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在全市宣传文化单位抗洪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乐昌市委宣传部等17个单位和市宣传文化单位26名先进个人以及6名驻韶中省媒体记者等受到市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市委副书记郑振涛到会作了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萍主持会议,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健作宣传文化单位抗洪救灾总结发言。
我市“7·15”特大洪灾发生后,我市、县(市、区)宣传文化单位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组织强有力的宣传报道队伍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新闻报道工作,及时地反映各级领导、党政军民万众一心抗击洪魔,夺取抗洪救灾的壮举,迅速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灾区即时创作,大力宣传了李大为、林建强等一批英模典型、组织一个宣讲活动、制作一张抗洪专题汇报光碟、出版一本抗洪纪实书籍、举行一台“抗洪赞歌”文艺晚会、举办一次抗洪摄影展览、协助组织一场“百名音乐人为广东灾区重建家园慰问义演”、协助召开全市抗洪总结表彰大会,鼓舞全市救灾复产、重建家园士气,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赞扬和全市人民的充分肯定。
在洪灾中,广大新闻工作者把灾情当作命令,互助互爱,连续作战,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故事。许多新闻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在采访中忍受饥饿、雨淋,在惊涛骇浪中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及时用镜头、用笔头、用话筒将抗洪瞬间定格永恒,发回了大量有价值的报道。还有的新闻工作者坚守岗位,通宵达旦忘我工作,在停水、停电的情况下,冒着酷暑,克服困难抢修设备,保证宣传渠道的顺畅。
其中,市委宣传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救灾复产、重建家园宣传活动,并积极协调与中央、港澳及省内各大媒体的联系,做好舆论引导和接待工作,更是在短时间内,策划编辑了《抗洪赞歌:2006韶关抗洪救灾纪实》一书;韶关日报社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创造了一天出版三天报纸的历史;市广电台电视中心将原来长18分钟的《全市新闻联播》节目延长至1个多小时,制作出一个播出时间最长、信息量最大、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广播中心将《民生热线》改成“求助热线”,与市三防指挥部建立链接,让许多危难中的群众得到救助;乐昌、乳源、武江、浈江、曲江等宣传部领导靠线指挥,深入一线,千方百计做好抗洪救灾工作;驻韶中省媒体以及来自省内外的媒体记者更是与灾区人民同甘共苦,为我市争取海内外兄弟市的支持和帮助作出了巨大贡献。
郑振涛对全市宣传文化单位在抗洪救灾中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郑振涛要求各级宣传文化单位要发扬成绩,继续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当前工作大局,尤其是要紧紧围绕“三个确保”,不遗余力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始终把握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基调,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当前的救灾复产、重建家园工作,投身于我市的各项建设事业;要继续发扬镜头朝下,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切实为灾区群众着想的良好作风,坚持“三贴近”原则。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发挥宣传教育工作的功能作用,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全市宣传文化单位要以经受此次洪灾考验为契机,全面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为我市夺取灾后复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的全面胜利,为确保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萍指出,各宣传文化单位要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对抗洪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系列和深度报道,对工作的重点、亮点进行及时系统的报道;文学工作者要继续对洪灾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进行再创作、再挖掘;各县(市、区)、各宣传文化单位要对抗洪救灾宣传工作认真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大力弘扬抗洪精神;要不断加强与驻韶中省媒体联系和合作,学习他们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