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高速粤境北段起于湖南省宜章县,止于韶关市武江区,途经乐昌、乳源、韶关、曲江等21个乡镇,全长109.89公里。于1998年开工建设,2003年4月建成通车。作为连接粤湘的“南北大通道”,京珠北高速打通了岭南山脉的“天堑”,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港澳高速粤北段以岩溶地貌和峡谷地貌为主,单位工程量是常规高速公路的两倍多,80多座桥梁、156处高边坡,云岩段海拔高最高达800米,长上、下坡路段达577里,施工难度极大。作为中国最具挑战性高速公路项目,它的建成通车对开发用粤北地区丰富的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加快韶关市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车前,珠三角地区大量的物资与资源流动,只能通过省道和国道进入粤北地区从而链接内陆,改革开放的红利难以覆盖粤北市县。2003年通车后,车流量增长迅速,2003年至2008年增长了310%,2020年月均车流量已达52.8万车次,提高韶关地区南北通行能力。这一点,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种植茶叶的村民们感受很深。
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新村村民 赵金瑞:高速没开通的时候,一般都是走山路或者是(国道) 给运输带来很多的不方便,高速开通了,我们可以把茶叶直接运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家家户户都基本种上了茶叶,现在茶叶的销售都有了一定的保障。
京港澳高速粤北段通车至今,沿线韶关、乐昌、乳源等县市GDP增长4至6倍,带动旅游接待人数年年攀升,仅2014至2019年,韶关市旅游收入从182余亿增长到325亿。井喷式的车流、客流给粤北市县带来了迅速增长的人气和商机,这条高速成为了粤北发展的“动力引擎”。
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新村村党支部书记 赵云华:整个村种植的茶叶大概有800到1000亩,大概有农户50到60户参与,每年产量茶叶在15000斤左右。
京港澳高速粤北段作为广东北上出省的重要通道,一直发挥着连通粤湘、服务民众的重要作用。为了保障高速道路安全畅通,京珠北分公司成立了一支专门的保畅队伍,利用无人机空中巡航、智能平台实时跟踪等科技手段,重点加强对拥堵路段的监管、指挥和疏导,最大限度地做好高速安全畅通工作。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京珠北分公司总经理 邱利锐:在高边坡的巡检,通过无人机我们能做初步的检查,监控室是24小时不间断的,我们基本上做到了监控全覆盖,哪里有问题,我们基本上几分钟内就能发现,及时开展救援工作。
韶关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