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红”。风度村位于隘子镇东北面,是粤北地区有名的抗日武装力量——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成立的地方。风度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风度学校、抗日名将张发奎故居贵庐、竹溪桥、向华温泉等。
风度村如何把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隘子镇党委书记刘春明表示,近年来,风度村党支部从立足三个方面激活红色细胞,打造“红色村”红色旅游产业。
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一角。邓华浩 摄
立足保护好,使红色产业“活”起来
隘子镇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隘子镇以“九龄故里百里画廊”精品旅游线路为依托,通过整合周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扶持。目前,风度村已争取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补助资金1400万元和“红色村”建设预算资金500万元。并通过实地走访,登记造册等方法,进一步挖掘红色历史遗迹,利用“红色村”建设预算资金对红色历史遗址进行抢救性修复和丰富红色遗址内容,扩大红色历史遗迹的可观赏性和教育性;利用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补助资金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各项基础设施,提升红色旅游品质,倾力打造红色旅游名片。
立足新方法,提升农村基层党建质量
风度村党支部班子十分注重队伍建设,依托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风度学校为重点,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党员培训基地)。组织全村党员进行学习、培训,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以“红色村”作为载体,赋予风度村党性教育资源新内涵,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弘扬红色精神结合起来,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将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脱贫攻坚、推进基层治理的动力源泉。深化“党建+”模式,持续扩大“党建+电商”“党建+扶贫”“党建+产业基地”等成效。增强政治引领力,开展“支部建设年”活动,以严格组织设置、组织生活、队伍管理等为主要内容,提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抓实了支部、激活了支部,为村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奠定了基础。确定每月1日为党支部“主题党日”,促使农村党员养成每月1日自觉参加组织生活的习惯,激活农村党员身份意识。增强组织领导力,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由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再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最后在全村进行决议公告,杜绝了村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
立足民生兜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风度村是广东省省定贫困村,也是广东省革命老区,风度村党支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突出问题、建设群众急需的基础设施。目前,已在示范点彩岭组、良下组和严屋组投入60余万元,修建了桥梁、道路、水圳以及购买全民健身体育器材。驻村工作队攻坚克难,积极筹措资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建成风度村米粉加工厂,落实项目资金2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93.5万元,其中:新建彩岭公园一座,落实项目资金13.5万元,入股水花坝电站,落实项目资金85万元。
风度村党支部还在教育保障方面以点带面,积极联系韶关市教育基金会、市计生协会对全镇18名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升高中女学生进行“关爱女孩”奖学助学活动,落实助学金近5万元;对失去劳动能力和部分失去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兜底保障,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重点开展针对革命烈属以及革命“五老”人员特别是伤残人员、孤寡老人的慰问帮扶活动,着力解决革命后代教育、老人医疗等突出问题,以服务保障困难群众的实绩实效回应党委、政府的关怀厚爱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期待,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走在风度村,村道干净,村里治安良好,风度村党支部就像村民们的定心丸和“红色堡垒”,坚定着村民发展的信心,带领着村民生活越过越好。