建言献策难被采纳,有时沟通不到位,甚至会出现‘干部在干、群众在怨’的现象。”新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谭展如说,“农民工匠”模式,打开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实现了“省钱省时办大事、群众认可没矛盾”的效果。

同时,为确保农民工匠建设模式下,农村小型项目建设展现多重效益,实现“速度快”“花费少”“质量硬”,新丰将事关项目质效的监督验收工作,公开透明交由当地群众讨论、评议、监督,并组织多方共同把关验收。此举进一步调动了村民踊跃监督“自家”工程的积极性,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认可度,让小而精、小而美的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实现以多、快、好、省方式建设新农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民工匠”模式还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农民工匠’有效带动了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大陂村党支部书记黄勇说,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时会优先雇用当地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为群众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机会,加快当地脱贫攻坚步伐。

随着“农民工匠”模式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凝聚起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合力。目前,秀田村保元堂、长陂村史馆、梅坑村美丽庭院等近400个项目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实施当中,“农民工匠”模式已在新丰江源的发展热土上遍地开花。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