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解码“脱贫攻坚” 昂首阔步奔小康——仁化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综述

2021-02-16 17:55:37 来源:韶关日报

前言

自仁化县打响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省直、市直帮扶单位和东莞对口帮扶单位的驻村工作队,以及仁化县80多个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下沉农村一线,用智慧和汗水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翻开仁化脱贫攻坚“答卷”堪称优秀: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515元增长到2020年的18370元,增长了4.2倍;全县实现33个省定贫困村退出及3174户9115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回首脱贫攻坚路,仁化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构建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推共促脱贫攻坚的良好格局。

如今走进仁化县,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灰瓦白墙的民居庭院,随处可见的连片产业扶贫基地……全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仁化县人民昂首阔步地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大道上。



抓党建强合力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仁化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把脱贫摘帽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最严格的硬性要求和最强烈的职责所在,作为头等大事和头号工程来抓紧抓好,确保思想认识聚焦、精力投放到位、工作推进有力。

该县固化了县四套班子、县直机关单位及各镇(街)主要领导每周至少2天在挂点镇或挂点村开展“一线双联”活动,其中每周三晚固定夜访村小组长和贫困户,其他班子成员每天轮流到村入户,实现干部联村联户、干群融合。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基层。仁化加强镇一级扶贫领导力量,各镇(街)明确由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担任镇(街)扶贫办主任,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大对扶贫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建立“三个一百”激励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笔者了解到,2017年来,县委书记对全县125个村(社区)进行了全覆盖遍访,其中2018-2020年遍访了111个村(社区)。全县33个省定贫困村和60个脱贫任务重村均已全覆盖遍访,全面完成县委书记遍访工作任务。

2020年,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开展访贫问效活动9000余次,访问贫困户、边缘化和不稳定户、普通农户、“两委”干部及帮扶干部等五类对象约480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810个,帮助解决问题2750个。

仁化县委农办、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形成了系统的扶贫管理体系,县镇村三级密切联动,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民生强保障织牢兜底保障网

“2019年投入22971万元,新建或改造农村供水工程,覆盖全县11个镇、15万人。2020年春季建档立卡学生1845人,均100%落实生活费补贴。”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仁化县织密兜底保障网,让群众共享发展增进福祉的真实写照。


仁化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做到“三落实”“三精准”,跟踪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要求,确保贫困人口全部及时参保。强化特色群体社会保障兜底,落实低保、五保、残疾人等救助措施。认真落实教育补贴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抓好住房安全保障,贫困群众住有安居。“你在大学安心学习,不用担心生活费问题,有什么困难随时告诉我。”当地扶贫干部的嘱咐,让贫困大学生朱同学减少后顾之忧。在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帮助下,朱同学享受了兜底保障,每年有教育补贴,每月有财政孤儿补助金,还收到社会爱心人士的上学资助。

据了解,从2016年至2020年,仁化县建档立卡学生均100%落实生活费补贴;2020年,全县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100%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政策性保障兜底范围,100%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16年至2020年,全县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2019年,全县省定贫困村、贫困户饮水安全保障100%全覆盖。

抓产业强务工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如今,越来越多的产业扶贫项目在仁化绽放出“致富之花”。河富村蔬菜种植基地的辣椒,安岗村培育的花卉,一批批运往广州销售,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特色致富路。随着扶贫产业逐步向多元化、特色化的绿色农业转变,农民的钱包鼓了,发展的道路宽了。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仁化县委、县政府突出抓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以政策引领带动,出台了《仁化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仁化县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攻坚方案(试行)》等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加快发展扶贫产业,变“输血”为“造血”,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提高劳动技能,鼓励贫困户通过电商销售、土地流转等形式增加收入。

该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提升乡村产业富民兴村带动作用,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为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支撑,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以打造省级柑橘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龙头,建成大桥长坝沙田柚、红山茶叶、黄坑贡柑三个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科普教育和推广、生态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万亩农业生态观光园。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形式、多渠道联农带农模式,有效带动了产业园范围内农户6077户,带农人数14840人,其中贡柑产业贫困户参与709户2124人。

在就业扶贫方面,仁化丝毫没有放松。2020年,全县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544人100%得到就业帮扶。

统筹开发全县公益性岗位,2019年安置了159名贫困户,2020年安置了60名贫困户。认定5家企业为就业扶贫安置点,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24人。组织镇(街)摸排符合补贴申领条件的贫困人员,为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一次性创业资助7万元,其中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还享受每人每年4000元的创业租金补贴。各镇(街)举办“粤菜师傅”培训班共13期,培训贫困人员302人次。

笔者在仁化县长江镇学堂垇村见到,1万公斤贡柑、砂糖柑装车邮寄到全国各地,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的农特产品一天内销售一空,贫困户眉开颜笑。该村两家帮扶单位组织工会和各帮扶责任人,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户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和开展消费扶贫,共消费10万多元。同时两家帮扶单位携手广东煤炭地质局等单位购买学堂垇村贫困户种植的约2000箱贡柑和砂糖桔,消费交易金额达到8.5万多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增收。

仁化县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促进稳定脱贫。全县建立44个电商扶贫服务站,邮政服务网点在运营电商站点22个,电商服务点遍布33个相对贫困村及所在镇(街),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丹霞贡柑产销对接大会等产销对接活动,努力办好扶贫产品产销活动,运用新华网、南方+、韶关日报、韶关发布等各类媒体开展消费扶贫宣传推介等措施深入开展消费扶贫。2020年,全县合计销售三鸟、蔬菜、水果、干货等各类农副产品412万公斤,金额1377万元,带动贫困户1422户,其中省定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销售金额1122万元,东莞对口消费扶贫金额622万元。

抓机制强保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减贫与防贫至关重要。笔者了解到,仁化建立健全预警监测机制、防控返贫机制、资产管理机制,坚持“减贫”“防贫”两手抓,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思维,防止返贫致贫。

该县制定了《仁化县关于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预警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重点针对返贫风险户和边缘户,通过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监测体系、开展干部回访调查、实施专项工作回头看,进一步强化“返贫预警、未贫先防”动态化监测管理,全面防控返贫和新发生贫困。2020年4月以来,共开展了7轮3269次监测排查。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探索设立“防贫保险、产业发展、社会救助”三项基金,为提高扶贫政策落实效果、加快扶贫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筑牢防贫工作保障线。通过设立防贫保险基金,健全医疗、教育、民政、就业等兜底保障机制,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2020年4月以来,共排查出375人次需要予以预警,均已通过县、镇、村三级兜底保障专项资金予以研判,解除返贫致贫风险。

成立“仁化县扶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及县扶贫投资管理平台公司“仁化县锦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全县所有扶贫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仁化县扶贫资产与收益分配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明确扶贫资产类型以及县、镇、村扶贫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规范扶贫资产确权、登记、排查、处置操作流程。将扶贫资产按其功能性质分为经营性、公益性和到户类扶贫资产,对各镇(街)、村自精准扶贫以来扶贫资产开展排查,明确扶贫资产范围和类型,建立县、镇、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台账。2016年以来,全县共形成扶贫资产819个,投资金额2.34亿元,100%完成确权登记。

展望未来,仁化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实用活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提高产业扶贫质量,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稳步致富;探索脱贫后扶贫帮困,与现行各项政策充分融合。谋划统筹发展县域经济与扶贫帮困的政策举措,谋划产业振兴发展策略,因户施策指导不同类型农户增收。探索推进社会保障与扶贫帮困制度创新,增强社会保障兜底能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仁化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力书写帮扶全面振兴、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篇章。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